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世胄家、而有如此人——初上战场的明瑞与‘葱岭三战’

伯虎奉天靖难 2024-09-24 11:44:37

在之前的《富察氏世系》系列文章中,曾经为大家加以叙述过——米思翰幼子、前察哈尔总管李荣保除了生育有两个女儿(孝贤纯皇后以及宗室副都统萨喇善三娶继妻)以外,还生有九个儿子(其实是十个,但李荣保第七子幼年夭折,所以不计入排行),即——长子广成、次子傅清、三子傅宁、四子傅文、五子傅宽、六子傅新、七子傅玉(实为第八子)、八子傅谦(实为第九子)、九子傅恒(实为第十子;另外,有些史料中,将除广成之外的李荣保其余八子名字中的‘傅’字写为‘富’字)。

这九个儿子当中,三子傅宁、五子傅宽、六子傅新、八子傅谦一生平平淡淡,仕途波澜不惊,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史书记载的事迹可以叙说。

但李荣保的长子广成、次子傅清、四子傅文、七子傅玉、九子傅恒,或因为本人为国家效力疆场出生入死、得以建功立业,在生前身后被皇帝封授显爵厚禄、青史中留名列传;或因为子孙后代承袭了祖上的荫顾、延续了家族的世袭爵职,因此在史书中有详细的记载,甚至大书而特书。

因为他们的赫赫功业或者荫顾传承,在沙济富察氏家族李荣保的这一支子孙后裔中,一共就有了八个世袭爵位——

大宗一等承恩公家(由李荣保所开创,其子傅文、傅玉先后承袭)、一等忠勇公家(傅恒开创)、一等嘉勇忠锐公家(傅恒之子福康安开创)、一等诚嘉毅勇公家(傅文之子明瑞开创)、三等襄勇侯家(广成之子明亮开创)、一等子家(傅清开创)、一等男家(傅文之子奎林开创)、云骑尉家(傅恒之子福灵安沿袭)。

这八个世袭爵位当中,率先首封的、并由李荣保直系大宗后裔所承袭‘一等承恩公’,是乾隆二年(1737年),李荣保的女婿乾隆帝册封其长女富察氏为中宫皇后时,推恩追封已经去世的岳父李荣保,追晋其爵位为‘一等承恩公’。

之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为富察氏皇后不幸盛年薨逝,乾隆帝在不胜悲痛之下,先为元配嫡妻册上谥号‘孝贤皇后’,后推恩皇后先世三代,皇后的祖父米思翰、曾祖哈什屯也都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

而李荣保受追封之后,富察氏家族所保有的‘一等承恩公’爵位,一度由李荣保第四子傅文承袭(很有可能,傅文就是李荣保的嫡长子);且按清朝推恩外戚制度,傅文身为皇后的兄弟,应当先袭‘一等承恩侯’,然后由下一代的皇帝以皇太后(下孝贤皇后)的名义,晋封舅舅为‘一等承恩公’(如果那时候傅文还在世的话,要不然就只有追封了,就像李荣保的例子一样)。

但乾隆帝与富察氏皇后夫妻关系亲密,二人相处融洽、感情极好,因此乾隆帝在爱屋及乌之下,就提前授予了小舅子傅文‘一等承恩公’的爵位,以示对富察氏家族的推恩和关照。

傅文的去世时间史书中记载不详,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年初,距其袭爵之时不过才一年而已(其实他的生平事迹也不显,不过是占了嫡子袭爵的光而已,就连他的出生日期,也只能大致推算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1708年)。

傅文去世以后,其长子明瑞以官学生的身份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袭封了‘一等承恩公’(明瑞的生年在史书中也不详,大致是在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次子奎林则以‘拜唐阿’(无品级衙门管事者)的身份受封‘云骑尉’(正五品世职)。

另外,后来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时候,已经因军功而出任第一任伊犁将军的明瑞,因为在‘平准、平回’作战中功劳赫赫,所以被乾隆帝额外授予了‘云骑尉’世职;明瑞不愿一人独享爵禄,于是多次向乾隆帝申请,最后把云骑尉的爵位让给了三弟奎亮承袭,也算是照顾一下没有世爵的兄弟了。

明瑞虽然出身满洲八旗顶级贵族之家,但自小就心怀大志,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在很早的时候就勤习枪械马术,弓马骑射技艺皆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因准噶尔汗国内部权力争斗导致政局混乱,早就有心恢复西域的乾隆帝便以定边右副将军兆惠为主帅,率军出征内乱中的准噶尔,意欲一举收复西域全境。

当时,年及弱冠的明瑞听闻朝廷有意出兵恢复西域、平定准噶尔的消息后,就每天入宫去纠缠皇帝姑父不放,非要随兆惠一起从军出征西域,以建立功业、光耀门楣。

几次三番之下,乾隆帝被明瑞实在纠缠不过,又确实喜欢这个外侄的年少英武、主动求战举动,于是便答应下来,授命明瑞为副都统、领队大臣,到西域前线去助兆惠一臂之力,随军征伐作乱的准噶尔首领阿睦尔撒纳。

明瑞到西域军中之后,协助主帅兆惠先后击败了叛乱的北疆准噶尔部首领阿睦尔撒纳,以及南疆回部叛乱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大和卓布拉尼敦、又名波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每战奋勇争先、功勋卓著。

尤其是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八月间发生的、关键的‘黑水营之战’中,明瑞与主帅兆惠一起坚守营地一百多天,在天寒地冻、弹尽粮绝、援兵不至、无险可依的‘绝境’情况下硬是守住了黑水营,为最终击破‘大小和卓’、平定西域建立了卓越的贡献。

黑水营之战,明瑞的堂兄弟、其九叔傅恒(现任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的长子福灵安,以及诸多八旗勋贵二代子弟都参与其中,包括前任武英殿大学士鄂尔泰(雍正帝心腹近臣)之子鄂实、前定西将军策楞(遏必隆之孙、一等果毅公)之子特通额。其中鄂实和特通额在残酷激烈的作战中先后阵亡,明瑞和福灵安也多次负伤。

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定边右副将军富德、巴里坤办事大臣阿里衮奉旨率军进至黑水营边的叶尔羌河畔,与坚守营地一百多天,几乎每日都在与大小和卓叛军交战,即将弹尽粮绝的兆惠、明瑞等人会合,接应黑水营守军安全地返回了阿克苏,至此黑水之围才得解。而明瑞则因功被乾隆帝晋升为参赞大臣(兆惠已因先期的战功,被晋封为一等武毅谋勇公)。

有关‘黑水营之战’的全过程,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述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阅读。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三月间,悍然发动叛乱对抗清军,意欲割据一方却遭到惨败的大小和卓兄弟决定弃守老巢叶尔羌、逃往境外的巴达克山国(阿富汗西北),再由巴达克山前往痕都斯坦(克什米尔南部、巴基斯坦北部)。

当年四月,清军一鼓作气占领了和阗,大小和卓所在的叶尔羌人心惊动,于是大小和卓将家眷、财物都移往叶尔羌以西的赫色勒塔克,仅与亲信等少数人留在喀什噶尔居住。

此时,兆惠、富德、明瑞、阿里衮等将领在尽力筹集粮饷,计划趁小麦成熟之前出兵进攻大小和卓的老巢叶尔羌。当年五月,兆惠等人议定了作战计划,先出兵攻喀什噶尔,再攻叶尔羌。六月,兆惠先领兵九千南下进兵喀什噶尔,阿里衮随即出兵在喀什噶尔、叶尔羌之间地方等待与富德会合,而明瑞则因太年轻,暂时不能担任一路的主将,只随兆惠这一路从军出击。

六月二十七,大小和卓分别由玉鲁克岭(疏附县西南)、叶尔羌西逃,在色勒库尔(塔什库尔干县)会合后继续向西出逃。兆惠、明瑞按计划率军进驻了喀什噶尔,富德则率军进驻叶尔羌。 得知大小和卓已经弃城西逃后,乾隆帝诏令主帅兆惠留驻在喀什噶尔,办理喀、叶二城的善后事务,富德、明瑞等人则火速领兵继续追击大小和卓,务必使贼首就擒、叛军尽灭。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闰六月十五,明瑞携喀什噶尔副都统爱隆阿,率两千精兵启程向西进入了葱岭(帕米尔)的茫茫群山之中,追击逃亡中的大小和卓兄弟。当时,大小和卓欲逃往巴达克山国避难,得知清军在后追紧不舍,于是丢弃了笨重的辎重行李,还让军中的妇孺家眷分头先行,自己则带领叛军主力、四处游窜以避开清军的紧追。

明瑞和爱隆阿进入葱岭以后,沿着山道急速行走,遇峰绕峰、遇河渡河,由色勒库尔向北一直追到了哈喇库勒(塔吉克斯坦东北喀拉湖)。

闰六月二十八黎明初现之时,明瑞率九百人的前锋军队在霍斯库鲁克岭(喀拉湖以北)终于追上了大小和卓及其属众六千余人。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明瑞先是想要诱敌下山,结果被叛军识破、计谋不成的明瑞又恐相持稍久后,大小和卓兄弟会趁机逃脱,于是便没等后续援军的到来,就下令强攻敌军所驻守的山顶峰。

当清军强攻之时,大小和卓也命己方军队以枪炮还击,双方一直激战了三个时辰,而大小和卓之兵士气逐渐低落、开始稍稍退却;此时的清军因马匹过度劳累,实在无力追赶,不得不暂时休息。当大小和卓之兵重新集结后,又回师将明瑞所率的军队分割合围,想要一举消灭孤立无援的明瑞所部。

明瑞见情况不妙,便下令且战且退,又设埋兵从山顶放枪,然后自己亲自率精锐百余名骑兵掉头冲入了敌阵中,左右突击、往来冲杀,这才勉强击退了大小和卓之兵。此战,清军阵斩叛军五百余人,俘三十余人,自身阵亡百余人。

七月初,富德、阿里衮所部与明瑞、爱隆阿所部在喀喇乌苏合兵,然后挑选了四千精兵继续向西进发,追击大小和卓。七月初九,清军追到了阿尔楚尔(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穆尔加布区东南),在此又追上了大小和卓所部。

当时,清军主将富德以火器营、健锐营居中突击,向下俯冲山谷中的大小和卓之兵。而阿里衮、明瑞、以及随军的参赞大臣阿桂(日后的乾隆中晚期首席军机大臣、乾隆帝晚年第一爱将、心腹重臣)也率军从两翼参与突击。鏖战了一日之后,清军歼灭大小和卓之军一千余人,生擒五十余人,但贼首大小和卓再次逃脱。

七月初十,清军再次追至阿尔楚尔以西的布隆库勒,得知大和卓布拉尼敦驻于湖岸北山,小和卓霍集占据东面山峰。七月十一,富德、明瑞、阿桂,及领队大臣傅景(明瑞伯祖父马武之孙)、瑚尔起等率兵一千余人进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向敌军发起进攻,而大小和卓之军也从山上发炮攻击清军。

当时富德、明瑞精心挑选了八旗健锐营,还有吉林、索伦、厄鲁特各营的鸟枪兵四十余人,直接仰攻北路小和卓霍集占所据守的山岭。在凌厉的火枪攻击下,小和卓之军大溃,霍集占夺马而逃,率亲信乘夜绕过山岭与其兄大和卓布拉尼敦会合。而被堵截在北山的大小和卓之兵两千人全部投降,大小和卓仅率妻、子、奴仆等三四百人出奔巴达克山国。

大小和卓败阵潜逃之后,富德和明瑞再接再厉,率军翻越了葱岭,直接杀到巴达克山国境内,一定要擒获大小和卓兄弟,生死不论。

而明瑞所参与指挥、甚至亲自上阵冲杀的、旨在追击大小和卓叛军的‘霍斯库鲁克之战’、‘阿尔楚尔之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就是史书中赫赫有名的‘葱岭三战’;经过这三次艰苦而激烈的高原作战之后,原本一度猖獗的大小和卓叛军基本上土崩瓦解、对清军的威胁不复存在,只能远遁鼠窜。

‘葱岭三战’,也是中华中原王朝在历时一千年之后,再度出兵帕米尔高原并击败敌人、将中原势力扩张到此处。而上一次中原王朝出兵帕米尔高原并用兵得胜,是唐天宝十二载、即753年,唐安西都护封常清率军翻越葱岭,击灭吐蕃在西域的傀儡大勃律国之役。

就在封常清攻破大勃律两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中衰,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而大唐之后的历代中原王朝的军队,再也没能将军旗插上帕米尔高原;直至这一次富德和明瑞、阿桂率军翻越葱岭,追击大小和卓至巴达克山国,中原王朝的军队才再次重返帕米尔高原。

这个时候,已经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距大唐天宝十二载(753年)封常清翻越葱岭击破大勃律,过去了漫长的一千零六年。

有关明瑞的故事,下一篇文章继续讲述。

1 阅读:68

伯虎奉天靖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