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演火药味十足的一幕。被提名为空军部长的特洛伊·梅恩肯3月27日公开宣称,将全面强化关岛军事部署以应对"中国军事威胁"。这位准部长毫不掩饰地表示,美军计划在关岛增设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扩建能容纳5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并部署新型战略轰炸机部队。此番言论不仅撕下了美国"防御性部署"的伪装,更暴露出其在西太平洋构建"攻防一体"作战体系的战略意图。
梅恩肯的强硬立场得到五角大楼行动支撑。2025年初,美军已在关岛完成陆基宙斯盾系统的实战测试,这是继萨德系统部署后的又一重大动作。该系统的AN/SPY-7雷达探测半径达2000公里,配合标准-3 Block IIA拦截弹,可构建覆盖第二岛链的导弹防御网。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实施"远征前进基地"计划,将驻琉球部队后撤至关岛,表面上看似收缩防线,实则通过分布式部署提升生存能力,为后续攻势作战预留空间。
安德森空军基地的战略价值在此轮升级中尤为凸显。这座占地26平方公里的超级军事枢纽,不仅储存着价值12亿美元的精确制导弹药,更具备同时起降B-2、B-1B、B-52H三种战略轰炸机的能力。近期美军频繁调动B-1B枪骑兵轰炸机进驻该基地,这些可携带24枚AGM-158C反舰导弹的空中平台,能在3小时内对南海目标实施打击。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军在此建立了亚太地区最大的战备物资储备库,足以支撑大规模持续作战。
梅恩肯的威胁性言论并非孤立事件。五角大楼2025年《中国军力报告》刻意渲染"解放军可能攻击关岛",这种"受害者叙事"实则为军事扩张铺路。美军战略司令部文件显示,关岛基地群正在扩建能抵御钻地弹的加固机堡,新建的港口设施可停泊核动力航母。配合正在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关岛已转型为兼具战略预警、力量投送和远程打击功能的"战争堡垒"。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强化关岛部署存在三重算计:其一,将军事资产后撤至解放军常规火力边缘区,降低"第一岛链"基地的脆弱性;其二,通过前沿存在维持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巩固"印太战略"支点;其三,利用关岛特殊地位(美国非宪辖领土)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这种"以退为进"的布局,本质是为大国冲突做准备。
面对美军动作,解放军火箭军近年来列装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形成有效反制。这种射程覆盖关岛的"关岛快递"具备打击移动目标能力,配合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正重塑西太平洋战略平衡。美国智库CSIS推演显示,在冲突爆发72小时内,关岛基地遭受的导弹打击可能超过300枚,这迫使美军加速部署激光防御系统和电子战装备。
梅恩肯的强硬表态折射出美国对华战略焦虑。当经济遏制难以奏效时,军事施压成为华盛顿的优先选项。但历史经验表明,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从不会因武力威慑而退让。关岛军事化的恶性循环,只会加剧地区紧张,最终反噬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