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自编自导、视频摆拍、蹭流量,医疗科普乱象何时休?

妙菱看健康 2024-06-20 06:00:52

乱象频出的医疗自媒体

为进一步整治“自媒体”乱象,持续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北京市网信办自2024年5月起,贯穿全年开展“自媒体”综合治理。目前,北京市网信办督促指导属地网站平台已依法依约处置了9000余个账号。其中,医疗账号造假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北京市网信办指出,某整形机构医生陶某(账号粉丝148.4万),编造从医事实,发布的脑血管爆裂患者抢救等相关内容系自导自演式摆拍造假,且陶某未在虚假摆拍视频中注明该事件为“演绎”,违反了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则。平台已依法依约对其作无限期封禁。

除了陶某账号被封外,近期有多名网红医生在自媒体上发布了相似视频。这些医师讲述的故事脚本基本雷同,且文章或视频的标题或第一句话几乎一模一样:“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

一名在网上发布过此类故事的医生承认,这些内容系其宣传团队“添油加醋”的成品,拍摄时他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今后他会加强此类视频的监管,督促签约的网红孵化中心机构改正这些问题。

除了这种摆拍剧本,医疗领域也充斥着许多“伪科普”。

例如,某网络平台关于“视力从深度近视800°逆袭至100°”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众多短视频创作者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各种所谓的“视力恢复”技巧。这些技巧可谓是琳琅满目,包括但不限于穴位按压、远近视觉切换训练以及专门的视力锻炼等。每一个博主都声称,只要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训练,视力就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恢复”。

对此,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进行了批驳,强调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根治近视的方法,仅可通过科学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加重。

摆拍、蹭流量,破坏的是医疗行业公信力

博主发布此类摆拍故事,往往出于吸引流量、迅速积累粉丝、打造网红账号的目的。

然而,医疗领域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其信息传播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要求。相关从业者发布虚假或摆拍的故事,不仅违背了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更可能给公众造成误导,加剧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此外,虚假摆拍故事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公众资源的大量浪费,让真正需要关注的医疗问题被忽视,也让公众陷入虚假信息的包围之中,难以分辨真伪,从而迷失方向。这会对公众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也会对整个医疗领域的公信力和良性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乳甲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刘建表示:“一些老年人由于听信其他人个人经验或来自网络的谣言,在就诊过程中特别有‘主见’,要求开具某项检查或进行某项手术,拒绝医生推荐的、更适合的检查或手术,并‘误会’医生开具的各类检查或进行的手术是‘骗钱’的行为。”

这种情形正是深受虚假医疗信息毒害的典型体现。因此,我们呼吁医疗领域的从业者,特别是那些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医生们,恪守职业道德,严谨对待每一条医疗信息的发布,杜绝为了流量而发布虚假或摆拍的故事。

医生要正确“拍视频”

截至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进步显著,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健康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行动起来。

医生群体作为健康领域的专业领航者,在推动居民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医生群体参与到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工作中。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提出,在健康科普工作中,从业人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传播活动,充分发挥全媒体作用,包括健康科普图书、折页、海报、音视频、长图、健康教育处方等。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在最新发布的《关于举办2024年辽宁省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的通知》中也指出,健康科普作品的征集类别多样,包括视频类、音频类、表演类、网络账号类、图文类。

可见,医生围绕我国居民主要的健康问题和需求,拍摄科普视频是合理合法且受国家鼓励的。但需注意,国家也关注并实施了一定净化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的措施,相关部门正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处置。

2024年3月,网信办开展了“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信息陷阱”以及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等问题。网信办要求,各网站平台要对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领域的信息做好来源标注,如AI生成的信息以及虚构摆拍内容都需有所标注。

也就是说,博主发布的内容不能危害公序良俗,不能为吸引流量而捏造事实,且若内容为虚构,需标注有“此故事纯属虚构”等类似字样。

在选题上,期望医生们摒弃虚假宣传的流量“昏招”,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众需求,针对常见疾病、健康误区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

在措辞上,期望医生们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将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健康科普走进千家万户,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基本的健康技能。

同时,我们也希望民众能够保持理性,对于网络上的医疗信息,谨慎辨别和筛选,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不造谣、不传谣,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良性的医疗信息传播环境。

编辑丨王申冲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