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如一、不易其操——富察氏家族承上启下之人:马齐

伯虎奉天靖难 2024-08-01 10:58:51

前几篇文章中,分别为大家介绍了富察氏家族的起源、发展、兴盛,以及家族中的重要人物、两代家族首领‘哈什屯、米思翰’,还有米思翰的长子马斯喀、三子马武的事迹。

而从本篇文章开始,便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富察氏家族成员中第一位在朝堂上长期占据要职、使得家族持续兴旺发达二百年的承上启下之人——马齐。

米思翰一共有四个儿子,前文已经叙述了长子马斯喀、三子马武的生平事迹,第四子李荣保的生平我们后续文章再说。

而米思翰的次子,就是从二十多年前持续社会影响直至当今的热门影视作品《雍正王朝》中比较重要的角色——深受康熙帝、雍正帝两代帝王信任重用,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皇帝心腹、宰辅大学士、军机大臣——马齐。

马齐,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这也是他们四兄弟之中,唯二在史书上有着明确生年记载的(其长兄马斯喀、三弟马武在史书中都没有确切的生年记录,而幼弟李荣保则生于康熙十三年,即1674年,恰好是其父米思翰去世的这一年);马齐也是兄弟们之中出仕后功业成就最大、官位最高、在史书中记载事迹最多的一位。

康熙八年(1669年),马齐已经年满十八岁,当时其父米思翰正担任户部尚书之职;于是,按照清朝贵族子弟出仕途径中的‘恩荫’方式,马齐以“荫生”的身份进入了中央学府‘国子监’,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

三年之后,学习成绩优异且经过了礼部考试合格之后,二十一岁的马齐在康熙十一年(1672)被授为了工部员外郎(从五品、也就是说马齐一进入官场就是副厅级高级干部了,对比现在,啧啧),兼管世管佐领(给老爹米思翰打下手)。

康熙十四年(1675),马齐之父、户部尚书米思翰因协助康熙帝平定三藩、在繁琐沉重的户部后勤调配工作中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一年之后,马齐又被康熙帝调到了户部任职,部分地接了父亲米思翰生前的班。

康熙二十一年(1682)七月,三藩之乱已经彻底平定,管理户部事务有功的马齐又被康熙帝升迁到工部去任郎中,官升一级;同时,他又负责监督江南芜湖海关事务;而在马齐监督芜湖海关的这一年,芜湖海关的关税收入大涨,马齐以此优异业绩又得到了擢升。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时年三十三岁的马齐升迁为内阁侍读学士,成为了侍奉康熙帝身边的亲信近臣,此后在康熙帝身边,马齐几乎当了四十年的‘心腹股肱之臣’。

次年的九月,得到康熙帝高度信任的马齐被再进一步外放地方锻炼,被授予了山西布政使(山西省的二把手)之职,再一年后,马齐直接擢升为山西巡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而成为巡抚的这一年,马齐也只有三十五岁而已。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时任直隶巡抚于成龙(即小于成龙、汉军旗人,与大清官山西人于成龙同名)因为官清廉、治贪严厉、捕盗有力而名动天下,康熙得知其事迹后加封于成龙为太子少保,同时又下旨让其他王大臣、大学士推举相同事迹的优秀官员。

不久后,朝臣向康熙帝举荐了数位“清廉能吏”,其中就有马齐、范成勋、姚缔虞等人。当康熙帝看到了马齐的名字在名单之中后,立即想到了马齐之前的‘干练’,以及其父、祖当年的功劳;因而康熙帝对马齐更加的看重和欣赏,而马齐此后的的仕途也更加地顺畅。

当年十二月,与马齐同级别的湖广巡抚张汧,因‘贪婪不法事’被都察院御史陈紫芝所弹劾;为了解事情的真相,康熙帝先命侍郎色楞额为钦差去调查此事。

但由于张汧是权臣、大学士明珠所举荐任职的,色楞额惧怕明珠的权势,因此在调查张汧和同案的上荆南道祖泽深时,惟恐累及到荐主明珠,所以不敢据实查察以奏,而是在奏报中为张汧多方庇护开脱。

见久久不能查明‘张汧贪腐’之事,康熙帝在大怒之下,命刚刚被推举为‘清廉能吏’的直隶巡抚(小)于成龙、山西巡抚马齐、都察院副都御史开音布为钦差,再次前往湖广查核此案。

之后,该案经于成龙、马齐、开音布严格审理、再三详细取证后,终于得以查明——张汧实有勒索属员、摊派盐商、搜括地方之事;而祖泽深则婪取民财,色楞额徇情欺罔,三人均有实罪。

此后,于成龙(小)、马齐将此案的证据密奏于康熙帝;康熙帝下旨交刑部严处,张汧、祖泽深被判处绞监候,色楞额被判处斩监候,而湖广数十名大小官员都牵连其中而被定罪、免职。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二月,‘张汧贪腐案’的幕后主使者、权倾朝野十余年的大学士明珠因被御史郭琇弹劾而遭到康熙帝的罢黜、就此倒台(此事背后还有翰林院侍讲学士高士奇的推波助澜,实际上康熙帝也有顺势罢黜明珠、警告群臣之意)。

而权臣明珠的最终倒台,‘张汧贪腐案’的被查实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参与了此案审理的马齐,也是扳倒权臣明珠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就在明珠倒台的这一年三月,马齐被从山西巡抚直升为左都御史,成为了朝廷大九卿之一、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这是马齐一生近七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从地方封疆大吏成为了更有权势的中枢顶级重臣)。

升为左都御史之后,马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参与清朝筹议中的同罗刹的北方划界事宜(此时雅克萨之战已经结束,两国之间开始谈判);因为中俄边界谈判十分重要、关系巨大,所以马齐在向康熙帝奏请派人前往与罗刹谈判之时,最好要有汉族官员参与其中,而相应的会议、谈判记录文件和档案也应兼书汉字:“垂之史册,关系甚钜,其档案宜兼书汉字,使臣并参用汉员。”

对马齐的建议,康熙帝深为认同,立即允准了此事(所以,后来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在清实录中就有汉文版的记录留存)。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一月,身为左都御史的马齐又上疏给康熙帝,称:“理藩院所处事务,只用满、蒙文字,并无汉文,今以北疆谈判、调阅文档殊为不便,请兼用汉文注册、以昭垂永久。”康熙帝再度批准了马齐的建议,下诏从康熙二十八年开始,理藩院存档中增加汉字的记录对比,而这些汉字“官方资料”,也留存至今。

(理藩院,是清代专门处理中央朝廷与各少数民族或属国、邻国事务的机构,清朝与罗刹的来往记录档案也在其府库内妥善保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任职左都御史的马齐被康熙帝列位为议政大臣(与其父米思翰、其祖哈什屯当年所任的官职一模一样);而以左都御史出任议政大臣,这在清朝的政治历史上是第一个例子。当年的十一月,马齐又兼署了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

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月,马齐被康熙帝改授为兵部尚书;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第一次入侵喀尔喀蒙古、并南下入寇清朝的冒险军事行动失败之后,大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因此,康熙帝让马齐于三月间先率军往上都河、额尔屯河两界中驻军等待,以等候康熙帝亲自率军前往宣抚外蒙古喀尔喀等部藩属。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二月,马齐再调任为户部尚书,担任了其父米思翰当年所任的官职;两年之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关外盛京等地的田产歉收,马齐再奉旨前往赈灾;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马齐又奉命往山西平阳、临汾等地震州县赈灾,都有优异的表现。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出兵之前,康熙帝先让马齐出京去调喀喇沁、翁牛特等地的蒙古军队到京师驻守,然后让他再兼任理藩院尚书(好管理蒙古诸部),与大学士阿兰泰、尚书佛伦等人分三班值宿京师,辅佐皇太子胤礽处理政务(康熙帝此时已经率军出京、征伐噶尔丹)。

这时候的马齐,已经逐步成为康熙帝所倚重的亲信股肱之臣。当噶尔丹败于昭莫多、远遁漠西之后,康熙帝便让马齐于西北沿边各地到宁夏一线设置驿站、查勘行途宿次,以备将来再度出兵时所用。马齐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马齐奉命出京,到漠北喀尔喀与诸部首领会盟,宣谕康熙帝的诏命和各项禁令,完成使命后顺利返京;此后,喀尔喀诸部正式由‘盟友’成为清朝的外藩。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月,山西巡抚倭伦与山西布政使齐世武以藩库亏空之事相互攻讦,山西官场为此震动;因为马齐曾先后出任过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又到过山西赈灾,所以康熙帝指明让他前去审理此案。

当年七月,马齐将山西亏空案一一查明、并上奏给康熙帝,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康熙帝一一从之,圆满结案。十一月,从山西返回京师的马齐因为‘办差勤勉、查核迅速’之功,被康熙帝升授为武英殿大学士;这也是富察氏家族成员中,第一个‘入阁拜相’、位极人臣的成员(清代没有真正的宰相,但按照明朝制度将殿阁大学士视为宰相);马齐也因此站到了大清官场仕途的最高峰。

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因为对这位心腹亲信、股肱之臣以往办事能力的认可,和对其忠心事君的赞誉,康熙帝亲笔御书“永世翼戴”的匾额颁赐给了马齐,这可是无上的荣誉。

而这一年的马齐,不过才五十三岁而已,按照他所受的‘圣恩之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后一、二十年内,他都将是清朝中枢最有权势、地位最高的朝廷重臣之一(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

但出仕后一路走来顺风顺水、未遇大的挫折就身居朝堂高位的马齐,在成为了中枢顶级重臣之后,因为本人过于自信、和领会错了康熙帝的心思,导致擅自行事,结果就‘马失前蹄’、一下子摔倒跌了个大跟头;这也是马齐在六十余年官场生涯中第一次、并且是唯一一次的人生逆境。

而马齐在官场上‘遇大挫、跌跟头’的事情详细经过,下一篇文章再为大家讲述。

3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