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大金川前线主将、川陕总督张广泗所上的‘清军失利,惨败撤退’奏折送到了京师,并在奏折中弹劾前川陕总督庆复姑息纵容当地土司,这才导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轻视朝廷、悍然作乱。
得知大金川作战失利消息后的乾隆帝顿时怒火万丈,下诏痛责张广泗劳师糜饷、无功而返,并认定张广泗奏折所言属实,将庆复免官后审讯赐死。
但年轻气盛的乾隆帝依旧对平定大金川的叛乱抱有十足信心,下谕旨让张广泗把围攻大金川的军队暂时移驻到川西平地休整、稍缓恢复后再度进军,等开春之后再行出兵征讨莎罗奔叛军。
但就在清军被迫退兵的时候,大金川叛军利用熟悉地形和当地恶劣气候的掩护,在马尔邦袭击了清军的后卫部队,一举歼灭三千清军,还夺走了大量的军服物资、以及毁坏了多门清军的大炮。
此后,莎罗奔再趁清军退兵之际、出兵攻击其余川西土司的领地,同时尾随攻击撤退中的清军,致使张广泗所属军队折损过万人,粮秣物资损失巨大;而在清军惨败的情况下,原先已归附清军的其他川西土司也逐渐有了附和叛乱的迹象,乾隆帝迅速平定大金川叛乱的军事计划因此彻底破产。
在大金川嘉绒土司叛乱爆发的几乎同时,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乾隆帝元配嫡妻、皇后富察氏(傅恒长姐、李荣保长女)在再丧幼子(皇七子永琮)、心情悲寂的情况下,强打精神勉强随同乾隆帝东巡山东,可就在归来的途中,富察氏皇后不幸因病薨逝于山东德州府。
乾隆帝与富察皇后自二十一年前(雍正五年、1727年)结发成婚起,就感情深厚、琴瑟和鸣;而幼子发妻的先后去世,让登基后还算宽厚仁和的乾隆帝悲痛万分,由此心性大变,开始暴躁易怒、无故迁怒寻咎诸臣起来。
在因嫡妻去世而几乎失去理智判断力的前提下,乾隆帝没有任何先兆和理由地迁怒于群臣,借故处罚乃至处死了多名在皇后丧事期间犯有过错的大臣。而西南平乱作战毫无进展的结果,让对此糟糕结果极度不满的乾隆帝无法再容忍下去,准备临阵换将并追究前线将领指挥无方之过。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因大金川战事耗时日久却毫无进展,清军在作战中面临被动挨打局面,乾隆帝对前线主将张广泗的不满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于是,乾隆帝命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兼兵部尚书讷亲(遏必隆之孙)以‘经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西川前线,取代张广泗的主将之位,继续指挥对大金川的作战军事行动。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六月,身负皇命的讷亲千里迢迢疾驰而来,抵达了大金川前线的清军大营。对于劳师无功、戴罪留任的前任张广泗,讷亲毫不留情的将其痛斥臭骂一顿,而张广泗既畏惧讷亲经略钦差大臣的身份,又不知道讷亲的底细(讷亲其实只长于文治、而不懂军事),不敢对其反驳,只一味讨好顺从,以求减轻自己‘指挥无方’的责任。
治理内政、处理庶务方面还算在行的讷亲,对如何指挥大军作战根本就不懂行,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权威和手段,讷亲威压营中诸将,下达军令、限期三天攻克刮耳崖官寨,否则军法从事。
深知大金川土司碉楼易守难攻的前线清军诸将,在得到讷亲的军令后纷纷大惊失色,力陈不可盲目用兵,得准备大量攻城的器械和物资,集中优势兵力徐徐推进才行。
但讷亲毫无军事常识,且认为诸将这是推诿轻视自己,于是在大怒之下将为首几个反对辩解的将领当场行军法斩首,以震慑其余诸将。而其余将领见此也不敢再分辩,只得勉强准备进攻。
次日,清军按讷亲的军令向刮耳崖发动了进攻,但因为地势险要、准备不足、士气低迷,清军不出意料地再次遭遇了大败,军士物资损失惨重。而讷亲出师不利后,原先的跋扈强硬气势顿时烟消云散,以张广泗为首的诸将也明白了讷亲这个‘经略大臣’其实是个军事白 痴,因此对他鄙视不已。
此后,讷亲所下的每一道军令,张广泗都要与其分辩争论,不愿痛快地执行,讷亲在军中的权威和地位也很快成为笑话、不再稳固。
没有军事经验的讷亲在几次指挥作战都遭遇惨败之后,彻底压服不了军中的将领们,而皇帝所下达的‘平定大金川’重任,讷亲也无法完成了;此后,没有了主见又六神无主的讷亲再也不主动地发布军令了,而是要去和张广泗一同署名下令,以分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前线军队则任由张广泗继续指挥调度,讷亲也不再过问。
经过讷亲这一番毫无道理地折腾后,本来就因为屡战屡败而士气低迷的大金川前线清军更是军心涣散、牢骚满天、已不堪再战。但身居京师的乾隆帝对此毫不知情,还以为讷亲到了大金川后,会立马改变目前不利的作战局面,指挥军队很快平定这一次的叛乱。
乾隆十三年(1748年)闰七月,为了了解金川前线的实际情况,乾隆帝下旨命讷亲汇报最新的军情、及后续作战计划。但讷亲哪里敢如实汇报,只得先大拍马屁夸赞皇上的策略英明,然后又提出朝廷要拨发军械物资、以供应前线,再向乾隆帝建议不如以碉楼对碉楼,在金川大修堡垒,围困叛军的碉楼群,如此则三年之内必将功成。
得到讷亲这颠三倒四、毫无实际内容可言的奏报后,乾隆帝大失所望——自己倚重的肱股之臣居然是这样一个毫无军事经验、又自以为是的庸碌之辈。由此,乾隆帝知道讷亲已不能担负起平定大金川的重任了。
但乾隆帝还是想给讷亲一个机会,希望他能够拿出领班军机大臣的气魄和担当来,在金川打一个说得过去的胜仗,然后自己再顺势将他调回来继续处理朝廷内政上的事务,这样大家都会体面些,朝野议论中也不会说自己识人不明。
也许是之前的受挫失败大大打击了讷亲的自信心,讷亲在瞎指挥导致清军惨败后,不但失去了军队的信任,自己也一蹶不振,后续的作战指挥一概不管,诸事都推诿给张广泗等人,只天天坐在大营之中,不断向朝廷要军粮、要援军、要物资。
更加过分的是——被不断的军事受挫和权威丧失搞昏了头的讷亲,居然向乾隆帝上奏,要朝廷派出道士、喇嘛、和尚等宗教人士前来大金川,以‘做法助战、天谴金川’。这一下,本来就因为皇后薨逝而心情恶劣、行事偏激的乾隆帝被彻底激怒了,对讷亲这颠三倒四的行为再也无法忍受。
于是,忍无可忍的乾隆帝直接下诏,革去了讷亲目前所有爵禄和官职(一等果毅公、保和殿大学士、国史馆总裁、领侍卫内大臣、经略大臣),以闲散的身份发往塞北军前效力,以示惩罚;同时,川陕总督张广泗也以‘贻误军机’的罪名被革职查办。
九月初十,乾隆帝下谕命讷亲、张广泗来京待勘,川陕总督的职位暂由内大臣、护军统领傅尔丹(费英东曾孙、鳌拜侄孙)‘署理’,金川前线所有的进讨军事事宜则由傅尔丹与提督岳钟琪‘相机调度’,新任四川巡抚(取代纪山之职)、内大臣班第即刻赶赴军营,与傅、岳两人一同帮办军务。
原本此时,乾隆帝还没有要诛杀讷亲以儆效尤的意思,他只是知道自己应该是看错了人,不该让不擅长军事指挥的讷亲去担任此次金川平叛的主将;既然讷亲办差不力,那么将其撤职查办、发往塞北军营中去受一些苦,好好磨砺一下,以后再招回来从头再来就是,这种事在朝堂上又不是没有出现过(比如明珠、傅尔丹、岳钟琪)。
但在抵达金川前线后的短短几个月中,讷亲干的‘外行指挥内行’事实在太多,也狠狠地得罪了许多人(比如为显示自己权威而下令军前正法的那些无辜将领们);因此讷亲被撤职查办后,以前曾遭受过他打击的官员将领们纷纷上书弹劾他(如岳钟琪、前四川巡抚纪山),把他在失利后‘推诿畏敌、隐瞒失败不报、与诸将不和、坐地观望’等等破事都给一股脑捅了出来。
而乾隆帝在得知了讷亲抵达金川前线后所作所为的全部真相后,不由得怒火中烧,已经隐隐地动了杀机。
但讷亲是太师、恪僖公遏必隆之孙、现任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无论于公于私,乾隆帝轻易也不能将其置以极刑;所以,深思之后的乾隆帝还是决定让讷亲在塞北的军营中多待一些时间,好好地吃一吃苦头,以长长记性。
本来讷亲是可以保住命的(就是要大吃苦头了),但要命的是——讷亲被革职充军后上折给乾隆帝谢恩(这是朝廷的规矩),但就在这道谢恩折子中,讷亲不但不‘积极悔过、以求将功赎罪’,反而还在向乾隆帝絮絮叨叨地进言“金川之事、不可妄动”,这简直就是在打乾隆帝的脸嘛!
力主对大金川用兵的就是乾隆帝本人,讷亲说‘金川不可妄动’,岂不是在说皇帝本人没有远见,发起的‘大金川之役’是目光短浅、得不偿失么?
这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加起来,使乾隆帝对讷亲彻底地失望并深恶痛绝。为了严明国家法纪,同时也为了警示诸臣、及金川前线诸将,乾隆帝再次下诏,指责讷亲‘误国之罪,岂可轻纵!不重治其罪,将视朕为何如之主?’决定诛杀讷亲以正国纪、军法。
此后,讷亲被禁止前往京师,而是在金川军营中就地拘禁(张广泗则被逮捕进京),其被革去的‘一等果毅公’爵位,也被乾隆帝钦命‘先世以军功封二等公,为孝昭仁皇后戚属,供职勤慎,进一等公;其获罪,应仍以二等公俾其兄袭爵’,改交讷亲的长兄策楞(尹德长子)所承袭。
而在决定处理讷亲之前,乾隆帝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先举行了‘彻底平定金川、更易前线主将’的御前军事会议;在会议之中,时年二十七岁的议政大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傅恒毛遂自荐,主动向乾隆帝提出自己前往大金川前线,以取代讷亲统领大军,平定莎罗奔之乱。
傅恒自荐出征大金川后,乾隆帝大为高兴,立即授其为保和殿大学士(取代了讷亲之前的官职)、署理川陕总督、经略金川军务,前往金川军中指挥作战。
十一月初三,准备停当的傅恒启行前往金川,临行前乾隆帝亲自赐宴于重华宫,并至堂子(满族传统的祭告场所)行告祭礼,命皇子及大学士等送傅恒至良乡。
傅恒领命出征之后就日夜兼程赶路,一路披星戴月,日行二百、至三百余里,只用了二十二天就从京师抵达了大金川前线的卡撒大营。
快要抵达金川大营时,因为当时正值隆冬、天寒路险、前行多有困难,与傅恒一同赶路的侍卫及属员们都劝他稍减慢行,或骑马由士兵牵引着前行。
但傅恒拒绝了减慢进军速度或者骑马前行,还对下属们说‘汝等皆步行,我独乘马,心亦不忍’,坚持下马和与下属士兵们一起步行,走完了最后七十余里的路途。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新任经略大臣傅恒不畏艰险、身先士卒抵达了清军卡撒前线大营,随即便将乾隆帝在出征时所赏赐之物全部分给了驻守大营的将士们,以激励士气、鼓舞他们的作战意志。
而年轻的新统帅第一次上阵、并担负如此的重任,就以不辞辛劳、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励着军队的士气,着也使得傅恒到来之后的大金川作战局势焕然一新,军队士气再次高昂。乾隆帝也不失时机地追发谕旨,晋傅恒太保衔,并加军功三级。
就在傅恒疾驰赶往金川前线的同时,乾隆帝也下定了决心,命御前侍卫鄂实(鄂尔泰次子)携带宫中所藏的遏必隆刀(讷亲祖父遏必隆当年曾使用过的腰刀),前往大金川前线逮捕讷亲。
乾隆帝并嘱咐鄂实——‘将讷亲带往军前,会同经略大学士傅恒,一面讯明,一面即将伊祖遏必隆之刀于营门正法,令军前将弁士卒共见之。’乾隆帝这是要用讷亲祖父的佩刀,将其公开斩杀于大营所有将士之前,以彰国法、以正军机。
鄂实奉旨携带遏必隆刀赶往金川,准备将讷亲‘军前正法’后,乾隆帝在西苑瀛台亲自审问已经押解进京的张广泗,并命军机大臣和刑部一起议定张广泗的罪行,最后以‘失误军机’之罪判处张广泗斩首。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底(阳历已经是1749年1月了),张广泗被斩首于京师菜市口。
张广泗弃市后,乾隆帝思虑再三,念在讷亲祖父恪僖公遏必隆的功劳、及自己的祖母(之一)孝昭仁皇后(讷亲的亲姑母)的颜面、还有生母崇庆皇太后(讷亲族姐)的感受上,决心加恩免去讷亲的‘公开处决’,改让他用遏必隆刀自尽了事,以保全功臣之后、贵戚家族的最后颜面。
当鄂实赶往金川前线之时,已经提前抵达金川的傅恒正在岳钟琪、傅尔丹的辅佐下,在大金川前线尽心尽力督办粮务、严肃军纪、厘定章程。
附清的小金川土舍良尔吉(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弟)、其情妇阿扣(泽旺之妻)以及汉奸王秋与其妻,因为在装作投奔清军后暗地里为大金川的暗探,所以被傅恒直接斩首示众,并以良尔吉之弟小郎素统领小金川土兵(小金川土司泽旺为人懦弱无能,不能统管小金川)。
此后,傅恒整顿军队、加强号令,步步紧逼大金川叛军据点;另外,傅恒还向乾隆帝专门报告了‘舍战碉而捣贼巢’的作战方案,准备一鼓作气攻占勒乌围、刮耳崖官寨,彻底消灭大金川叛军。
下一篇文章继续讲述傅恒平定大金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