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泉编辑 | 车卯卯
被“浪费”的假期
国庆七天假期去哪玩?
西北戈壁、川西雪山、,甚至连未开发的哀牢山,已是常规旅游路线;日韩、欧美甚至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也因为国内的十一黄金周进入一轮“旅游旺季”。
每一次旅游旺季前,旅游团的广告总是精准投放——上班上学已经够累了,出门旅行别再自己费心!
无论是五天四晚的畅玩稻城亚丁,还是包食宿机票的西北六日游,都能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里找到对应的优惠套餐。一边是机票酒店远超预算的自由行价格,一边是不用做攻略拎包就出发的高性价比旅游团,精打细算的年轻人决定趁假期去试试水。
但,当交完报名费跋山涉水到达目的地,才发现表面上省事省心省钱的旅行团,实际上从住宿到游玩哪哪都是坑:酒店房间比宣传图小了一圈,待在购物点里的时间比逛景点还长。本想享受轻松假期,却成了一茬被旅游团收割的韭菜。跟团旅行后,年轻人已经开始后悔了。
变了又变的起床闹铃,办公室里人手一杯的醒神咖啡,一边画大饼一边催方案的老板,面对上6休3,上3休2,上5休1,再上2休7的rap式调休,做不完的工作快把徐一舟整个人牢牢钉在了工位上。
加班到晚上十点的徐一舟,刚准备在回家路上搜一下海边旅游攻略,手机通知栏里老板的消息就又闪个不停。头痛欲裂的她,只能关闭社交平台上的旅游攻略,无奈地和朋友说等闲下来再计划。
看着假期一天比一天近,还是没能从工作中闲下来的徐一舟,决定直接花钱找个包办吃喝住行的纯玩团。一加上导游微信,徐一舟就收到了一连串旅游线路推荐:高端品质游,纯玩无购物,轻松休闲慢节奏,美食美景一条龙打卡……
介绍完旅游路线,导游又接着说节假日期间名额不多,要去得赶紧报!从来没有报过旅游团的徐一舟,一点没抵抗住导游娴熟的饥饿营销,当下就和朋友一起交了报名费。上完假期前的最后一天班,极速收拾行李的徐一舟感觉自己已经在沙滩边,吹着海风享受休闲假期了。
不过,对于假期的兴奋情绪只持续到了拉着行李来到酒店的那一刻。
一到酒店,徐一舟和朋友就双双傻眼。眼前狭小的酒店房间,怎么看都和报团时说的高端品质游对不上号。房间小不说,隔音还特别差,半夜两点还能听到隔壁吵架声的徐一舟,后悔没在行李箱里多塞两副耳塞。
虽然一整晚都没睡好,但第二天还是得六点起床。由于景点与景点之间都有段距离,所以徐一舟和朋友大部分时间都在颠簸的车里。坐车快两小时才来到第一个景点,刚拍完几张照片,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美景,就被导游催着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
累了一整天,看着碗里难吃且寒酸的团餐,徐一舟才明白原来导游口中的当地特色美食就是面条咸菜再配几只虾。完全没吃饱的徐一舟,一回到酒店就点了一堆外卖。
临近假期,旅游团的各种广告总能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给想去玩但不知道去哪的人群。而广告里面人间仙景般的景色和大写加粗的超高性价比,的确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想要报团的顾客,李晗的妈妈就是其中一员。
旅游团销售一说购物点少、体验感好、性价比高,立马让李晗妈妈觉得这个旅游团和其他会坑人旅游团都不一样。面对心怀侥幸非要去的妈妈,李晗是怎么劝也劝不住。眼看着说破嘴也没有用,李晗最终也报了这个五天四晚的旅游团,决定和妈妈一起去。
从家出发,坐了一整晚的卧铺才狼狈到达酒店。但,签纸质合同的时候就开始不对劲——原本说的一个购物点直接变成了四个。不过,想着来一趟也不容易,李晗和妈妈还是签了。然而被推销、被PUA、被阴阳怪气的命运齿轮,也从此刻开始缓缓转动。
“导游带着小喇叭,一直在叭叭叭!”
本来想在大巴车上补觉的李晗,被吵得根本睡不着。到达第一个景点后,导游才暂时停止了他的疯狂推销,开始带一整个团的人爬山逛景点。
如果说爬山是肉体上的痛苦,那么连着两天去购物点简直就是精神上的折磨。
前面一直在大巴里铺垫预热的导游,逛完景点就带着所有人前往购物点消费。而李晗和妈妈那两天的行程安排,也变成了坐大巴,听推销,被强制留在店内待一小时以上,然后前往下一个购物点。
进店容易,想出店却难如登天。先不说店内的导购一直守在门口,根本不让人中途离开。带团的导游看李晗和妈妈啥也不买,就直接走过来PUA说团里其他人都买了三四万,你们这么大一家子为什么一分不买。
出又出不去,店里又没有坐的地方,李晗就这样在店里干站了两个小时。当一天的购物点全部逛完,还剩下明天两个购物点的时候,李晗的妈妈开始后悔了,“去购物点就是纯浪费时间,实在不想参加最后一天的行程了!”
把退团的需求跟导游说了后,却被阴阳怪气购物点都是按人头收费的,贪小便宜报低价团就是得去购物点。气不打一处来的李晗直接拨通当地文旅局的电话,经过一番掰扯,导游才答应等其他人去完一个购物点后才回来酒店送她们去高铁站。结果一到高铁站,整车的人都不想继续去购物点,全部下车回家了。
以往每次放假都宅家的胡里,突然心血来潮决定趁着假期出去走走。为了省事,胡里直接在网上报了个拼团游。虽然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一到车站发现除了她以外全是五十岁左右的叔叔阿姨时,胡里还是有些吃惊。
五点半起床,对于这些叔叔阿姨几乎和日常生活没啥两样,而对于上一次那么早起床还是在备战高考的胡里来说简直就是酷刑。两三口啃完手里馒头,胡里才勉强赶上集合时间。
漫长的车程,坐在大巴里没事干的叔叔阿姨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而没啥共同话题,融入不进去的胡里,只能坐在座位上尴尬地刷手机短视频。后面实在困得受不了,胡里想靠着车窗眯会,不过没过多久就又被一个急转弯给晃醒了。
坐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第一个景点。刚下大巴,叔叔阿姨就跟着导游直奔著名景点,准备开始摆pose拍照片。一个人来的胡里,自然而然成了帮叔叔阿姨们拍合照的工具人。对合照相当满意的叔叔阿姨,也帮着胡里拍照和调整姿势。
二十分钟下来,胡里的手机相册里多了一堆照片,姿势也从万年不变的剪刀手变成了中老年人专业拍照姿势。就这样边逛边拍,胡里在第一个景点就走了一个多小时。
想过会累,但没想到会那么累。
本以为能休息下的胡里,去到第二个景点才发现又是接着一顿暴走。走到出口的时候,运动手环还直接弹了个达成两万步目标的动画,平日里不怎么运动的胡里觉得这不亚于连着上了好几节的高强度健身课。
“实在太累了!那些叔叔阿姨精力充沛地不像五十岁的人!”
坐在景点门口休息了快两个小时,胡里才看见导游带着其他人从景点出来。同行的叔叔阿姨还替胡里惋惜,来一趟却没看到视野最好的风景。
年轻人嫌弃旅游团处处是坑。报团之前都宣称是五星级体验至尊享受,报团之后才发现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玩也玩不尽兴。当一天时间一半都得花在赶路上,没看几个景点就要跟着导游拐进购物点时,年轻人们对于跟团旅游的全部幻想,瞬间被现实的巨大落差击得粉碎。
旅游团嫌弃年轻人没有消费力。在旅行团眼里,不管带去景点还是购物点,最不愿意买单且不满情绪最多的,不是退休的大爷嬢嬢,不是中年阿姨叔叔,而是年轻人。国庆前有条热搜,#因为年轻被低价旅游团拒收#,是年轻人被旅行社嫌弃的真实写照。
这道互相嫌弃的趋势,或许也是旅行团新业态重组和诞生的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