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一代相继老去,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二代接班潮。据CNRDS数据库统计,截至2022年,已经至少有280家上市家族企业递出指挥棒。其中,80%是创始人的儿子或女儿接过了指挥棒,有不少90后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掌舵人。
对于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二代而言,接过“权杖”并不难,但是想把企业管理好却绝非易事,已有不少二代已经把家族企业亏了底朝天。
在地产界,碧桂园曾是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开发商。2023年3月,公司创始人杨国强到离退休,将指挥棒交给女儿杨惠妍,当年碧桂园亏损1784亿元,2024年接着亏了328亿元。
在新能源领域,锂电龙头天齐锂业掌门人蒋卫平于2024年4月将指挥棒交给女儿蒋安琪,当年天齐锂业业绩大“跳水”,营收由405.03亿元跌至130.63亿元,归母净利录得亏损79.05亿元,同比骤减208.33%。
在医药领域,“心血管第一股”的乐普医疗自2024年9月二代接班后也遭遇了“业绩杀”。公司近期披露财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属净利润仅2.47亿元,同比暴跌80.37%。
在服饰领域,曾经鼎鼎大名的美特斯邦威二代接班人胡佳佳在7年时间亏掉近32亿后,于2024年2月辞去董事长之职,老父亲再度“出山”接管企业。
除此之外,包括信邦制药、张小泉、世茂集团、通威股份、桃李面包等企业在二代接班后业绩也开始走“下坡路”,更有甚者直接破产重整。
比如,曾经叱咤风云的杉杉集团在2023年2月创始人郑永刚因病去世后,在经历了两年豪门内斗,债务暴雷后于2025年2月份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要知道,在2022年这还是一家管理资产规模逾400亿元的巨头。
这些家族企业由盛转衰,既有行业周期变动的原因,也有二代接班后带来经营管理上的混乱。
从众多家族企业一二代之间的权力交接的案例来看,二代接班人面临的困境极为复杂。
企二代群体普遍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接受过现代企业管理教育等鲜明特征,不过常年留居海外,也使得这些企二代缺乏对国内市场的洞悉能力。这让一些企二代在接班后面临无法继承父辈的威望、领导力以及号召力的困境,进而导致严重的信任危机。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二代接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防范家族内部纠纷,还需要妥善处理家族内部股权分配、权力交接、利益冲突等问题,成功的交接需要未雨绸缪。
从过往案例来看,接班人越早介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越容易成功。比如娃哈哈的宗馥莉,二十岁出头就到集团生产车间进行一线历练,25岁出任宏胜饮料集团总裁,承担娃哈哈部分产品的代加工业务。
2024年2月,宗庆后因病去世后,娃哈哈迎来“宗馥莉时代”。即便如此,宗馥莉还是遭遇了一系列与集团老臣之间的权力争夺。但凭借在公司多年运营管理经验,宗馥莉平稳度过了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