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一个苏格兰人从瓜州前往哈密所见,道不尽的沧桑感觉

醉薇聊历史 2023-07-24 21:34:01

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是苏格兰人,出生于澳大利亚,《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910年他从陕西西安出发,前往中国西部考察,途经甘肃平凉、兰州、凉州、肃州等地到达新疆哈密。

在为期半年的考察过程中,他用相机记录下的沿途的自然风光和百姓生活。本组图片选取了他从甘肃瓜州前往新疆哈密时所拍摄的照片,再现了113年前西部的原始风貌和荒凉景色。

赤金峡

1910年4月,莫理循到达位于今酒泉玉门市赤金镇的赤金峡。今天,这里因为赤金峡水库的建起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一百多年前的赤金峡却只有土房屋,看着非常落后。

大泉驿

瓜州县境内大泉驿的一座客栈。透过矮墙可以看到院子里停放着不少的马车,一名穿着长衫的男子站在院落前,他是莫理循的一名助手。

瓜州民居

大泉驿之前叫做双泉驿。图为大泉驿附近的民居建筑,房屋用黄土和土坯垒砌而成,画面中坐在板凳上的男子似乎还是上图的那个人,穿着打扮和身后的房屋格格不入。

白墩子

白墩子坐落在瓜州县城西北四十三公里的地方,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驿站。白墩子烽燧是瓜州通往新疆哈密(古称伊吾)道旁的第一烽燧,这里控制着方圆几十公里的唯一水源,当年唐玄奘西去就因为在此取水而被官兵擒获过。

星星峡口

星星峡(当年叫猩猩峡)在今哈密市东南,邻接新疆与甘肃省交界处。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一道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

西关帝庙

星星峡西关帝庙全景。这座关帝庙位于星星峡西约十里山坡上,建于光绪朝左宗棠进疆时。殿内供奉有关羽塑像。图中的大殿前站着很多人,应该是莫理循的同行者正在游览这座小庙。

关帝庙

这张照片的注解为“猩猩峡关帝庙”,对比上一张图,可知并不是同一座,可见当时在星星峡至少有两座关帝庙。图中的关帝庙建于光绪初年,门前贴有一幅对联,分别是“乾坤清泰”和“善哉明X”。

旅人

星星峡的奇异山峦,一名男子牵着两匹马站在一座建筑前。星星峡不仅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旧时每天都有客商往来不断。

苦水驿

驿站是古代接待传递军事情报人员和来往官员途中休息和换马的地方。清代时哈密共设有星星峡、沙泉子、苦水、格子烟墩、长流水、南山口、伊吾、头堡、三堡、三道岭、嘹墩、橙槽沟、一碗泉等十四座驿站。苦水驿位于今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处在沙泉子至烟墩之间。此地的维吾尔语名为“阿齐克苏”,是“酸水”的意思。现在已更名为“思甜”。

格子烟墩

格子烟墩地处今哈密市大泉湾乡东南约四十五公里处,据此地发现的“建修龙神庙记”石碑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朝廷派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清兵曾在此驻扎休整。

长流水驿

长流水同样位于哈密大泉湾乡,这里盛产湖盐,颜色很白但味道发苦。图为长流水的民居建筑,房屋周围长满了大树,绿意盎然。

哈密树林

前往哈密城的道路,道路两边是两排枝叶繁茂的大树,树干很粗,显然有些年头了。

桥头

哈密城外道路上,一名男子站在桥头位置,道路两边同样是蓊蓊郁郁的柳树,这种柳树又叫左公柳,据说是左宗棠屯边时所栽种。

小女孩

莫理循经过哈密三铺(今写作三堡)遇到的一名小女孩,穿着长袍,戴着瓜皮帽。当时这里的地名还叫做“三铺”,本图的标注为“三铺缠头女子”。

三铺女子

一名成年女子站在自家的土屋门前,正在暗暗观察莫理循一行人。估计吸引她的并不是洋人的金发碧眼,而是莫理循手里的相机。

白骨塔

三铺的白骨塔。白骨塔是一种义塔,很多地方都有。旧时兵荒马乱,加之环境恶劣,导致荒郊野外随处可见累累白骨,好心人便将白骨捡起,掩埋于地下,并建塔纪念,故名白骨塔。图中塔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今已不存。

三道沟

三道沟村位于今哈密市天山乡,图为当年三道沟村的村道,道路为坑洼不平的土道,两边盖满了村舍,只不知民居前这棵繁茂的大树现在还在否。

三道岭

哈密三道岭古称塔勒奇,是一个因屯田而形成的小村庄。三道岭驿站建于1881年,位于村子旁边。图为一驾马车正驶出驿站的大门。

一碗泉

一碗泉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位于哈密前往鄯善的中途,处在东疆大戈壁的中心位置,这里因有一口浅而小的泉口而得名,对戈壁上的来往商队来说,这湾泉水真如天降甘露一般珍贵。

车轱辘泉

车轱辘驿又称车轱辘泉驿,即哈密车轱辘泉。 图为当年车轱辘驿的景象,山脚之下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客栈,院内有停靠的车马。后面的山坡上,有两座单体建筑,门前聚集有人,估计是小的寺庙。

0 阅读:2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