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只知道诸葛亮北伐原来真正的威胁是东吴的诸葛

文叔逗号 2024-04-24 10:30:52

前言

我们常常看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代表了蜀汉的北伐,书里把诸葛亮的北伐之路描述的出神入化,又带了点悲情色彩。但事实上,蜀汉的北伐在历史上给予曹魏的压力并不大,因为蜀汉的攻魏之路易守难攻,而且离曹魏的首都也比较远。真正对曹魏有威胁的是来自东吴的北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三国中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一场重要战役,芍陂之战,

败退了另外一个诸葛

首先我们要知道芍陂之战对司马懿的政治生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一方面在西线打败了诸葛亮,在东线打了一场与东吴的芍陂之战,奠定了他的一个军事威望的基础,这也对他日后的军旅生涯有很大帮助,

他不只在西线对蜀汉的战争获得胜利,他在东线对东吴帝国的战争也获得了胜利,其实对东线东吴的这场战争才是对于魏国至关重要的一战。

曹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的时候,当时东吴就开始进行北伐,东吴北伐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取得淮水流域,如果你看这个地图就知道,吴军顺利拿下淮河流域的话,事实上距离许昌洛阳并没有太远,反而对整个曹魏帝国的生存是构成威胁的。

所以在往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东吴跟曹魏的战争,主要就是对淮水这一带的争夺,尤其是淮河流域南岸很重要的城市——寿春的争夺。

对东吴来讲一定要拿下淮河流域,因为拿下淮河流域,他的整个长江下游的防线才能够巩固,所以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

就在这一年,当时东吴的大将全琮进攻淮南,就在东兴堤这个地方水攻魏军,而且在这边还几次击退了曹魏的部队,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不久之后当时颇受到孙权重用,甚至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托孤大臣之一的诸葛恪担任主帅出战曹魏。

我们知道诸葛恪就是大名鼎鼎诸葛瑾的儿子,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恪就是诸葛亮的侄子,我告诉各位,诸葛恪曾经多次公开讲过,他最崇拜的人就是他的二叔诸葛亮。

其实从诸葛瑾开始就很受到孙权的重用,主要原因是因为孙权到了中晚年之后他跟东吴地区在地的世族,像陆家,顾家,张家,其实都有矛盾,所以他刻意拉拢本身并不是出生东吴地区的,诸葛瑾这一支

因为诸葛瑾也是从北方下来,所以诸葛瑾在孙权晚年,其实比早期的时候更受到重用,那诸葛瑾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恪,少年神童,文武双全,诸葛恪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闻名天下。

各位有没有发现,诸葛家这时候在南方的两个国家里面,都身居要职,非常受到重用,所以诸葛家当时是非常显赫的,司马懿相当于同时和两个诸葛在战斗。

公元241年,东吴的第一次北伐开始开始,全琮在淮南这边获得初步的胜利之后,当时被封为威北将军的诸葛恪,就带领了他的大军,就从长江下游这边渡过了长江,直攻长江北岸的一个重镇六安。

攻下六安之后,等于是呼应全琮在淮南的攻势,全琮在得到诸葛恪在背后的支持之后,他就开始向芍陂这里推进,这历史上的芍陂战役就发生了,当时在芍陂这边曹魏的将领是王凌。

就是王允的侄子,所以他们家是太原王氏,也是北方的世族,芍陂就在今天寿春以南没有很远的地方,就在这边发生了激烈的战役,王凌据说骁勇善战,几个回合就把全琮给击退。

东吴的部队基本上擅长水战,他的陆战并不强,据说吴军战死校尉中郎将数人。

在陆地上蒙受颇大的损失,不过后来由大将军诸葛瑾率领的东吴后续的增援部队就到了,只不过他是在西线这边呼应。

请注意,这时候诸葛瑾是大将军,他的地位是比丞相还高的,也率领主力的部队大概6万人,在淮南这一带呼应诸葛恪跟全琮的攻势,也就是说打到这个时候孙权还不想放手,他还想继续在淮南这里取得胜利,全琮跟王凌又在芍陂这边,又发生了好几个回合的作战,双方互有损失。

不过全琮总的来讲还是没有办法突破王凌的封锁,后来全琮没有办法只好暂时撤退,刚刚撤退之后,当时诸葛瑾的主力尚在西线,所以曹魏的朝廷上下是很担心,吴军可能会把攻击的重点转向樊城。

这件事情就让曹魏的朝廷里面发生了辩论,到底是要把主力摆在长江下游这边,继续防守淮南这一带,还是要把主力转到长江中游,防守樊城这一带,甚至有一些曹魏里面的大臣,都已经觉得必要的时候放弃樊城,应该把主力摆在淮南这里,不过司马懿反对,司马懿认为,吴军已经可以说是强弩之末了,不太可能在东西两线都取得胜利。

于是六月的时候,司马懿亲自督帅诸军南征,到了南方之后就跟诸葛瑾的主力,在三洲口这边遭遇了,另外全琮跟诸葛恪的部队,也在后面支持诸葛瑾。

这算是双方主力的一次决战,不过这一战,吴军还是一样,司马懿在这一战当中,斩杀吴军万余人,大破吴军。

吴军在淮南这边受挫之后,司马懿立刻又把他的主力部队转向樊城,不过樊城这边,因为下游的吴军在淮南这边受挫,所以樊城之危就自己就解了,所以这一战最后的结果就是以曹魏,在司马懿的指挥之下成功守住了东西两线。

算是获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所以这一次是司马懿,既在西线防守蜀汉的北伐之后,又取得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一个胜利。

隔年正始三年的242年,司马懿就上奏,应该要在淮北这带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因为他认为诸葛恪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果然没有多久,诸葛恪就率军就进驻皖城这一带,而且不断进行骚扰性攻击,也让魏军觉得相当困扰,不过当时司马懿倒是胸有成竹告诉洛阳方面:不用担心,诸葛恪只能做一些骚扰性的攻击,只要我们能够把淮北这里的屯田完成,那诸葛恪这种攻击就不足为虑。

到了隔年的9月,正始四年243年的9月,诸葛恪在淮南这一带的扰袭,果然是没有取得太大的一个成果。

由此可见,马懿是非常沉得住气的,他的战略观很强,他认为只要防线巩固,曹魏的军力本来就非常的强盛,魏军就不必被诸葛恪所挑逗。等到魏军准备好之后发动攻击,那吴军就必然不是对手。

于是就在这一年的9月,司马懿的主力就开始,从各地屯田的范围之内开始向南发动攻击。

果然诸葛恪一蹴击溃,大败,诸葛恪只好把所有带不走的粮食物资,全部烧掉,损失2万多人,又撤回了江南,可以说这三年的仗东吴是白打了啦。

东吴在淮南没有取得一寸的土地,前前后后算了一下,大概损失5,6万的部队。

在那之后,吴国就因为后来所谓的两宫之争,逐步陷入了内斗,吴魏两国就以长江为界,吴国短时间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北伐。

0 阅读:55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