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晖《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我们的语文做到了吗?

毒小寨文化 2024-07-10 18:10:57

在成都语文教学界,罗晓晖老师是明星一般的存在,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不修边幅的“狂傲”姿态,语不惊人死不休而细想下来又理性深邃的话语及发言,这一切都使他拥趸甚多。

不能说没有争议,但一潭死水的语文教学界需要这样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这本书精选了一些中学语文名师的课例并进行了颇具真知灼见的深度剖析,就冲这一点,给罗老师一个大大的点赞,这是一件极为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事情。

在圈子文化的大酱缸中,抛开真心与否不论,人们互相吹捧、互相抬轿、互相长面子、互相给台阶,哪怕心里一万个不同意或反对,但当着面也往往睁眼说好话,你好我好大家好,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而罗老师的这本书,精选了圈内名师的一些经典案例,实事求是地给予深度剖析,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是是非非,客观理性,不惧人言,不惧己过,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正如开头的序言中说“这是一本呼吁教师保持理性的书,这是一本敦促名师保持谦逊的书”,敢这样提,敢这样说,勇气可嘉。

那罗老师是否做到“理性、谦逊”了呢?我们以罗老师对黄厚江老师《阿房宫赋》课例的评析来说。

罗晓晖老师评课特别注重课型,课型不清,内容杂糅,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创新。一堂课的时间很有限,教师的备课精力有限,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的接受能力也很有限,那就没有必要在一堂课中炖大杂烩,否则不仅一堂课内容杂糅效果不好,也徒增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负担和困难。

那课型设置的依据是什么呢?

抓住文本特质,最大限度地彰显文本特质,挖掘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这是课型设置的依据,很高明的创见。

以《阿房宫赋》为例,黄厚江老师的课例基本上是以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文本分析课,有字词的解析,有文段的分析,有内涵的探究,最后总结出“奢必亡”的思想主旨,大部分老师上这课基本上都会这样上。

罗老师则指出《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体文章,其“独特的价值不在其思想性而在其艺术性”“本课的教学目标,如果确定为对赋体文章的表达特征和语言艺术的分析,这将是非常恰当的。更明确地说,把这篇课文的讲授定位为文本分析课,价值不大;定位为评价与鉴赏课,更为得宜”。

一篇文章怎么上,重点侧重于哪,文本特质一定是最重要的依据,这真是振聋发聩的意见。现代文有现代文上法,文言文有文言文的上法,再具体一点,文言散文有文言散文的上法,赋体文章有赋体文章的上法,再再具体一点,每一个文本都有自己的文本特质,你的教学设计一定应是围绕这个文本特质做文章,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随大流或是千篇一律的大杂烩,什么都来一点,最后你会发现什么都在浅尝辄止,低效甚或无效。

当然,你非要把《阿房宫赋》上成文本分析课也并非不可以,只是“文意理解,并无太多难点”“反对奢靡甚至早已成为传统的政治伦理的一部分,也不是此文的精髓”,发掘本文的文本特质,在赋体文章的语言表达上做文章,上出来的《阿房宫赋》才是真正的独属于《阿房宫赋》的课,才有可能是一堂高品质的课。

罗老师还对黄厚江老师这堂课例的一些其他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评析,肯定了其高超的教学组织水平,商榷了其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提出了重点应放在《阿房宫赋》作为赋体的教学价值的意见,这些不正体现了理性与谦逊吗?

盲目的批评是狂傲,而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分析探讨一定是谦虚,知人有错而不言那是圆滑谄媚甚或是用心险恶。

0 阅读:0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