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魏早期汉人士族入仕起家和世子门第问题

章若体育 2023-02-09 14:25:23

中国历史上共经历过两次高潮——汉朝和唐朝——前者亲手奠定汉族产生的基础,后者在世界范围内为汉人建立起清晰的名片,又由于唐朝比较接近,所以唐朝更受到后世的青睐。

唐朝虽为汉人朝代,但帝王胡人血统皆很鲜明,杨贵妃亦天下闻名异域风情浓郁。唐朝被称为汉人之骄子,但却无法改变李世民先祖有胡人血统。而这些原因,还要从西晋以后北魏谈起。

西晋灭亡后五胡乱华,北方数以千万计的汉人死亡,据统计仅剩500余万人,而且这一数字已与北方内迁少数民族人数相差无几。

由于没有一个种族拥有绝对的实力统一乱世,由此造成了乱世。直到鲜卑人在北魏时期形成北方混乱局面,这才最终停止。

说到鲜卑族历史还要先说商朝时期,其前身就是那个时代的东胡了。东胡的起源与东夷有关。据考证,东夷人是西周分封后被迫向北迁徙,但被肃慎族压制,被迫移居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

1

东胡迁至此地后,开始与一个崭新的族群——匈奴发生了联系,这一族群可追溯至夏朝并为当时遗民所拥有。两民族为生存空间而相互竞争,最终以今内蒙古赤峰市、匈奴以西、东胡以东为界。

双方的势力始终没有太大的差别,直到公元前3世纪冒顿单于的出现才使双方的势力产生了变化。

2

因匈奴比东胡弱一段时间而不断遭到压制,但到公元前207年时东胡被匈奴一役打得死去活来,余众东胡人终于分裂为两部分各自出逃。一支至乌桓山,一支至鲜卑山。其后各以山为族名。

汉朝时,鲜卑始终不冷不热,乌桓却在匈奴和汉朝间进退维谷,更卷入东汉末年乱局中和袁绍取得默契。

这也是曹操进攻的原因,单于最终还是在白狼山之战中被大将张辽杀死。分裂的乌桓人有内大部分为鲜卑人兼并。

3

就在北方诸国皆为鲜卑诸部你争我夺之际,一个拓跋部忽然崛起,不但使先前为前秦所灭亡的大国得以复辟,而且于公元439年完全统一了北方,从而结束了十六国的乱世。

其后北魏各时期均为继续汉化做准备,直至535年左右北魏解体。在此不足百年间,北魏事实上已完成由游牧国家向汉文化国家之现实过渡,亦完全被北方汉人所承认。

须知,凡后世蒙古帝国未能实现之事,千年前鲜卑人何以容易实现,鲜卑人与华夏融合之历程乃至现代为中国历史研究之日本借鉴学习,北魏御人之道又有什么区别?

一国欲长,须得其所属人民之拥护,清朝之前少数民族治国难的百年之久就是由于异族入侵而不得人心,北魏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后代这些王朝的一个很好的教训。

1

对古代社会来说,要想保持生活安定平局,安定各阶级,那么就一定要达到用贵族来支配平局民。这就是说,要求社会中必须培养出一些贵族阶级。

贵族在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具有诸多利益,对个人来说能够产生优越感和充足的资本,对社会来说能够建构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骨架。不同社会时期,贵族圈层的划分模式是不一样的。

有据可查的西周时期基本上是实行分封制,贵族阶层基本上是看中了和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后来因为礼崩乐坏,周天子惨遭灭国,才终于发生了变化。但到了汉朝以后的六朝,基本上是把门第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2

北魏立国后,迅速将胡汉二族联合作为国策,北魏深深感到自己文化落后,统治力不强,便赋予北方汉人士族地位,并让其升迁门第。堪称北魏前期一个重要的环节,并为后来胡汉整合奠定了基础。

那时北方士人入仕,称为起家。这两个字自然是泛指那些被朝廷效命并拥有正式编制者,以此来表示他们从庶民中分离出来的变化情况。最后这类人物将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3

由于北魏几乎是完全继承了魏晋时代以来的基本制度,长此以往积累了一大批经世累积的世家门第,不止如此门阀之中父祖的官职还可以影响门第的认定,最后决定后人的起家官。

那时,如果祖上能得到一品二品三品,晚辈就能从六品七品开始,开始官品估计要低于乡品四等。这样不同身世的门第才会处于不同起跑线。

这一体制虽使门阀制很快兴起,但同时又使当时社会结构非常安定,同时唯门第从之,这对当时上层社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在北魏那个汉化尚未起步的年代,统治者对下属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坚决实行门第,几乎成为他们称霸中原的战略方针。

这一举措使北魏日后在北方站稳脚跟,也为鲜卑人提供了一个全面汉化的契机。那么,门第法的实施到底有何理由呢。

北魏能被汉人接受与理解的实质是谋求合作。由于一直以来汉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其文化人口数量都要大大超过外来民族,由此无论是在社会稳定还是服兵役方面的都要考虑到汉人,由此令其高度自治就是不二法门。

1

北魏的对汉政策是尽量以期限相对较长的汉人团体作为贵族,借助自己的力量达到以汉治汉之目的,而使自己享有很高的声望。士族门第终极向往无非就是功名利禄而已,从这里一上来这几个人就自然而然地牢牢地统一到北魏手下了。

因此这时北魏,给汉人精英分子以种种利益,无非笼络而已,因而在为门第起家之辨别方面,北魏似乎不遗余力。

2。门第对北魏士族起家的影响

北魏初期,汉人开始出现,以五品至六品为主,但也不名列宗族之列,等闲视之,这些人就处于一个受排挤的核心圈子,这时这一举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刚开始的架势。

而这个时候北方汉人等级相对较低的另一原因就是当时各大名门望族都向南迁徙,留居者只是土著豪强而已,自身才学无法与真名门望族相比,起家等级之低也就理所当然了。

然而,即使起点再低也要历经世代传承整合、身份复制制作,才能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门阀贵族。因此这个时候北魏其实所做的还是对魏晋时期体制重新整合资源。

但从具体运作上看,北魏以前十六国时期非常混乱、国别繁多,致使对佛祖官阶审批很不准确,往往存在低品高授和高品低授两种现象。

那个时期,传统意义的门第上限频遭突破,而恰恰是借由这一契机,这些土著豪强获得了一举跃迁之机,成了一批名副其实暴发户。

3

北魏汉化也好,沿袭魏晋旧制也好,均以上层社会为主导来确定民族进化的方向,因此这场变革与其说是北魏自我变革,不如说是出于利益考虑而自我妥协的。

汉人复归传统意识体制后,北魏旧贵族又获得了新的出路。须知,人如果不能向外成长,必然会有族群内斗。

这个时候如果不管不顾地直接破坏汉人传统文化体系,北魏就完全丧失了发展前进防线,那么最终结果也就只有十六国了。

然而,也是这种汉化的变革使北魏作为征服者成为文化中的被征服者之一,因为鲜卑族群对汉族文化有着钦佩之情,从而成为汉化改革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一些专家如此评价北魏汉化过程,并把汉化过程称为同类自然界中的生物模仿攀附邻近优秀族群。

说它攀附是因为期望通过模仿得到身份利益和安全保障。在自然界中,通常会看到差距过大时才会出现。而且北魏为彻底汉化,典章和门阀制度上,连南朝都搞得很好。

或入世起家,或世子门第等,都是北魏继承古制度不懈奋斗的体现。简单地说,士族起家就是判断家世门第浅深的尺度。更是社会体制最有力的保证。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士族制度标志着北魏鲜卑人由野蛮人向文明迈进了一步。

在北魏努力下,其最终结果是非常明显的,按照不同阶层间门第来调配资源,充分地发挥起了政治作用。可以说北魏这一创举不仅使它在国力上得到发展,而且使它在古文明中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往开来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