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支教的初心
2003年夏天,徐本禹踏上了前往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的路程。他的目的地,狗吊岩村,坐落在一片偏远的山区,四周被葱郁的山林环绕。到达村子的那一天,天已经微微亮起,徐本禹眺望着这个被大自然包围的地方,山路弯弯,泥泞不平,偶尔可见几户人家的炊烟袅袅上升。
岩洞小学位于山腰的一处小坡上,由几间破旧的石屋组成,屋顶上长满了青苔,校园里的设施十分简陋,只有几个摇摇欲坠的桌椅和一块已经剥落的黑板。学校没有围墙,周围散布着几棵老树,树下是学生们的游戏场所,几块石头和一些断木头构成了他们的游乐设施。
徐本禹刚到学校那天,几个孩子好奇地围了上来,他们的衣服虽然破旧,但眼里闪烁着对新知的渴望。他微笑着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然后用简单的汉语和当地方言交流,尽力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徐本禹的教学工作从基础的汉语拼音开始,每天他都在尽力使课堂生动有趣。由于学校缺少基本的教学材料,他常常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比如用树叶教授科学知识,用石头做数学游戏。
教学之余,徐本禹也参与到村子的日常生活中,帮忙挑水,参与农活,这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面临的困难。他了解到,许多孩子每天需要走很远的路来上学,而且经常因为帮家里干农活而缺课。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本禹与村里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教学的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当告别的时刻到来,整个村庄的孩子们都来到学校,用他们学会的一点汉语和他道别。
放弃公费研究生机会,选择继续支教
2003年,徐本禹结束了在贵州大方县的第一次支教,回到学校后迎来了研究生录取的喜讯。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研究生名额,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在享受学业进步喜悦的同时,他仍然和大方县的乡村小学保持着联系。
尽管学业规划已经明确,他开始考虑再次返回贵州的可能性。他与家人、朋友和老师进行交流,坦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人对他的决定感到不解,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支持。特别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领导得知他的意图后,专门与他沟通,表达了对他支教选择的理解,并表示学校愿意为他提供支持。最终,校方破例为他保留了两年的研究生入学资格。
再次启程前往贵州时,徐本禹带着更多的教学材料。他用自己积攒的生活费购买了一些教科书和文具,还有一些简单的体育用品,这些都是当地学生急需的物资。他还联系了一些志愿者组织,希望能为山区的教育提供更多帮助。
在更艰苦的条件下支教
徐本禹再次来到熟悉的岩洞小学。与之前相比,学校的面貌并没有太大变化,孩子们依旧穿着朴素的衣服,有的还打着补丁,但他们见到徐本禹时的笑容却格外灿烂。许多孩子跑上前围着他,争相告诉他最近的学习情况。
他很快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每天按时上课,教语文、数学,还给孩子们讲一些他们平时很难接触到的课外知识。学校的课程表十分紧凑,但教学材料依旧匮乏,他常常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书本和文具,甚至用自制的教具来补充课堂内容。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效率,他还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比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单独补课。
除了教学,徐本禹也开始参与到学校的基础建设工作中。岩洞小学的教室多处漏雨,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动手,用简单的工具修补屋顶。学校没有像样的操场,他就利用课余时间清理校园的石块,为孩子们创造出一片可以跑动的空地。
一年后,徐本禹来到大水乡的大石小学,这里的条件更加艰苦。学校的教室更破旧,甚至连一张完整的桌椅都显得珍贵。教室里几乎没有电灯,到了阴雨天,孩子们只能在昏暗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们大多住得很远,每天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学校上课,有些孩子甚至要带干粮在学校度过一整天。
徐本禹的日常教学变得更加忙碌,不仅要备课,还要管理课堂秩序。他常常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制作教学道具,比如用硬纸板做成的识字卡片,用木头雕刻的小模型来教数学。学生们对这些小道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不少。
这里的住宿条件同样艰难,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宿舍,他只能借住在村民的房子里。每天清晨,他总是最早起床,准备好一天的课程后,步行到学校迎接学生们的到来。中午,他和学生们一起吃简单的饭菜,有时还需要动手修理灶台和桌椅。
网络上的声音与社会关注
2004年7月,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在网络上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详实记录了徐本禹在贵州山区支教的经历,讲述了他在岩洞小学和大石小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篇帖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山区教育的困境,以及徐本禹为改变这种现状所做的努力。文章发布后,网友们纷纷转载和评论,有人感叹山区孩子求学的艰辛,有人对徐本禹的无私奉献表示敬佩。
不久后,徐本禹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详细讲述了他的支教故事,视频中那些破旧的校舍、专注学习的孩子们和徐本禹在课堂上授课的身影,令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完成支教任务后,徐本禹于2005年回到华中农业大学,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虽然学业繁忙,他并没有放下助学的初心。在校园里,他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帮助那些像贵州山区孩子一样的学生。他们决定成立一个长期关注助学事业的组织,这就是后来闻名校内外的“红杜鹃爱心社”。这个社团的宗旨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培养更多大学生志愿者,让助学行动持续传递下去。
成立初期,红杜鹃爱心社组织了募捐活动,募集的资金主要用来购买书籍、文具和衣物。这些物资通过可靠的渠道送往需要的学校。徐本禹和团队成员还策划了“书信交流计划”,邀请大学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写信,通过书信沟通鼓励他们坚持学习。
除了筹集物资,徐本禹还注重教育理念的传播。他利用课余时间撰写文章,将自己的支教经验和反思记录下来。他还受邀到其他高校演讲,讲述自己在贵州支教的故事,用真切的经历激励更多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
持续贡献与职业发展
徐本禹从研究生毕业后开始步入工作岗位,他的职业生涯始终与社会服务紧密相连。在华中农业大学担任团委副书记期间,他积极推动校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他带领学生团队策划了一系列公益项目,例如义务家教、爱心募捐和环保宣传等。
之后,他被调任到团湖北省委工作。在岗位上,他协调组织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包括为偏远山区的学校募集教学物资,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助学支持,以及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他还牵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更规范的支持和保障。
2017年,徐本禹被任命为秭归县委副书记。他多次深入乡镇,走访农户和学校,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他推动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协调资金改善了多所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他还与相关部门合作,推进了一批扶贫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和教育支持。
2021年,徐本禹升任湖北省宜昌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在这一岗位上,他将目光聚焦在社会科学研究与实际政策的结合上。他组织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联合开展多项调研,推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022年8月10日,湖北共青团团省委直属机关警示教育大会举行,徐本禹作为团省委副书记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上,团省委书记周森锋讲授了廉政党课,强调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总工会纪检监察组组长许瑶到场指导并发表讲话。会议中,徐本禹全程协调会议流程,确保每个环节有序进行,同时就反腐倡廉工作做了总结发言,号召全体与会人员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党风廉政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1]李燕君,王芳,瞿继鸿,顾楠楠.徐本禹 贫困大学生爱洒贫困山区[J].人物周刊,2005(2):92-92
初心不改,为社会服务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