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花儿与少年》的几天旅途中,作为团长的杨幂很明显意识到刘敏涛是下意识地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但这种想法让她很累,所以杨幂试探着询问:“有没有考虑过越怕给别人添麻烦,就越有可能会给别人添麻烦,因为会让真正关心你的人去猜?”
是否会真的增添麻烦倒不一定,但是该张口求助时还要硬着头皮逼迫自己,不敢坦然的寻求帮助却是个很大的处世桎梏;
“我怕麻烦别人,基本上平时和亲朋好友零互动,不怎么联系,关系疏离,感情淡薄;
能自己做到的事情就自己做,不能的话,就干脆不做了。”
“真不喜欢麻烦别人,除了爸妈,就算亲戚我也不喜欢麻烦人家,总感觉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反正就是不喜欢麻烦别人。”
“我也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遇事总习惯自己解决;但实际上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关系网就是从互相麻烦中建立起来的。有时候在互相帮忙中,彼此的交集越来越多,感情反而更加深厚;”
很多时候,当我们学会变通,尤其是在工作当中,也许麻烦别人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很多人做不到,提出一个要求,会把一个毫无瓜葛的人带入自己的龌龊中,这让自己万分焦虑,无法承受,会觉得连累了别人;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如果遇到问题,只靠自己解决,真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像一座孤岛一样把自己与别人隔离开,我们会始终找不到存在感和归属感,与这个世界无缘。
(2)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把麻烦别人看做一种打扰,尽量不麻烦别人,省得欠别人人情;
中国文化把公平,人情亏欠看的尤为重要,很讲究恩怨了结,情债勾销,恩情和回报对等;
如果欠了别人一次人情,会始终记在心里,记着这笔账,长时间隐隐不安;
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都不允许自己亏欠别人,不允许打扰别人,不允许自己影响别人的生活;
提出要求,让对方帮助自己这件事是个能避免就尽量避免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有些讨好型人格的痕迹,凡事习惯了主动为别人考虑,很敏感情绪化;
有想法或者诉求不会正当表达,而是过度压抑自己,要么不说,要么过于勉强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很累,同时还会责怪自己没用,连张口寻求帮助也不敢,陷入自我纠结中,耗费心力。
往往在一个团队中,如果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者需要,却害怕太麻烦而不说,反而让别人更麻烦;
因为你有需要却不明说,别人要想方设法的猜测你的想法,替你考虑,替你做选择,反而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种情况下,真的建议当事人大大方方的告诉对方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
就比如,一起就餐时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忌口是什么,喜欢吃什么,而不是只说“随便,都可以”!
生活已经给了自己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自己却没及时抓住机会。
(3)
但是,寻求帮助,麻烦别人,也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而不是张口就要求帮助,要遵循几个必要原则;
第一,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自己实在做不来,或者自己完成性价比很低的情况下,再尝试麻烦别人;
第二,麻烦别人的这件事对于对方而言是擅长的,而自己和别人却缺少条件,不具备解决的基础;
如果这件事大多数人都能解决,解决这件事带不来稀缺感,对方就会觉得真的麻烦,会想:为什么不找别人非来找我?而如果这件事是非得来找自己的,当事人更愿意接受麻烦。
第三,麻烦别人是偶尔的,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却是长远的;
不要因为别人偶尔帮了自己一次,就养成了习惯凡事都找别人帮忙;
一旦让别人形成了自己总喜欢麻烦别人的印象,别人就不情愿帮忙了。
第四,麻烦对方以后,要记得在某些地方也帮对方一次忙;
两个人能有交换,这种麻烦就不算麻烦;
而如果两个人无法交换,那么这种忙还是不要麻烦对方为好,否则你就永远欠别人一次人情。
在以上几个原则下,大大方方的,真诚的向对方提出请求,根据对方的回应自如互动;
即使一时半会儿无法回报对方的人情,也敢于先亏欠着,日后有了机会再加倍还;
人际关系反而一步步亲近了。
(4)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与世隔绝,既然要相互依存,那就要懂得“麻烦别人”;
不要轻而易举的凡事都张嘴请求,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努力去解决;
过于频繁的要求帮忙,会让这个忙的重要性降低;
别人即使能帮也不愿意帮了。
如果你想结交某个人,想和某人成为互通往来的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然而,在恰当的时候再还人情给对方;
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不需要不好意思,不需要过于纠结内耗,不需要因为要求别人帮忙而感觉有损面子;
在良性循环下,越懂得麻烦别人,反而有机会了解别人,也给了别人了解自己;
越敢于直接说出需要,越会让人际关系变得简单;
自己的人际处理能力反而加强了。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