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末到后周,历经五代,长寿敬业而且幸运的名将

刘涛慢叙历史 2023-09-29 19:35:09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个阶段,乱世中名臣如云,名将如雨,如“项羽在世”李存孝,如“铁枪”王彦章,如灭桀燕退契丹的周德威,如“第一名枪”高思继,或者武勇过人,或者智勇双全,但要论起功勋,论起参加战争的次数,都要逊色以下这位一头。

公元891年,唐昭宗年间,大名府出生了一个叫刘词的孩子。十来年后,唐朝倾覆,朱温建立后梁,此时的大名府隶属于魏博节度使,长大后的刘词便进入了魏博军中,他颇有勇力,战争中立下功劳,得以加入天下闻名,号称五代年间最有战斗力的军队——“银枪效节军”。

节度使杨师厚死后不久,后梁末帝都听说了银枪效节军骄横难以制约,就想要将魏博分成两部分,削弱魏博的实力。银枪效节军不同意,以他们为首,掀起了魏博的兵变。

后梁的对头,晋王李存勖趁虚而入,占领了魏博,招降了魏博兵马,其中就包括了八千人的银枪效节军。

从此后,银枪效节军成为李存勖的亲兵,跟随他东征西讨,刘词也始终处于战争的前列,据史册记载,“梁晋争霸”的各个战役,刘词几乎没有缺席,所谓“两河之战,无不预焉”。

到后唐建立,刘词凭借他的功勋,升任指挥使,踏入中层将领的行列。但好日子没过两天,他就因为得罪了不知哪位权臣,被贬为汝州的小校,回归基层将领,一干就是十年。

也因为他的被贬,刘词躲过了后唐明宗李嗣源对银枪效节军的清洗,公元927年,银枪效节军及在军中的家属被全部斩杀,史称“永济渠为之变赤”。

直到后唐末帝,也就是李从珂即位,选拔各地骁勇善战者,刘词才得到机会,成为禁军的军校。

好日子又没过多久,石敬瑭联合契丹,起兵谋反。李从珂坐拥大军,却志气消沉,整日饮酒悲歌,不肯领兵出征,结果几个月被兵临城下,他便带着传国玉玺,登上城楼自焚而亡。

仍然是祸兮福所倚,也因为李从珂没有出兵,后唐的禁军在战争中没啥损失,归属到了石敬瑭麾下。这是刘词经历的第三个朝廷。

公元937年,刘词随军平定了洛阳和邺城的两场兵变,因功升任都虞侯。

940年,安州叛乱,投降南唐,刘词跟随军队征讨,击败了南唐大军万余人,再次得到提拔,升任检校司空,超过了后唐年间的官职,成为中高层的将领。

941年,山南东道节度使和成德军节度使联手叛乱,刘词跟随大将杜重威出兵,大败叛军后,刘词又在攻打成德军首府时,立下“先登”的功勋,战后升任泌州刺史,之后又升任房州团练使,成为地方主官。主政房州一年多时间,他政策宽容,让当地的百姓们在乱世中得到了些许的休息。

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这是刘词经历的第四个朝廷了,他被封为都指挥使,同年他的老上司杜重威叛乱,刘词前去征讨,每次战斗他都当先力战不休,杜重威投降后,刘词升任检校太保。

948年,刘词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河中节度使李守贞自立为王,与附近的两镇节度使一起发动叛乱。此时刘知远已死,即位的后汉隐帝刘承祐威望不足,派出去平叛的军队出工不出力,停在半路上不愿意动弹。

苦等半年不见捷报,刘承祐命枢密使郭威挂帅,前去平定李守贞,刘词被任命为宁江军节度使,统领一路兵马参与对李守贞的围攻。

经过郭威的部署,后汉兵马分成三路直扑河中,刘词等人先后攻克了蒲津关等要地,对河中的首府蒲州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围困数月,李守贞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眼看着支持不下去。当他听说后蜀军队前来支援,郭威分兵前去抵挡时,便在军中挑选出数千名勇士,许下重金,于夜里发动突袭。

后汉军队没想到李守贞还有反抗的力量,措手不及间被攻入营寨,将士们惊慌之下,全军陷入混乱,顾不上反抗。只有刘词神气自若,下令军中:“这是来犯的小股盗贼,不必畏惧。”他脱掉甲胄,放下长戈,抄起随身的短兵向来袭的河中敢死队杀去。他的镇定感染了后汉军队,将士们纷纷跟随在刘词身后发起反扑,他们人多势众,河中敢死队抵挡不住,大败而逃。

这一战后,李守贞丧胆,勉强抵挡了几个月,被攻陷了蒲州城。刘词得到郭威的嘉奖,因功升任镇国军节度使,俨然也是一镇诸侯。

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刘词身为他的老部下,仍然担任节度使的同时,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使相”,这也是五代武臣能够达到的最高级别(当然,造反当皇帝的除外)。

虽然地位崇高,刘词在闲暇的时候还是经常穿着铠甲携带长枪,旁人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刘词笑着回答:“我凭借勇敢和武力,才有今天的地位,不可一日忘本。如果光顾着享乐,那么我的筋力肯定会衰退,将来国家有用,我又何以报国?”

954年,郭威病逝,柴荣即位,北汉认为机会来临,便联合了契丹,合兵南下,想要重演石敬瑭“儿皇帝”的故技。

北汉和契丹联军号称十万,声势浩大,柴荣索性下令亲征,并调遣刘词在内的各地节度使北上参战。三月份,柴荣的军队在高平县与北汉契丹联军相遇,展开决战。

接战不久,两名后周的都指挥使就败下阵来,他们也不去找柴荣,拉着自己的兵马,擅自向南方逃走。后周军队顿时阵型大乱,大批士兵当场投降了对方。柴荣又惊又怒,干脆带着自己的亲兵,杀到第一线,与敌兵搏斗。

连皇帝都拼命了,后周军队都奋勇向前,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逃跑的后周将领路上正好遇到了刘词的大军,他们对刘词说前线已经惨败,不必前进,不如回到自家地盘,不管谁做皇帝,总是能做一路诸侯。刘词不听,反而下令全军加速,在日暮时分抵达战场,与柴荣的军队汇合后,彻底奠定胜局,击溃了北汉契丹联军,斩杀北汉大将数人。

生死关头走一遭,柴荣对坚决支持自己的刘词大为赞赏,封他为河东道行营副都部署,仅在自己之下,之后又封刘词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任侍中,行京兆尹,负责镇守关中要地。

在永兴军任上,刘词提拔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后来北宋首任宰相的赵普,北宋枢密使楚昭辅,北宋名将王仁赡等人。

955年冬天,刘词病逝于京兆府,享年六十五岁。

他一生从唐末开始,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说是“身经百战”,那是毫不夸张,尽管没有灭国那种煊赫大功,但也是一次一次积累功勋,加上他做事勤恳,对上忠诚,幸运值颇高,寿命也还可以,于是乎,刘词在混乱的五代中,走出了“打工人步步升天”的理想升迁道路,而且在死后,还能够与前代诸多军神一起,名列《百将传》。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是大头兵出身,刘词还留下了一本著作《混俗颐生录》,这并不是兵书,而是一本养生专著,从十个角度讲述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或许正因为刘词对养生如此注重,才能屡经战场,还能活到花甲之年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