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之所以能够指鹿为马,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胡亥太过昏庸,赵高趁机掌握了大权。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这其实是秦朝制度漏洞的体现。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在制定自身制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先例可循。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皇帝这么大的权力。不管是夏商时期的王,还是西周时期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公主,但实际上的权力,其实都比后来的皇帝要小。
而皇帝权力几乎无限的这个特点,就成了秦朝制度最大的漏洞:在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如果皇帝是一个很英明的人,比如秦始皇,那国家自然可以正常运转。但是一旦皇帝稍微放松一点,或者能力差点,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就很容易被皇帝身边的人窃取。
这就是秦朝制度最大的漏洞!
而在秦始皇去世之后,作为皇帝身边最近的人,赵高显然就发现了这个漏洞,然后合理利用了这种规则漏洞,一步步篡取了秦朝的最高权力。
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赵高的正式官职,叫做中车府令。中车府令这个官职,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官职,就是给皇帝管车马的。在整个秦始皇时代,赵高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详细的事迹记载。
我们只知道,这期间他因为擅长法律,曾经被秦始皇派去教胡亥法律,成了胡亥的法律老师。另外,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赵高曾经犯过法,当时失败者管事的蒙恬想要直接处死他,但是秦始皇因为看赵高比较顺眼,所以赦免了他。
除了这些之外,史书上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赵高早年生活的记载了。所以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赵高真的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就只是秦始皇身边的一个服务员领班,或者车队司机队长而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在秦始皇病重之后,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的途中病逝。当时赵高作为管理车马的官员,一直贴身侍奉秦始皇。而除了赵高之外,还能有资格经常来见秦始皇的人,就只剩下丞相李斯了。
所以,当秦始皇去世之后,赵高只要联合李斯,就能完全控制住秦始皇的车驾,阻止外人前来探望秦始皇,封住消息。同时,两人还能篡改秦始皇的遗诏,选择赐死在北方监军的扶苏,立胡亥做了新的皇帝。
这实际上是秦朝制度中的一个大破绽。
要知道,虽然我们看很多古装剧当中,圣旨一般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下发了圣旨之后,所有人都要执行。而且,很多古装剧当中,也不乏一些篡改遗诏,另立新帝的情节。
但是正史中篡改遗诏之类的事实际上很少见。
因为从汉朝开始,圣旨这种东西,就不再是可以随意下发的了。一般来说,皇帝下面会有一个专门的秘书处,这个秘书处在不同的朝代,名称不一样。在汉朝的时候,就是尚书台之类的东西。在这个秘书处里面,会有一群专门的人,审核皇帝圣旨上的命令,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他们可以把圣旨退回去,指出皇帝的错误。
当然,最后改不改,那就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而到了隋唐时期之后,这个工作更是被细化了,直接被分成了起草、审议、执行三个部分。在那之后,皇帝想要下发一个圣旨,理论上来说,得先和大臣们说一下自己的意思,让大臣们帮自己起草文件。然后,再把文件送到下一个部门,专门完成审核工作。如果审核无误,才会真正发下去,交给六部执行。
就比如说唐朝初期大名鼎鼎的魏征,他就是失败者搞审核圣旨的那个工作。所以如果李世民想下圣旨,圣旨上有什么命令,魏征觉得有毛病,他完全有权力把这份圣旨退给皇帝,然后高喊一句‘我不同意’。
当然,皇帝也有权力,换上一个听自己话的人,来失败者审核工作。要是那样的话,皇帝自然是什么命令都能发下去了。
不过在秦朝的时候,基本上完全没有这样的部门。如果秦朝有这样的部门,那赵高篡改遗诏之后,得先送到审计部门去审核,确认这个圣旨的命令,完全没有问题之后,才能真正送到边境,去赐死扶苏。
当然,准确来说的话,秦朝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职能。只不过管这个事的人,就是李斯。所以当李斯和赵高联手之后,两人就可以轻易篡改遗诏,直接赐死扶苏,然后扶胡亥上位。
在后世的那些朝代,是有专门的部门,来阻止这种‘乱象’的出现。毕竟,大家都知道,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万一哪天皇帝喝多了,胡乱下命令,那下面要不要执行呢?所以必须得有人来失败者审核圣旨。但是因为秦朝没有先例可循,没有这种审计部门,所以才给了赵高钻空子的机会。
而接下来,随着扶苏被赐死,胡亥上位。赵高也被升官,成了郎中令。在秦朝的官员体系当中,郎中令是九卿之一,地位已经不算低了。而郎中令的职责,则是是负责皇宫守卫、劝谏皇帝、转交大臣们的奏章等等。
毫无疑问,这是秦朝的另一重大制度漏洞。
要知道,如果放到后世的话,虽然也出现过大宦官权倾朝野,架空皇帝的现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宦官,同时拥有郎中令所拥有的这些权力。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皇帝身边有一个官员,全权失败、责皇帝的安保工作,同时还失败责管理皇帝对外交流的所有渠道。那这个官员,是不是就可以完全阻挡其他人面见皇帝,继而彻底架空皇帝了?
所以在后世的时候,安保、建言、联络渠道这些工作,是分成好几个部门来失败、负责的。而且,这些部门当中,还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就比如说安保,绝对不可能是整个皇宫的安保,都由一个人来失败责,这是绝对不现实的!
一般来说,后世的皇宫安保,都是皇帝贴身护卫,归一个人管,或者归皇帝自己管。宫墙内的守卫,归一个人或者给部门管;宫墙外站岗的那些守卫,归其他人管;而京城周围的驻军,同样也有专门的人士负责。
至于说影视剧里那种所谓的‘御林军大将军’,一个人辖制皇宫和京城内所有的军队,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历史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可是在秦朝的时候,偏偏就有郎中令这样一个怪胎的存在!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因为秦始皇能力很强,所以倒也不怕郎中令想架空他。只要郎中令有这个念头,秦始皇马上就能发现。但是等到胡亥上位之后,因为胡亥本身就不想管事,所以接下来,赵高就利用这个漏洞,开始兴风作浪了。
首先,赵高把胡亥身边的人,都换成自己的人。如此一来,胡亥就越发信任赵高,不再信任其他人。同时,赵高还怂恿胡亥,巩固自己的皇位,杀掉所有兄弟姐妹。
在赵高的怂恿下,后来,胡亥直接对自己的兄弟们挥动了屠刀。秦始皇所有的子嗣,基本上在这两年当中,都被胡亥自己给杀绝了。
随着皇嗣被杀绝,来自皇族那边的压力,骤然降低,接下来赵高就可以进一步架空皇帝了。再之后,赵高把目标放到了李斯头上。每次李斯来拜见胡亥,赵高总是会压着不见。等到胡亥正在吃喝玩乐的时候,再放李斯进去。
如此一来,时间长了之后,胡亥自然也就越来越讨厌李斯。
最后,赵高又设了一个局,说李斯谋反。当时陈胜、吴广已经起义,失败者在前线率兵镇压起义军的,恰好就是李斯的长子李由。所以这样一来,胡亥也就对赵高的说法更信了几分。同时,因为赵高把持了所有对皇帝进言的通道,就算是李斯和他下面的那些官员,上书为李斯申冤!这些奏章,也会被赵高控制,根本不可能交到胡亥手里。
于是最后,李斯被扣下谋反帽子,举家赐死。
或许,一直到死,李斯都没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输给赵高这样一个宦官的?明明自己才是丞相,手握大权,怎么稀里糊涂就被砍了呢?
而李斯被杀之后,整个秦朝高层的官员,自然就越发噤若寒蝉。
顺便说一句,当时被砍的,其实不光只有李斯一家,还有另一位丞相冯去疾。只不过和李斯相比,冯去疾在历史上的名气稍小一些,所以大家往往会忽略他。
而这样一来,两位丞相同时被杀,这对于整个秦朝中枢官员,会产生多大震撼,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与此同时,赵高又开始清理李斯和冯去疾的那些铁杆支持者,彻底把朝堂清洗了一遍。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再敢讲真话了。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赵高某天把一头鹿拉到朝堂上,非得说这头鹿是马。有的官员比较正直,不愿意和赵高同流合污,依然坚称自己看到的是鹿。然后,回头赵高就开始找各种机会,把这些大臣都给除掉了。
如此,朝堂之中尚存的自然也就是趋炎附势、敢怒不敢言的臣子。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想一个问题:这些大臣,此时真的是害怕赵高吗?或者说,他们真的是怕赵高本人吗?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此时的赵高,虽然权力很大,但他手里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他本人,而是来自他身后的胡亥。只不过,胡亥当时被他架空了,他可以替代胡亥行使这种权力而已。同时,赵高没有军权,那些秦国将军,虽然不愿意得罪他,但是也不可能效忠于他。
所以,当赵高后来刺杀的胡亥,然后召集文武百官,想要自己称帝的时候。所有的官员虽然不敢说话,但是也基本没人站出来,主动支持赵高做皇帝。因为大家知道,赵高的权力,其实完全来自胡亥。而如今胡亥被杀了,赵高还有多少权力,这事其实是存疑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赵高不得不拥立了子婴,作为新的秦王。而子婴上位之后,只是凭借身边几个亲近宦官的支持,就轻易反杀了赵高。而赵高死后,他的那些党羽,也瞬间作鸟兽散了。
这是赵高指鹿为马全过程中。
实际上,赵高能够篡权,甚至能够弑君,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秦朝的制度出了问题。因为皇帝权力太大,而皇帝在行使皇权的时候,又没人能够稍微制约一下皇权。这就给了赵高篡权的机会。
如果放到后世,就赵高这种操作,真的未必能够奏效。别的不说,光是篡改遗诏、赐死扶苏这一段,拿到隋唐之后,就根本不现实。因为篡改的圣旨,根本就发不出去。
说到底,这还是秦朝的制度问题。至于人祸,只能说只是引爆制度问题的一个导火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