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共产党独立出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开端。
南昌起义虽然顺利,实际上却是有人叛变了的,但历史书上南昌起义相关的介绍基本都没有提到。
这次叛变是著名的国民党将领蔡廷锴主导的,它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南昌起义的介绍中基本都没有这次叛变?

蔡廷锴也算是一个军事人才了,短短两年,蔡廷锴就因为在北伐战争中的功绩从营长升到了师长。
这时候是1926年,算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发生了一系列影响革命进程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大多数都与蒋介石有关,也可以说,这一年就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开始。

蒋介石在这年初掌握国民政府大权后,就有想要反共的念头,并实施了针对共产党的多次案件。
北伐战争开始后,蔡廷锴随着国民党部队参与北伐,而蒋介石却在试图另立政府。
此后,蒋介石被国民政府夺了权,而北伐也得以继续进行,但蒋介石死灰复燃,得到一部分国民党右派的支持,另立南京政府。

而以武汉政府为首的国民党决定讨伐蒋介石,但这次讨伐其实只是汪精卫想要发展势力的借口。
中国共产党中的有识之士也知道讨伐蒋介石的真正目的,打算借这个机会将部队集结到江西,并跟着张发奎往广东去。
而这个时候的蔡廷锴,还在叶挺的手下跟着部队行动,而这时,叶挺就向蔡廷锴提出共产党的想法。

这时候共产党确实还没有想要武装起义的打算,而是避其锋芒,争取到张发奎的支持。
原本就是广东出来的蔡廷锴本来就无意讨伐蒋介石,听到能回广东,自然是同意了。
所以蔡廷锴这时候虽然同意与共产党共同行动的计划,但实际上是为了回到广东老家。

而且,蔡廷锴此时还抱着国共两党的派系之分,并没有想要支持共产党理论的意思。
后来,共产党眼看着张发奎的思想逐渐往蒋介石那边靠,知道争取张发奎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共产党决定在南昌武装起义后,强行攻进广东去,这时就与蔡廷锴不愿意打仗,更不愿意与国民党内部打仗所冲突。

当共产党的红军队伍逐步到达南昌后,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而蔡廷锴此时其实没去南昌,而是去了庐山,参与了汪精卫、张发奎组织的“清共”会议。
几天后,南昌城内的红军队伍发动起义,不到几个小时,就把南昌内的国民党反对派清除了个干净。

这时候蔡廷锴因为参与会议刚回来,人还不在南昌,但他的部队其实已经随着红军到了。
在起义之前,蔡廷锴部队里的共产党收到了起义的消息,但并未被要求参与起义作战。
蔡廷锴得到南昌起义的消息后,在当天上午就赶到南昌,并与叶挺、贺龙商议,同意了参与起义的决定。

共产党这时候对于蔡廷锴还算信任,还将蔡廷锴任命为新整编的队伍的副军长。
但蔡廷锴其实是不太乐意参与起义的,在他心里,依然还存在着国民党与共产党是不同党派的想法。
于是在得知部队南下广东的过程中,自己率领的队伍是在整个大部队的左翼,蔡廷锴就动了离开队伍的心思。

行军路上,蔡廷锴将队伍中的共产党所在团部以及其他零星存在共产党员的团部放在中间,他的部下则进行监视。
在行军没多久,在某地驻扎后,蔡廷锴就命全部共产党员前去开会,实则是要对共产党员进行关押。
蔡廷锴等待共产党人到齐后,就向他们表明自己的目的,并提出要将他们驱逐的想法。

但蔡廷锴也并没有对这些共产党人做些什么,反而给了他们资金,让他们离开自己的队伍。
在驱逐完成后,蔡廷锴向国民党报告称自己已经将大军中的共产党人全部“处决”。
一切都打理好后,蔡廷锴带着部队到了贵州东部,按兵不动,不参与起义,也没有进攻起义军。

蔡廷锴的脱离无疑是对起义队伍的重大打击,在这次脱离后,起义队伍的兵力锐减四分之一,极大地削弱了起义军的战力。
而蔡廷锴本人在静观其变半个月后,与国民党南京政府有了联系,来到蒋介石的手下。
此后,随着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围剿”进展,蔡廷锴也不得不参与了几次“围剿”作战,还差点被红军队伍围杀。

后来,蔡廷锴不再负责“围剿”,转而被命令驻守上海,在这里遭遇到了意图侵占上海的日本部队。
但这时从蒋介石传来的命令却是要蔡廷锴撤军,任由日军驻扎,蔡廷锴意识到不对,决定抗命。
于是,蔡廷锴与日军进行多次战斗,将日军多次击败,日军死伤万人也没有攻进上海。

但就在蔡廷锴还要抵抗日军的时候,却被蒋介石派遣去福建继续“围剿”红军。
而蔡廷锴才知道,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了停战协定,其中的一点就是将他的部队调离上海。
而蔡廷锴此时的“围剿”也并不顺利,干脆主动与红军取得联系,约定停战,并决心反蒋。

但不久后,蔡廷锴等人成立的福建国民政府失败,蔡廷锴被迫离开国内。但在国外的生活中,依然大力宣扬抗日反蒋。
后来蒋介石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与共产党联合抗日的决定,同时想要起用蔡廷锴。
蔡廷锴认为蒋介石此时一心抗日,便同意了蒋介石的邀请,但自己手下的兵却越带越少。

蔡廷锴明白自己是因为之前的反蒋行为受到针对,才逐渐成为了光杆司令,于是提出辞职。
这一辞职,就辞职到了日本投降。蔡廷锴也从香港返回内地,回到了南京,并第一次与周恩来相见。

蔡廷锴与周恩来相见后,与周恩来聊了很久,关于共产党的理念,红军的追求,以及人民的愿望。
听完周恩来一席话,蔡廷锴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与错误思想,不禁感到难过。
在最后,蔡廷锴握住周恩来的手,感叹道:“如果我那时候就跟你聊过,或许现在的情况就大有不同了吧。”

此后,蔡廷锴回到香港,大力宣传反蒋,并呼吁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建立政府并为中国带来和平。
蔡廷锴与其他一同反蒋的国民党人后来成立了国民党民促会,宣布支持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与行动。
在蔡廷锴不断地与共产党的交流中,他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共产党的理念,大感认同。

在成立国民党革委会后,蔡廷锴被选为中央常委,并受邀前往协商关于新中国政协的相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长期为世界和平的理念在各国奔走,呼吁号召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停止争斗,为世界以及中国的和平做出贡献。
在蔡廷锴心中,也许能够叛逃起义的自己早已死去,见到周恩来之后,蔡廷锴就不是之前的蔡廷锴了。
信息来源:
蔡廷锴——百度百科
南昌起义中蔡廷锴率部脱逃始末及其影响——南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