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政变,“淫邪”的皇后却因行事过于端正而失败

悠然修 2024-01-29 15:57:12

“本性淫邪,祸乱天下”,这是《元史》对元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的盖棺定论。这个很不友好的评价主要源于卜鲁罕在“大都政变”中的失败,那么卜鲁罕在这场政变中具体又是什么表现呢?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二月,元成宗驾崩。由于一直没有一套稳定的皇位传承制度,加上成宗此时已绝嗣,元朝又陷入了“让谁来当皇帝”的尴尬中。而且在元成宗重病期间就“居中摄事”的卜鲁罕和总摄朝政的左、右丞相,在新皇人选上也产生了分歧。

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倾向于扶立忽必烈三子忙哥刺一系的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的孙辈)。右丞相哈剌哈孙则是忽必烈嫡子真金一系海山和寿山兄弟(忽必烈的曾孙辈)的拥趸。

由于几番讨论也达不成一致,卜鲁罕和阿忽台决定撇开哈剌哈孙单干。卜鲁罕一边下令封锁驿道,防止正在塞北驻防的海山获知消息。一边派人急召驻防西安的阿难答秘密入京,尽快登基即位。

卜鲁罕想打海山、寿山兄弟一个措手不及,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皇位更迭。想法很美好,但具体操作却出了纰漏。

首先,她传召阿难答时要求他“只身”入京,不要带兵(阿难答麾下有15万大军)。为何如此,史籍中没有留下相关记录。依据卜鲁罕其后的种种表现,笔者猜测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卜鲁罕怕人多动静大,导致消息外泄。二是,卜鲁罕认为只要阿难答安全抵达大都,自己以先帝皇后的身份就能确保他登上帝位。既然谁也阻止不了,还需要带大队人马过来折腾么?

但这也导致阿难答到大都后成了“光杆司令”,一旦有什么异变他难以应对。结果恰恰就因为这一点,导致了阿难答和卜鲁罕的悲惨结局。

其次,卜鲁罕对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态度太“端正”了。

当双方在皇位继承上产生无法妥协的分歧时,他们的关系就是敌人了,而且参照“传统”还是不死不休的死敌,但是卜鲁罕并不这么看。

因为自认为稳操胜券,卜鲁罕并没有将哈剌哈孙当作敌人,可能视其为可重新收拢的政见分歧者。因此卜鲁罕不仅没有动手灭了哈剌哈孙,甚至都不愿意将哈剌哈孙限制、看管起来。

哈剌哈孙则利用这个“便利”干了两件事。

一是将朝廷各部司的印信全部收缴,然后称病躲家里不出来,导致朝廷被迫“停摆”,各种政务一时无法处理。由于皇位传承并不是卜鲁罕一句话的事,它需要朝廷组织一系列的仪式并向整个帝国传递相关诏令、政令等等。所以哈剌哈孙的行为,也严重阻碍了阿难答的登基。

到这个份上,换别人可能都要派兵去屠哈剌哈孙满门了。但卜鲁罕仍然不愿意将哈剌哈孙视为敌人,只是不断派人劝说哈剌哈孙尽快返回朝堂。其结果是,哈刺哈孙继续拖延时间,并干了第二件事。

哈刺哈孙在装病期间,秘密派人联系海山和寿山,通知他们尽快以奔丧的名义前来大都争夺帝位。

因为驿路关闭,加上道路险远,等远在塞北的海山获知消息时,他没时间来应对。而身居怀州的寿山,由于情况不明,不敢直接去上都。寿山选择了个很浪费时间的办法,先派幕僚到大都打探清楚情况后再说。

对于卜鲁罕而言,此时她因时间差仍然握有先机。只要尽快让相关政务流转起来,把阿难答扶上帝位。海山和寿山兄弟,就难有作为了。但卜鲁罕还是不愿意对哈刺哈孙付诸武力,宝贵的时间就这么被他以近乎无赖的方式给消耗掉了。

了解了情况的寿山最后下定决心,仅带着几十名侍卫就赶往大都。而卜鲁罕对寿山的态度,可以说比她对哈刺哈孙更端正,卜鲁罕也因此丢掉了自己最后的机会。

寿山这个皇位竞争者到大都后,卜鲁罕估计仍然笃定自己稳操胜券。可能就是这个心理优势,让寿山在她眼里不是敌人,而只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觊觎皇位的“失败者”。

卜鲁罕不仅没有派兵去剿灭寿山,还给予寿山足够的信任和礼遇。对寿山一行人不管不问,还任由他以赴丧之名自由进出皇宫。

结果寿山在卜鲁罕预定的登基大典前一天,率领自己的侍卫进入皇宫将卜鲁罕拘押,然后以皇后名义召阿难答入宫并将其囚禁起来。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没有任何伤亡。

控制卜鲁罕和阿难答后,寿山和右丞相哈刺哈孙就以朝会的名义召集群臣,将支持皇后和安西王的官员全部拿下并当殿斩杀。至此卜鲁罕和阿难答彻底失败,两个月后阿难答被押往上都并赐死。而卜鲁罕则被冠以“私通安西王阿难答”的罪名,废后位并赐死。

这其实也是卜鲁罕“本性淫邪”的由来,但她若真的有那么一丝的“淫邪”,也不至于让寿山搞出这场史上最小规模的政变。只能说卜鲁罕的端正(或幼稚),根本就适应不了残酷的宫闱斗争。

不过“大都政变”到此并未完结。

控制朝堂后,寿山就有了自己登基称帝的想法。因此他给自己的哥哥写了封信,信里他向海山讲了自己最近的一次占卜。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他当皇帝登基,不仅朝堂官员们支持,而且也最符合长生天(蒙古人很信这个)的意志。

正在路上的海山非常不同意自己弟弟的看法,他到上都后很快就说服了寿山和众朝臣拥立自己登基。除了口才好,更重要的原因是海山还带着三万铁骑,一起来“讲道理”。

大德十一年五月,海山在上都举行的忽里勒台大会上,正式被蒙古众权贵推举为汗并登基称帝,即元武宗。

编者附:

作为补偿以及政变夺权的奖赏,海山将自己的弟弟寿山册立为“皇太弟”。两人承诺,海山死后皇位传于寿山,寿山死后再将皇位传回海山一系。结果海山对寿山比较“端正”,寿山登基成为元仁宗,但寿山对海山却不怎么端正,他将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9 阅读:2389
评论列表
  • 2024-01-30 20:32

    这不端正还能称仁宗?

  • 2024-02-23 12:05

    估计寿山和右相那边保密工作做得好,皇后那边没有察觉

  • 2024-01-31 00:04

    几十人的待卫就杀大臣控制朝堂控制皇宫?皇后这边无兵无将?[得瑟]后来朱元障等人反元这么辛苦干嘛?找一千人潜入大都如入无人之境。小编啊,写故事别把关健问题隐藏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