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梗。程序员问科比:“你为什么这么成功?”科比回答:“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是什么样子吗?”程序员说:“知道,一般那个时候我在写代码。”科比:“……”
如今,同样的语境,将“互联网行业”替换成“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程序员”替换成“工程师”,似乎也丝毫不违和。
近日,一份来自宁德时代的内部文件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文件显示,宁德时代号召JG7及以上级别的员工从6月12日起,“奋斗”100天,实施896工作制,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单从工作时长来看,比互联网大厂的“996”还要狠一个小时。
消息一出,迅速掀起社交媒体有关“加班”“劳资关系”的新一轮讨论和吐槽。有宁德时代内部员工透漏,“之前也要加班,但不强制到九点”;还有相关信息表明,这并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号召“奋斗100天”,事实上,在宁德时代内部,奋斗100天已经成为了常态,成为一种公司文化。
然而,在媒体就此事求证宁德时代后,相关人士的回复却将事实指向另一个面向,“此事为曲解造谣,公司没有发出这样的规定。”
在愈加喧嚣的公众情绪裹挟下,事实究竟如何或许已经不再重要。如果放大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这样的事情与后续反映其实已经屡见不鲜。在居高不下的热度下,一个不可辩驳的现象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只要涉及劳资关系必上热搜。
今年4月,奇瑞汽车高新华发布内部邮件称“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要求员工“想办法(规避法律风险)”,学习华为精神(加班)。邮件曝光后,迅速被网友们“送”上热搜。
更早些时候,智己也经历过相似的命运。起因是其CEO刘涛在发布会上的一段发言,赞美员工的“牺牲”:“我们的同学甚至连自己小孩子的出生都会错过。我们也有小伙伴在短期当中连续四次阳,还坚守在工作第一线。我们有同学一狠心,把自己年幼的孩子送去了寄宿制学校。”
因为这段发言,智己遭受了汽车行业少有的“网暴”,很多网民跑到智己汽车官微甚至直播间大胆开麦,“每生产一台智己汽车,就有一名年幼的孩子离开父母被送去寄宿。”
可以看到,在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的关键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身处其中的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无法跟普罗大众共情。尤其是将“加班”美化成“奋斗”,包装甚至赞美起打工人的苦难,恰恰戳中了这届网民最大的逆鳞。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加班已成为常态,甚至被视为必须。不久前,蔚来的一名员工在网上曝光了自己的加班经历,称入职3年来经常加班至深夜,半年内加班时长累计近500小时,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曾三次紧急送医。
但如果仔细观察发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中的这场争论,其实会发现,这并不只是简单的企业管理者对于舆情基本水温的认知的缺乏,也不只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矛盾”那么简单。
口水仗、此起彼伏的声讨和争论的另一面,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要素,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新能源产业链的整体薪资普遍较高。
一份2024年薪酬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高新人群最集中的行业之一。受访者中,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薪占比12%。其中,新能源汽车软件、硬件、系统架构、测试等岗位技术壁垒高,月薪普遍在3-7万元,奖金10-20万元。其中,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薪资又更突出,2022年,蔚来和理想的研发薪酬共计发出66.8亿元,人均年薪酬分别达到66.6万元、78.5万元;小鹏汽车的人均薪酬为50万元,略低于蔚来和理想。
此外,在本次事件中心宁德时代内部,呈现出的声音也并非是一边倒。一位在宁德时代工作超过5年的老员工表示,加班是事实,但很多人可以坚持下来的原因是,在宁德时代的加班时长能够被折算成银行卡中的数字。
换句话说,对于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行业打工人来说,“为了钱加班”是一个朴素且有效的共识,只要钱给够加上行业以及自身职位的成长性,加班也并非是人人深恶痛绝的洪水猛兽。
员工加班费、薪酬拿到手软,网友群情激愤、大胆开麦,这种内外部之间的“割裂”现象所反映的,不仅仅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无尽内卷和高速增长,更有面向新旧时代转换下企业劳资关系的无所适从。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竞争尤为激烈的时期,这是行业加班现象显著的关键原因。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人才具有极高的吸引力,许多从业者怀揣梦想,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实现自我价值。
但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以牺牲健康为前提的所谓“自我实现”都是不可取的,在任何行业,想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期发展,对于人才的尊重和关怀要摆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