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西辛庄村人均收入4万,家家住别墅,咱们村啥时候也能这样啊?”老张一边刷手机,一边羡慕地问邻居老王。
“别光看西辛庄,小岗村也不差啊,人家可是农村改革的‘长子’!”老王笑着回应。
西辛庄村和小岗村,一个靠工业发家,一个靠农业改革成名,它们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但都成了乡村振兴的“顶流代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两个村子的故事,看看它们到底谁更受农民欢迎。
西辛庄村位于河南濮阳县,曾经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盐碱地种不出庄稼,资源也少得可怜。1991年,李连成担任村支书,带着村民搞大棚蔬菜,迈出了致富的第一步。
种菜虽然能解决温饱,但难以做大做强。李连成索性带头成立集体企业,从蔬菜加工到造纸、电光源,一步步建起了覆盖20家企业、年产值5.2亿元的产业网。村民通过“股份合作制”分红,还能免费住别墅、免费看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小岗村:从“生死状”到“旅游村”小岗村的名气更大,1978年,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虽然初期红红火火,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稍显疲软。
直到2004年,沈浩担任第一书记,才推动了一波强势反弹。他结合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建立现代农业园区,还搞起了乡村旅游。如今的小岗村,游客接待量突破62万人次,年收入达1.65亿元,甚至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
西辛庄村和小岗村的发展路径,就像两条完全不同的跑道。西辛庄靠工业发家,集体经济搞得风生水起;小岗村则以农业为核心,加上旅游业的点缀,走的是“农业+旅游”的路子。
表面看,两村各有千秋,但背后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西辛庄的工业发展虽然带来了高收入,但也面临着环保压力。比如村里的造纸厂,虽然为集体提供了稳定收入,但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让人担忧。
小岗村虽然旅游业发展不错,但人均收入仅为3.65万元,低于西辛庄的4万元。此外,村里留不住年轻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再美的乡村画卷也可能变成无人观赏的秀场。
西辛庄的“多元化”尝试面对产业单一化的问题,西辛庄村最近开始推动工业和现代农业融合。从传统造纸转型到可降解纸品开发,配合各类生态产业的引入,让乡村青山绿水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这种尝试不仅缓解了环保压力,还为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西辛庄的未来,或许能在环保与集体经济之间找到平衡。
小岗村则在土地改革上再次领先一步。最近推行的“三权分置”改革,把土地分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不仅解决了农户因分红减少而导致的矛盾纠纷,还提高了现代化农业效率。
这种改革让小岗村的统筹发展潜力逐渐显现。2024年,游客接待量和收入双双创新高,甚至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算得上是一次“逆袭”。
西辛庄村和小岗村,一个靠工业发家,一个靠农业改革成名,它们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但都成了乡村振兴的“顶流代表”。
西辛庄的工业发展虽然带来了高收入,但也面临着环保压力;小岗村的旅游业虽然红火,但人均收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依然存在。
你觉得哪个村的发展模式更受农民欢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