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潮汕小孩「成人」的大日子要到了!

啊巧吃喝 2024-03-06 07:30:43

顺着潮州古城游人如织的牌坊街向西,拐弯往开元寺背后方向走,便是西马路,当地人又称后巷的老街。越朝里走,沿途游客越是潮水般褪去,潮州人的市井生活也就在此水落石出了。

两边老旧的灰白骑楼底下伸出的招幌渐渐变换,黄底绣红字的布面招子多,霓虹灯制的少。写「咸水粿」的,是卖粿子小吃的粿摊,几大屉竹蒸笼在不锈钢或老木桌上摞成一排,最顶上的揭开,露出里头的粿糕,白的微微透明的粿,用粘米粉和猪油做外皮儿,里头放菜脯、笋丁等物,蒸成各式各色弹软的咸口团子。写「甘草水果、油柑汁」的,是柑果铺子,门口配备小冰柜,里头芒果、桃子、芭乐等诸多果子切备齐整,还有腌好的糖藕和甜鹌鹑蛋,稍往里的台子上则摆放榨汁机,搭卖鲜榨油柑汁。

潮汕喜铺中展示着「出花园」所需要置办的各种行头。© 踢桃趣

更多的是那些外地人看不懂的招子。红的、黄的大字左右分列,一列「出花园」,一列「办外甥」,顶上补一行喜铺的名字,如「连理屋」「如意铺」之类,指引有需要的本地人上门。

好奇地朝铺子里打量,满眼只看得到红色。红色的竹篮、木屐、灯笼、板凳、胡(一种盛放三牲糕粿用的竹编盘)……四字吉祥话在一间小小的店里多到满溢,每样商品都得印上一行,从升学顺利的寄望,写到财丁兴旺的畅想,囊括了一个普通人在世俗生活中可以拥有的最好人生。老板在红色的深处守店,手边搁着功夫茶盘和黄历,墙壁上多半也挂着一副日历,都是他们谈生意的必备品。凤凰单枞一壶接一壶地冲泡,喝进往来人的肚里,客人一转又一转地来去,提着大包红色物品进出。夏日已经走到尾声,七夕将近,喜铺的生意也越发繁忙。

孩子「出花园」的这一天,父母会准备三牲、酵粿、石榴粿、三角楼、红桃粿等丰富的供品。© 薯条

潮汕小孩「出花园」的大日子要到了。

对于许多生活在潮汕及周围地区,包括一部分闽南、中国台湾地区的南方居民而言,七夕并不是眼下人们熟知的「中式情人节」,而是一个专为孩童祈福的节日。他们在民间信仰纷繁复杂的社会氛围中长大,自出生起便被各方神明照管看顾,一生如一粒种子,在无数神明的掌心中交托传递。自小有儿童神照管,大一些有婚神,孕产则靠送子神庇佑,出海、行商、健康亦有各路神仙保驾护航,其中潮汕地区广为人知的儿童守护神,便是当地人称为「花公花嬷」的神明。人们相信,每个人的灵魂在灵界都是一株花草,生长在「花园」中,受到花公花嬷看顾浇灌,肉身和精神便能在凡尘里长得建康茁壮。

这种泛「出花园」文化在南方各地逐渐流变为不同的习俗,比如闽南一些地区的护子神其实是「床公婆」。人们相信这对夫妇的神力会一直笼罩着儿童的小床,护佑他们平安长大,直至成年。因此每到七夕,妈妈便会把小小的供桌挪到孩童的小床上,在床上摆好一盘煮螃蟹、一碟韭菜花炒猪肉,两碗糯米饭,又点燃线香,用碗底压住,吟唱童谣,请神明前来享用。「床公床婆来吃菜,吃饱了好把娃娃带。娃娃夜里乖,白天快长大。好带好长大,好带好长大。」

韭菜花寓意长久,不仅会出现在「出花园」拜床婆时,还是「出花园」宴席上必备的菜品。© 丹雨时节

韭菜花寓意长久,而蟹脚凶猛,稍稍活动,就能夹死花园里的小虫,几样菜处处都是「题眼」,明示暗示,拜托床公婆尽心尽责。但小孩是完全不管这里头深意的:添了猪油和红糖的糯米饭喷喷香,只盼床公婆快快食完,也好让妈妈把饭碗端下来,给我趁热吃两大碗呀!

就这样,护子神受用着香火,通过睡梦的通道,穿梭在灵体和物理现实构筑的世界中发挥神力,浇灌小孩长到 15 岁。在他们摔过筊杯,得到神明允许他们出花园的预示后,这些受花神庇护的小孩,便会在家人的操持下,举办「出花园」成人礼,敬谢拜别花公花婆,走出「花园」,成为本地神俗意义上的成年人。

清代画家陈枚《桐荫乞巧》,描绘了七夕之夜少女「丢巧针」卜巧。© Google

「出花园」的日子为什么选在七夕,尚未定论,但总体与民间对于「七」这个数字的推崇,和七夕民俗流变有关。

「七」在神俗理念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古人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往往与「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女娲「初七造人」;人去世后逢「七」做法事,做满七个「七」;七月七日这样的重数日,也往往被认为是天人交感、天地相通的日子,人们相信在重数日举行仪式,所祷所求也能得到回音。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涉及的民俗,随地域、族群和时代环境不断流变,曾经七夕在两汉时期的主要民俗活动是乞巧,到了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战乱百姓将愿望向传说中的人物去乞求,因此这一时期的七夕节还加了乞求富贵、生子、婚姻、长寿的内容,至于当代对七夕节俗的新影响,大概就是被消费文化推动的情人节了吧。

「出花园」是大事,全家都要为此动员,尤其外婆和舅舅,他们是采买仪式用具的主要承办人之一,也是喜铺招幌上「办外甥」三字的由来。

「出花园」的小朋友穿着舅舅准备的红色木屐,踩在状元椅上,寓意高中状元,学业顺利。© XHS

于是农历六月,无数潮州外婆和舅舅,骑着电动车和摩托车,风驰电掣汇聚到西马路,大包大揽,务必面面俱到。比如红色木屐,鞋垫上漆「一帆风顺」,取的是本地寒门学子林大钦因穿不起红鞋,便穿着涂红油漆的木屐去上学,最终高中状元的意头。还得有一只系红绳的白棉布腰兜,小孩在洗过花水浴后便要围在腰上,里头放 12 颗桂圆、顺治钱或银元,讨一个平安建康的好彩头。至于新衫新裤,讲究的人家会请裁缝定做,至少提前一个月就得开始准备。

到了七月初七这一天,仪式甚至没有具体开始的时间,所谓吉时,其实是从小孩睡到自然醒的那一刻才算开始。这是至高的优待,因此许多潮州人对于成人礼最深刻的记忆,其实是七夕赶上新学期开学,可以请假不去上课这种史无前例的大好事。其余诸多奇特节俗,如头上别红花(石榴花),用 6 对 12 样包含桔叶、龙眼叶、红花、仙草、竹叶、益母草在内的花叶煮水擦身,吃鸡头,最后一次同花公花嬷「拜拜」等。因为各家对仪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简化,跟「不上学」三个字的魔力比起来,也是远不能及的。

「花园桌」宴席的菜品以吉数为佳,丰俭由人。© XHS

倒是吃「花园桌」这种隆重的、以「出花园」者为核心的宴席,能有与之一较高下之力。

房屋内外,院子里、厅堂上,摆满了铺红桌布的圆桌,家中前来道喜的亲戚宾客分坐其中,像从永无岛迎回自己的彼得潘,众人在这一天尊「出花园」者为首,只等他们动筷子,宴席才算开始。

席面是早就订好的,这种节庆意味浓郁的酒席总是紧俏,通常需要主家提前数月同本地有名酒楼或乡厨团队预约好上门做菜,菜品数量也以吉数为佳,少则 12 道,多至 16 道也是有的。务必保证人们伸出的每一筷,夹进口中的每一根菜,都沾金带福,有顺有发,将一生绵绵不尽的口彩和福运吃进肚里。当祝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负载其上的祝祷自然也就随之克化,「神力」将转化为「生命力」,提供终身给养,因此,吃得「好」,才是摆饭的头等要紧目标。

「花园桌」上的猪肝。© 丹雨时节

譬如筵席上一定会有猪肝。潮州人讲,食猪肝,做大官。新鲜猪肝,片成薄片,用姜、酒、蛋清腌过杀掉腥气,嫩嫩地炒上一大盘,妮妮仔仔(潮州话昵称女孩男孩)吃了,既补身体,又旺运道,多食多食!又要饮大碗甜汤。举凡白果、莲子、百合、番薯芋头,南方人爱吃的甜品素材统统投进汤水,施以红糖,浓浓糯糯熬出一大锅,气味甜蜜芬芳,饮下去则一生甜美平顺,必定半点苦头也不会叫你挨。

还有龙箭鱼、粉丝蛋、酱油水……一切都不一样了。

和小时候等着吃一碗焦糖色糯米饭的期待全然不同,那么多顶好的意头,至多至用心的祝福,全烩进一桌饭菜里,为这位迈出花园的「成人」加持,而这样的宴席,很难不让少年人感到恍惚 —— 在旧日神明代表的童年生活逐渐退潮,真正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成年人」世界又十分遥远的 15 岁,用自己忽然成为主角的一场酒席,一个仪式来宣告新人生阶段的到来,心中除了当「主角」的那份雀跃,还有一些茫然,甚至还有点不好意思:「成年」,究竟是什么?三年后的 18 岁生日又会意味着什么?吃了这样多的猪肝,如果没做成大官该怎么办?那些曾经看顾我的神明,真的离我而去了吗?16 道菜,没有一盘寓意着小孩将来即使做不上大官,吃到了苦头,也没什么要紧的菜肴。踩在宽大红木屐里的脚趾头抠了又抠,也没问出口,15 岁的七夕,就这样在兴奋、羞涩和祝福中度过了。

「花园桌」上的甜汤。© 簡

如果再过上几年,能够站在一生的中段向首尾两端眺望,就会晓得这样的筵席只是人生中诸多酒席中的一场,全然被祝福包裹的日子,才是生活中偶发的一天,而这样青涩紧张的心情也是一种年轻的纯情特权。挥洒神力,将日常一点点串联延续的,其实就是自己端在手中的三餐饭菜。

但这种成为主角、迈出「花园」的滋味是多么美啊,我们获得了总是在成年世界被忽略的短暂照亮的一天,像小时候偷穿大人的皮鞋,在主桌上预支到一点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点期待、兴奋和茫然,才是 15 岁吃到的七夕滋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