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又出了个默克尔,每年访华,关税战特殊时刻,代表欧盟上门

田柳吖 2025-04-11 18:28:04

在美国对全球实施关税政策的特殊时期,自2023年起每年访华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于今年再次到访中国,这是他第三次进行此类访问。

此访频率堪比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中国节奏”,默克尔16年任期内访华12次。然而,桑切斯此行不仅代表西班牙,更代表了整个欧盟。

桑切斯访华代表欧盟的原因何在?

【双重身份的桑切斯】

西班牙首相访华,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无需欧盟同意。桑切斯此行不仅传递地中海文明友好,更肩负欧盟寻求战略平衡的重任。

访华前,桑切斯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谈,核心议题是在中美博弈中为欧洲争取更大空间,据知情人士透露。

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征收20%关税,致其面临二战后最严峻经贸抉择。西班牙商会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出口萎缩将损GDP0.7%,德国车企减产连锁反应更令马德里深感忧虑。

切肤之痛促使欧盟转变态度,冯德莱恩在关税生效前两日致电北京,承认中欧稳定关系至关重要。此低姿态通话被外媒戏称为“白皮书式投降”,记录彰显态度转变。

布鲁塞尔的资本市场显露焦虑,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25%关税次日,米兰证交所新能源板块跌7.8%,但宁德时代西班牙电池工厂获3亿欧元追加投资。

这种“筑而拆墙”的闹剧凸显欧洲产业界的分裂:政客在斯特拉斯堡倡言“去风险”,而企业家却在浦东机场争相签署协议。

桑切斯此次抵京非单纯国事访问,实为欧盟内部亲华与疑华势力博弈结果,他携团来访,彰显了这一复杂背景。

2024年欧盟对华电动车加税表决时,西班牙选择弃权,此举既维护了法德立场,也为中国火腿进入欧盟市场的谈判保留了协商空间。

中国企业回馈西班牙,加大投资并开展技术合作。例如,奇瑞与EBRO-EV合建的智能工厂中,中国工程师为机械臂编程,使生产线既符合欧盟碳排标准,也适应亚洲市场需求。

这种“技术融合”模式,如同安达卢西亚果园嫁接的中国抗旱葡萄,在关税冲击下催生了新类型。

欧盟对华政策的矛盾在冯德莱恩行程中凸显,他虽曾主张对华强硬,却不得不破例于七月赴京参加峰会,此安排打破了领导人轮换惯例。

德国汽车工会的抗议信和法国核电站的铀矿订单堆积案头,迫使她悄然将“价值观外交”手册锁进抽屉,以应对当前的局势。

中欧关系迎来戏剧性变化,源于慕尼黑工学院实验室。美禁售ASML的EUV光刻机给中国时,中德科学家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共同研发出光子芯片专利。

此“技术游击战”模式致柏林墙倒塌三十年后,欧洲面临抉择:维持为美国技术附庸,或与中国共建多极科技生态,再次站于历史十字路口。

欧盟内变革力量显著,尤其在能源转型上。中国三峡集团于西班牙建的零碳氢能园,符合欧盟REPowerEU绿氢标准,并利用区块链技术达成跨境碳积分交易。

“规则融合”实验正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愿作中欧关系桥梁,在文明交流中开创历史新篇,此使命感贯穿于其外交政策。

欧洲诸国在中美间摇摆时,西班牙走“第三条道路”,此抉择源于经济利益与文明多样性坚守。关税战引发的危机,将在文明对话中寻得升华途径。

1 阅读:450

田柳吖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