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一个时期,社会都必须以某种法律、制度及其他上层制度为后盾,才能使国家、社会安定。并对这种上层制度的违反者予以处罚。古代社会中,触犯者重则砍头抄家或被灭,甚至轻者还会“活罪难逃”。
而且在诸多处罚人们的“活罪”之中,最能拷问、检验人们的是流放。由于去放逐之地途中非常艰辛,而且去放逐之地服刑又比较煎熬,所以又变相死罪,特别在清朝时动辄放逐宁古塔,差点回不到过去,于是清朝囚犯宁可自杀也不肯去这人间炼狱。那么清朝流放宁古塔究竟是何等恐怖呢?
人间炼狱也
宁古塔在哪里
说到宁古塔这片土地,想必许多人耳熟于心,在某些清朝影视剧中,有个人犯下了无法原谅的罪行,但是最后却幸运地留了一条命,他将被放逐到宁古塔。如著名小说《甄嬛传》中甄嬛父亲因遭诬陷最终举家谪戍宁古塔时甄嬛曾说自己父母都很老,到那地方极有可能丧命,非常痛心地恳求皇上饶他一命,结果却落选。
甄嬛来此一败涂地,再加上爱的失意,从而对雍正恨之入骨。而且很多年后甄嬛已成为妃位上的妃子,再一次看到妈妈的时候,妈妈一脸沧桑、头发花白,和当初到皇宫看望甄嬛那个风度翩翩的中年女子相比有天壤之别。而其母之所以拥有如此饱经风霜之貌,也是果郡王特意派员照料的成果。由此可见,宁古塔是一个十分恐怖的地方,说是人间炼狱也不为过。
那么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书《研堂见闻杂录》特作解答。书中这样写道:“宁古塔,在辽东极北,至今七八千里。”可知宁古塔位于今辽东一带,即清代皇族发迹之地,距当时北京城七八千里之遥。而史学家考察,宁古塔现在的位置就在黑龙江的长汀镇,可以说是在现在中国疆域的极北地方了。
长汀镇这一带,看看那时清朝的版图,还能看出,是边防重地了。然而这地方虽远离京城,又属边缘之地,好歹又是个边防之地,可实际上来此刑场,还能苟延残喘,终究反正有个性命。
但清朝有些囚犯并没有这样认为,宁可自杀也不去宁古塔。其原因是去宁古塔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受到很大痛苦。
首先最主要的煎熬是身体煎熬。这地方地处极北边疆,今黑龙江冬何日,昔何日。而当时更可怕的是城市化的发展并不如现在,人满为患,出行方便。
当时,去宁古塔的人多了,再加多了,就得戴枷锁或手铐。而且枷锁也不轻不重,往往会把人压得死死的。带着如此沉重的桎梏,还得徒步走在去宁古塔的路上,这里面的煎熬自不必说,能活下来去宁古塔的人也并不多。
再加上城市的发展并不理想,所以这片蛮荒之地非常辽阔,环境恶劣。须知新中国建设之初,尚未开垦北大荒,那里是一片冰天雪地、且狼来虎往了。且去宁古塔时,必经如此之地,又因其为,护送者除非被银钱之类,将予以特殊照顾,别犯生死未卜,他们是不会保障的,所以遭受了身体折磨之后,还可能被狼和虎吃掉。
第二种煎熬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煎熬,是对披甲人的一种奴隶。披甲人在清朝时,上阵负伤再也做不了别的事,或当兵到老,再也不可能报效朝廷,便被分配到宁古塔。因其个人能力和属性,所以军饷问题就不用说,寥寥无几。
没了军饷自然不想做事,再加上许多人性都恃强凌弱的性格,因此这里的披甲人属于有活做却又职位不高的一类人,而押解宁古塔的犯人,则被排斥在“士农工商”外,当然要把披甲人当作奴隶和婢。
为人作奴隶,有的能承受,而有许多不能承受。因为发往宁古塔者,在这之前大概就是达官勋贵了,都有了身份与地位,永远只剩下人家为自己当奴才了。现在身份骤变,自己都成奴才了,一定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毕竟气节对许多人很重要,脸面很重要,他们无法忍受这种心理折磨,也许还没有动身就要自杀。
在这些煎熬之余,发往宁古塔的妇女们更令人毛骨悚然。由于押解犯人者均为男性,所以如果家中之人除无特殊叮嘱与关怀外,极有可能会受到虐待。而且宁古塔里面披甲人都是男的,他们都是这里的一方霸王,对女子更是没有怜悯之情,所以有可能还会欺负她们。明清之际,封建礼教苛求妇女贞洁,许多妇女不堪此苦,亦自杀身亡。
而影视剧《甄嬛传》里雍正也“格外开恩”地对甄嬛表示,父母宁古塔之罪不能免,却能不把披甲人当奴隶。再加上有果郡王关照,所以父母才得以生存于如此人间炼狱之地。
可即便是这样,在被放逐多年后再回京城时,其母已经不再是雍容华贵之妻,可见甄嬛对皇上一定是恨之入骨,最终连自己都被害死。
结论
清朝时发配宁古塔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备受煎熬。由于宁古塔路远,而且这一带环境很差,而且居住于北京之地或他乡的人们自然很难忍受这一带的疾苦。除此之外,他们精神上折磨更大,对他们来说,给披甲人为奴,就是一种践踏他们尊严的方式,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他们尊严受到侵犯,自然是宁愿死,也绝不为奴。
但是不管怎么说,被放逐到宁古塔来的人大多是犯罪,所以他们不得不忍受这种痛苦,这也算自作自受吧。假如他们当初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没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话,流放也是没有发生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遵守法律和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