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专机降落在格陵兰岛北部的皮图菲克美军太空基地。这场高调访问随即引发轩然大波,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公开谴责美国“无视主权”,格陵兰自治政府更直指美方行为“缺乏尊重”。万斯却在基地内宣称“美国必须主导北极”,试图以安全承诺撬动格陵兰与丹麦的百年纽带。这场外交博弈,将特朗普政府的极地野心摆上了国际政治的解剖台。
万斯此行并非美国首次觊觎格陵兰。2019年,特朗普曾公开提议“购买”这座全球最大岛屿,遭丹麦痛斥“荒谬”。如今卷土重来,华盛顿的战术已升级:随行团队包括能源部长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议题覆盖军事部署、稀土开发与极地监测。正如国际观察家所言,“特朗普团队正将北极战略从推特喊话转为实体化操作。”
在皮图菲克基地的演讲中,万斯指责丹麦“忽视格陵兰防务需求”,暗示当地应寻求“更可靠的安全伙伴”。这番言论立即触发连锁反应,格陵兰新总理尼尔森强硬表态:“我们不出售主权,更不会成为美国附庸。”自治议会第四大党领袖杰里米亚森更直言:“外来势力无权决定格陵兰未来。”民调显示,83%岛民反对任何形式的主权交易,美国“安全换控制”的剧本遭遇冰原寒流。
格陵兰扼守北极航道咽喉,坐拥稀土、油气资源及军事要冲。美国虽在岛上设有军事基地,却试图通过基建投资、能源合作强化实际控制。分析指出,此举既为对冲中俄在北极的基建布局,亦在敲打欧盟,丹麦作为欧盟成员国,正面临盟友“背后插刀”的窘境。万斯团队同步接触格陵兰矿业公司,暴露了资源攫取与地缘控制的双重意图。
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驳斥美方制造“格陵兰亲美”的虚假叙事,强调“宪法地位不容谈判”。欧盟外交官员透露,华盛顿的激进策略正在动摇跨大西洋信任,“特朗普政府既破坏国际规则,更威胁区域稳定”。德国《明镜》周刊评论称:“当美国副总统在北极基地挥舞霸权旗帜时,欧洲需要重新思考谁才是真正的盟友。”
面对美方施压,格陵兰展现出罕见的政治共识。新政府明确将“主权保护”列为优先议程,计划立法限制外资收购关键资产。当地媒体《格陵兰邮报》发文:“我们不是地缘商品,56,000居民有权决定未来。”历史学者指出,这座岛屿经历挪威统治、丹麦殖民到高度自治的600年历程,锻造了独特的身份认同,绝非强权可轻易收编。
万斯的北极之行,暴露出美国单边主义与全球觉醒间的深刻裂痕。当霸权逻辑遭遇冰原意志,这场较量早已超越传统地缘博弈,成为21世纪主权话语权争夺的鲜活注脚。格陵兰用行动证明:小国,亦可成为改写游戏规则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