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总统穆利诺27日断然拒绝美国重建军事基地的要求,这场围绕运河控制权的博弈,将21世纪的拉美主权斗争推向新高潮。面对特朗普政府被曝光的"重夺运河"计划,穆利诺在记者会上以"绝不允许军事基地"的强硬表态,揭开美国单边主义与拉美自主权激烈碰撞的新篇章。
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的记忆仍在灼痛。当年为控制运河区,美国以"打击贩毒"为由发动"正义事业行动",造成3000名平民丧生,巴拿马城30%建筑损毁。如今特朗普政府被曝指示五角大楼制定驻军方案,试图通过228亿美元收购长和集团港口资产间接控制运河,这直接触动了拉美国家的历史神经。穆利诺引用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条约》强调:"运河主权移交是巴拿马用鲜血换来的,任何倒退都是对拉美尊严的践踏。"
巴拿马运河2024年贡献国家财政收入的38%,日均通行量达38艘货轮,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美国作为最大用户占74%货运量,中国以21%紧随其后。特朗普政府担忧中国在科隆自贸区扩建的玛岛港可能形成战略竞争,试图通过军事存在巩固控制权。但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数据显示,中方参与的科隆港扩建使运河通行效率提升17%,驳斥了所谓"安全威胁"论调。
美国的行动是更广泛战略布局的缩影:副总统哈里斯3月访问格陵兰推动北极军事化,五角大楼在菲律宾新增4个军事基地,红海护航联盟持续扩容。这种新殖民主义逻辑遭遇多极化力量阻击,巴西总统卢拉倡议成立拉美安全理事会,墨西哥暂停与美军事合作,阿根廷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对冲美元风险。欧盟外交官透露,27国正评估限制美资收购关键基础设施的新规。
尽管1999年主权移交条约禁止外国驻军,但美国从未放弃法律漏洞的钻探。2000年《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条约》规定"和平时期任何国家不得军事控制",但五角大楼2024年预算案中包含1.2亿美元的"运河安全合作基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报告指出,美国正通过"军民两用"基建投资、网络安全合作等柔性手段渗透运河管理,这种"去军事化包装"更具隐蔽性。
巴拿马的经济转型正在削弱美国筹码。中资参与的运河第四组船闸工程使通行能力提升40%,2024年第一季度对华出口增长23%,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18%。更关键的是,全长152公里的巴拿马城-戴维高铁项目破土动工,将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沿岸经济圈。这些发展印证了穆利诺的宣言:"我们不是地缘棋子,而是多极世界的建设者。"
当美国军舰在加勒比海游弋时,巴拿马海岸警卫队正接收来自中国的巡逻艇。这场跨越世纪的运河控制权之争,已然演变为新旧秩序更替的缩影。正如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所言:"门罗主义的幽灵,该永远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