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说到南北朝的宗室将领,或许最为人熟知的是戴着面具上战场的美男子“兰陵王高长恭”,但如果论战功战绩,北周的一位宗室将领要更强些,他还曾面对面击退过高长恭。
公元545年,西魏大统十一年,西魏实际上的执掌者宇文泰有了第五个儿子,宇文宪。
宇文宪从小就跟四哥宇文邕一起读书,俩人关系很好。
北周建立后,十二岁的宇文宪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当年北周就爆发了皇帝和权臣的争斗,皇帝宇文觉被杀,宇文毓成为北周的第二任皇帝,宇文宪授任大将军。
当年打下蜀地后,宇文泰担心有人占据此形胜之地造反,不愿意让外姓人去镇守,就在宗室当中选择。宇文宪当先请命,说才能与年龄无关,如果他做不好,甘愿受责备。宇文泰很是开心,承诺等宇文宪长大,就让他去蜀地。
于是,当559年,宇文宪十五岁时,朝廷商议派谁去蜀地,宇文宪当仁不让。他被封为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晋封为齐国公,前往蜀地任职。
虽然年纪轻轻,但宇文宪表现得极为出色,他善于安抚民心,驾驭部属,时时留心治理的方式方法,同时精力充沛,孜孜不倦的处理各项事务,让乱世之中的蜀地获得了难得的安宁,蜀地百姓对他非常感激,共同立碑,称颂宇文宪的功德。
在蜀地干了几年,宇文宪被征召返回京城,改任雍州牧。这时北周的皇帝已经换到了第三任,前一任皇帝宇文毓试图从宇文护手中夺权,不成后被杀,宇文护便拥立宇文邕为北周的新皇帝。
563年,北周大举东征,宇文护亲自挂帅,尉迟迥领精锐号称十万为先锋,大军一路向东推进,尉迟迥的兵锋很快就抵达了洛阳城下。而宇文宪则跟名将达奚武和王雄在邙山扎营,守御大军后路。
北周兵力浩大,全军上下都认为洛阳是囊中之物,北齐肯定不敢前来援助。却没想到北齐调集了数万名骑兵,以名将斛律光为主将,借着连日阴天大雾,绕过了北周的斥候,突然出现在洛阳附近,向北周大军发起猛攻。
北周军措手不及,围攻洛阳的军队迅速溃散,一路向后方败退。这一战中,兰陵王高长恭引五百骑兵杀穿了北周大军的营垒,战功赫赫,当时人们谱了一首《兰陵王入阵曲》,广为传播。
北周军狼狈退到邙山,宇文宪等人忙率兵杀出来顶住北齐骑兵的攻势,接应前线败兵,可混战之中,柱国大将军王雄被斛律光一箭射死,北周军三军惶恐,宇文宪临危不惧,站出来督促激励士兵反击,在他的指挥下,北周军安定下来,避免了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一战后,宇文护对宇文宪欣赏有加,遇到国家大事,还有什么赏罚臧否,都会找他商量。很多时候宇文护想要有什么举动,就由宇文宪上奏。宇文宪成了宇文护和皇帝间的缓冲地带,他努力的弥合双方关系,每次上奏都会委婉的说清宇文护的实际想法。
在宇文护的提拔下,宇文宪继续升官,到568年,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掌管全国兵权,兼任“小冢宰”,这是北周新出的官名,全称为“东京小冢宰上大夫”,是京城的主要长官。再加上国君兄弟的身份,宇文宪俨然是北周仅次于权臣宇文护和皇帝本人的第三号人物。
569年,北齐出兵袭扰,攻占了孔城。宇文宪领兵出击,顶着北齐的攻势,修筑了几座城垒,切断了北齐的粮道。北齐也出兵援助,斛律光领兵四万抵达洛水,在南岸安营扎寨,与孔城的兵马呼应。
宇文宪和斛律光隔着洛水对峙了百日,宇文宪主动出兵,涉水过河,向北齐军挑战。斛律光畏惧宇文宪的勇猛,不战而走,宇文宪追击上百里,数次交锋后也没占到多少便宜,收军撤回。
570年,斛律光调动大军在汾水北岸修筑堡垒,一直往重镇龙门逼近。宇文护颇为烦恼,对宇文宪说:“盗贼遍地,军马纵横,百姓十分困苦。你我为朝廷大臣,岂能坐视百姓被敌军杀戮?可有什么计策?”宇文宪应道:“以我之间,兄长您可以从同州出兵,威慑敌军,我以精锐在前,择机一战击退敌兵,不仅能保边境安宁,或许还能有所斩获。”
商量定了,571年,宇文宪领兵两万出击,往东击走了一路北齐军队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向西返回,掘开了汾水的一处堤坝,让河水猛然向南冲出,淹没了北齐的营垒,迫使斛律光撤回北齐境内。
北齐认为宇文宪兵少,也已经达到逼退自家兵马的目的,不会继续深入,却没想到宇文宪没有停留,再次往东渡过黄河,数日时间,接连攻克五座城池,一直挺进到被围困多日的汾州附近。
北齐也迅速的做出了反应,大将段韶和高长恭率大军抵达,再加上本来就在前线的斛律光,赫赫有名的“北齐三杰”齐聚一堂,要跟宇文宪决一胜负!
宇文宪怡然不惧,下令全军严阵以待。两边都窥伺不到对面的破绽,便摆开阵势,正面交锋。混战中,北周大将韩欢中箭身亡,手下士兵慌乱间各自溃逃,北周迅速陷入颓势,宇文宪怒吼着率领精锐冲到前线,激励全军重整阵型,继续奋战,扳回了局面,还逼迫北齐军立不住阵脚,稍稍后撤。
大战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天色渐黑,两军最终打了个不分胜负。但北周的援兵逐渐赶到,“北齐三杰”无奈之下,选择了撤兵回国。宇文宪一人之力,击退“三杰”,一时间威震四方!
572年,北周朝堂巨变,做了十二年傀儡的宇文邕骤然发难,他亲手用玉笏打晕了宇文护,再由宗室宇文直一刀砍掉了宇文护的脑袋。
诛杀宇文护后,宇文邕大肆清理朝堂,宇文护几个儿子之外,还有他的诸多党羽都在大殿上被逮捕后处死。
一直跟宇文护保持良好关系的宇文宪极为惶恐不安,被宇文邕召见时,他当场免冠请罪。
或许是小时候的感情,或许是赫赫战功,宇文邕表面上安抚了宇文宪,还加封他为“冢宰”,为六卿之首,名义上的宰相,之后又晋爵其为王爵,封为齐王。
但宇文邕也削去了宇文宪大司马的官职,等于剥夺了他的兵权,以明升暗降的法子,将宇文宪闲置起来。
宇文宪也很识趣,往后好几年,他在京城的府邸中闲居,不怎么出门,专心编纂了一部兵书《要略》。
575年,北齐风雨飘摇,自称“无愁天子”的高纬先后干掉了自家大将斛律光河高长恭,“三杰”最后一位段韶也因病去世,稳定了朝堂的宇文邕便计划东征北齐。
他看了一圈,认为满朝武将,才能没有超过宇文宪的,便决定再次启用这个弟弟。宇文宪极力赞同东征,还上表献出了自己的家产当成军费,这让宇文邕越发满意,任命宇文宪为前军主将,领兵两万,攻打重镇黎阳。
这一次东征,宇文邕围攻河阴多日,患上疾病不得不撤兵,而宇文宪则攻占了武济和洛口,战后被授为北周首次设置的上柱国。
576年,宇文邕卷土重来,他亲自率领主力,前去攻打晋州,十几日后,晋州刺史投降,北周成功拿下晋州。破城后,宇文邕决定以晋州为诱饵,吸引北齐大军,然后一举歼灭,便分派各路将领扼守要道,其中宇文宪领兵两万走雀鼠谷,攻克了两座城池后,前方的北齐人烧毁了桥梁,死守险要,宇文宪一时间无法推进,只能屯兵永安。
而高纬接到晋州的求救,调集了十万大军前去援助,北齐军来势汹汹,宇文邕认为要避其锋芒,便留下少量兵马驻守晋州,自己领着主力退守长安。
宇文宪奉命殿后,他一边下令砍伐柏树搭建大量兵营,一边领着千余名精锐骑兵四处支援,斩杀了许多北齐士兵后,又依靠修建的兵营迷惑北齐追兵,掩护大军退过了汾水。
但宇文邕要确保大军维持战力,撤退的速度还是慢了点儿,刚刚过了汾水,高纬的主力就追了上来,宇文宪让北周军队继续向西撤离,自己领着两千精锐骑兵,站在桥头布下阵势。
北齐将领看对面人这么少,却如此的镇定,有些不安,宇文宪看出对方的心思,主动走到桥上,招呼对面北齐将领上来聊天,他先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又指着身边一干北周的大臣将领,一一介绍,不厌其烦的说清了这些人的姓名和封号爵位官职。
北齐将领听着听着,总算反应过来是宇文宪的缓兵之计,喝令全军渡河猛攻。
这时,北周大军走得远了,宇文宪让开桥头,率领骑兵发起冲锋,斩杀了北齐将士一百余人。北齐军队见对面是块硬骨头,也琢磨追不上宇文邕的主力,便撤回了汾水以东。
宇文宪“目送”北齐撤兵后,才去后方找宇文邕汇合。
在长安仅仅停留了几天,宇文邕再次下令大军东征,宇文宪率兵六万,直扑晋州城下,迫使高纬暂时放弃了对晋州的猛攻。
两边都差不多是十万大军,在晋州城下摆开阵势,宇文邕有些踌躇,询问宇文宪是否有胜算,宇文宪笑道:“敌军不足一提,我们可以打败了他们再吃饭。”
有了宇文宪的话,宇文邕也镇定下来,喝令全军一起进攻。
鏖战半日,北周军大获全胜,高纬狼狈遁走,宇文宪一路追杀,摧城拔寨,拿下介休后才停下脚步,与后方赶来的宇文邕汇合。
高纬先是逃到晋阳,晋阳是北齐经营多年的重镇,守备严密,粮草充裕,又是严冬时节,大多数人认为北周难以攻克坚城。高纬心态稳定,在城中修建了一座高楼,每天跟爱妃冯小怜一起登楼眺望,等着北周军队自己撤走,有时候还让冯小怜在楼上跳舞解闷。
大概是搭建的急切了些,高楼质量不咋地,有一天发生了部分的垮塌,高纬还没啥反应,冯小怜慌得不行,认为这是将要破城的不祥之兆,一再请求高纬放弃晋阳,返回邺城。
神奇事情发生了,高纬居然乖乖的按照冯小怜的说法去做了!他放弃了坚固的城墙,放弃了诸多的将士,就要开城门逃跑。
城中的将领们苦苦相劝,表示只要他们在,晋阳就不会陷落,就能保证高纬的安全。
然而,高纬不听,他连夜遁走,只留下了宗室高延宗为主将守城。当时在城中的将领们都请求高延宗说:“您如果不当天子,诸将士实在不愿意出力死战。”高延宗不得已,于高纬逃走的次日,在晋阳宣布登基。
高延宗早年又胖又顽劣,但到了关键时刻,他打开府库重赏全城将士,查抄佞臣宦官数十家,握着士兵的手鼓励他们作战,他自己也挥舞长矛在城头与北周士兵拼杀。
北周士兵的衣服和旗帜都是黑色,仿似乌云笼罩了晋阳四面,高延宗亲自在城北抵挡宇文宪,鏖战一日,宇文宪始终无法占领城头。
关键时刻,城东的北齐将领开城门投降,宇文邕大喜,亲自冲入城中,高延宗反应迅速,集结全部机动兵力冲向城东。北周军正欢呼鼓舞,也没有什么队形,被殊死一搏的北齐将士杀得大乱,宇文邕身边的侍从几乎死了个干净,他自己也差一点儿死在混战之中,还是一个卫士和一个投降过来的北齐将领协助,勉强脱身。
侥幸逃生,宇文邕惊魂未定,就想要撤兵,将领们也没了斗志,纷纷同意回国。宇文宪苦苦劝说,说城中兵力不足,北周能够统一北方在此一举,岂能轻易放弃?好容易才说动了宇文邕,决定第二天继续攻城。
事实正如宇文宪所说,北周再次猛攻,晋阳城的将士就坚持不住,当日破城,高延宗成了俘虏。
拿下晋阳后,宇文邕依然任命宇文宪为前锋,进兵邺城。
北齐在邺城还有十万重兵,但高纬已经丧胆,一心想要逃跑,皇帝如此,邺城的将士自然也没有多少抵抗的心思。
577年正月,攻克晋阳后仅仅一个月,北周便占领了邺城,还抓住了打算逃奔南方的高纬。
宇文邕留在邺城安抚官民,宇文宪奉命去讨伐残余的北齐势力。北齐在信都还有几万大军,宇文宪抵达信都,在城下与北齐军大战一场,俘虏斩杀敌兵数万人,攻破信都。
北齐灭亡,其统治区陷入混乱,割据云阳谷的稽胡人趁乱而起,拥立了一个叫刘没铎的人为皇帝,要夺取原来北齐在山西北部的地盘。宇文宪领兵前去,连战连胜,平定了叛乱,将刘没铎擒获后处死。
宇文宪感觉自己功劳太大,威望太高,虽然年纪轻轻,也开始考虑隐退,他多次向宇文邕上奏,说自己生了病,希望在家中养病。宇文邕猜到了弟弟的想法,他觉得北方刚刚统一,暂时不会有更大的战事,而他也相信宇文宪的忠诚,便同意让宇文宪回家休养,等待国力增长,大军南下统一天下的大战役到来,再启用宇文宪为大将。
然而,宇文邕错误估计了自己的身体和继承人。
578年,覆灭北齐后仅一年,领兵讨伐突厥的途中,宇文邕生了重病,当年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宇文赟继承皇位,他完全没有父亲的雄心壮志,登基之后,立即沉湎于酒色之中,还大兴土木装修宫殿,打定主意要做一个享福的天子。
对于宇文宪,宇文赟心中满是忌惮,生怕这个年轻力壮,辈分高,功劳大,威望重的叔父掌握朝政,成为第二个宇文护。
即位后不到一个月,宇文赟召见宇文宪,等宇文宪进入宫殿后,提前安排好的士兵一拥而上,当场就一根绳子勒在脖子上,活活的把宇文宪勒死!
宇文宪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他刚成年就镇守蜀中,赢得当地军民爱戴,随后征战半生,与“北齐三杰”作战不止,胜多败少,最终协助皇帝统兵覆灭北齐,功劳仅在皇帝之下,能文治,有武功,识时务,说宇文宪撑起了北周的半边天,一点儿也不夸张。
后世评价,宇文宪“攻战如神,堪比韩信白起”,他被君主所杀,人们就知道北周难以长久了。
不论是唐朝年间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还是北宋时期追封七十二将,宇文宪都名列其中。
杀害宇文宪之后,宇文赟又逼迫诸多宗室离开长安,自己削弱了宇文家的力量,并在即位一年后,禅位给长子,以二十出头的年龄做了太上皇。然后还是过了一年,宇文赟病死,其岳父杨坚迅速上位掌权,并在几个月之后,废黜了小皇帝,自立为帝,灭亡北周,建立了隋朝。
值得一提的是,算年龄,宇文宪比杨坚还要年轻三岁,可以想象,如果宇文宪还活着,凭借他在朝堂和军中的威望,杨坚怎么可能夺权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