《历史上的今天》4月19日
1443年4月19日 明代重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经过唐朝末年的战乱和五代十国数十年的分裂,宋朝再次实现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有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在宋朝;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其中六位是宋人……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社会进步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经济繁荣进步的成果也反映到了宋人医学科学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上。宋朝统治者对医学十分重视,设有翰林医官院和太医局,主管医疗和医学教育事业。针灸学是我们祖先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北宋时,著名医学家王惟一根据前人著作,结合个人临床实践,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被誉为针灸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名作。
1965年到1971年,当时的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组织考古挖掘,在配合拆除明代城墙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在崇文门东和朝阳门南500米处的明代城墙内皮墙基下,发现了宋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碑残石5方。这些刻石被毁作修筑城墙基石之用,每块刻石都有凿击痕迹,已成断残废石。

1983年4月,在朝阳门南大街雅宝胡同东口明城墙墙基下,考古人员又发现了2方石碑残石。经考证,此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刻针灸图经残石。
先后出土的这7方残石(其中含石雕仿木结构建筑单坡屋檐1块),是研究宋代针灸学的重要史料。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医官王惟一奉敕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次年将此书刻石成碑,安放于汴京(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针灸石壁堂。根据他的设计而制成的立体铜人模型,更属创举。当年还铸造了两座针灸铜人,一座放在大相国寺仁济殿珍藏,一座放医官院供教学使用,如今被称为“天圣铜人”。

铜人模型外壳分腹背两半,可以开合,体内脏腑齐全。循经脉灌入水银,体表三百余腧穴用黄蜡涂封。
刺穴准确,则蜡破水银出,否则针扎不入,从而把平面的经络图改为立体的铜人腧穴模型,可以供医学教学和考试针灸技术之用。
王氏所著《图经》刻石与所制铜人模型,历经沧桑,至明朝中叶,仍保存在北京太医院,但其“石刻漫灭而不完,铜像昏暗而难辨”。

明英宗根据太医院的请求,特令“砻石、范铜,仿前重作” 。
1443年4月19日 (正统八年三月二日),明英宗亲为《图经》作序,详记这次重新刻石与重新铸造铜人模型的原因及经过。
同时仿造天圣铜人新铸了一座针灸铜人,英宗将其命名为“明正统针灸铜人”。从此,北宋天圣铜人留在了明宫,仿制的铜人和图经刻石被安置在太医院的药王庙内,地点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东南一带。这次重刻与重铸,是祖国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其贡献应该肯定。

因为有了新的图经刻石,原来的宋代图经刻石慢慢被人们遗忘了。几百年后拆除明代城墙时,宋代图经刻石得以重见天日。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消失多年的北宋针灸图经石碑,在明朝时被当作修筑城墙的基石,填埋在了城墙地基下,如今它经历了悠悠岁月,又出现在我们面前。
但因有新物而忽视了妥善保存宋代原件,却是不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