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这么一支叱咤风云的北方军队,他们以耍一手威武雄壮的大刀片而闻名。今天的文章,让我们走近来自华北大地的西北军,让我们从这群北方汉子的视角,了解他们始于全面抗战之前的救国历程。
西北军史 大刀成名史不同于民国时期的其他地方军队,西北军的形成并没有与西北地区有特定的联系。
就比如地处中国地理西北地区,陕西甘宁清省份的陕军和马家军都有相对独立的军政,历史上与西北军有过短暂的联系,但并不定义为西北军的一部分。
而西北军前身则是发源自陕西的清末新军,历经明初多年来的内战,自身结构变化颇多。我们将着重讲解自北伐战争开始,冯玉祥时代下的西北军历史。
拍摄于1927年西北军
一九二七年,西北军统领冯玉祥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成为北伐期间四个集团军中的一个在北伐期间,西北军的实力达到了巅峰的四十万人,直到二次北伐结束后才实行缩编。
这时,西北军的主要势力范围已经从西北扩展到塞北地区、山东、直隶、河南等省份。同时,西北军官兵的籍贯也是出自西北、华北、华东不同省份。
一九二九年,由于在裁军问题上产生矛盾,很快就导致了后来反蒋和拥蒋势力之间的中原大战,但最终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被击溃,冯玉祥至此下野,而西北军也被中央政府解散收编。
到这段时期,西北军已经不独立成军,但是西北军成了国军中一个派系的概念。缩编后的西北军各部被东北张学良和南京中央政府所收编,主要分为三股势力。其中,宋哲元所部接受东北军的改编部署在平津,而孙连仲与韩复榘两部偏向中央,位于山东。
一九三三年,为了进一步染指中国华北,日军开始进攻热河省,逼近长城沿线。国民政府陆续派遣部队前往长城各隘口布防。西北军系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就是其一,第二十九军被部署在东起冷口西至马兰峪一线。
为了弥补装备上的劣势,国军夜袭对抗日军,三月十一日,由五百名士兵组成的大刀队,只携带大刀和手榴弹,趁着夜色直插日军军营,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冲入了日军骑兵和炮兵的营房,利用手榴弹和大刀杀伤大量日军。这场奇袭,缴获大量战利品,给予敌军重创。但同时,大刀队自身也多有伤亡。
随后,国军再次在夜晚通过山间小路,绕到敌后包抄日军取得喜风口大捷。虽然凭借二十九军将士的勇猛和有效借助地利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国军依旧不敌日军,最终因为军备耗尽伤亡颇大,丧失战略位置而被迫退至长城内继续抵抗。为了避免中日全面战争,国府最终向日方做出妥协。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缓冲性质政权的稽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冀东自治政府也随即成立。稽查政务委员会有很多职位,由二十九军高级军官所担任。
比如宋哲元担任委员长,所以很多二十九军的官兵都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但在国家大局面前,也只能继续隐忍。可以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
全面抗战中的西北军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日本驻军在燕郊卢沟桥附近军事演习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日军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驻守在这里的是西北军系第二十九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日军随即从东西两个方向炮击宛平城,第二十九军的将士也展开顽强的反击。
同时间,日军为了争取时间调整部署,与中国方面谈判,试图与稽察政务委员会达成临时停火。然而,就在谈判期间,日军持续向北平和天津方向增兵,七月十日再次展开,对皖平城的炮击,那么也是在同日,居委会电令西北军系孙连仲和庞秉勋两部向保定和石家庄集结。
与此同时,国府中央已决心展开全面抗战,不再向日方做任何妥协,特此动员全国军队。
日军八个师团约十六万人,增兵至平津地区。宋哲元指挥各部全线反击,虽有战果,但损失惨重。
七月三十日,平津地区大部分陷落日军手中国军处处被动,不得已撤入河北。
七月三十一日,蒋介石发布告抗战全军将士书,勉励全军驱逐日寇,复兴民族,血战到底。
一时间,全国各地不同势力团结一致,长达八年之久的伟大卫国战争随即开始。抗战期间,西北军系军队,一九三七年开战后,被授予三个集团军级作战番号。一九三九年扩编一个宋哲援部的西北第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
到一九三八年,改番号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后来第一集团军的番号被授予滇军。抗战期间,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一支由西北军系将领宋哲元、张自忠、冯志安先后担任成立之初,辖属第五十九七十七六十八三个军级作战单位均为原西北军单位组成。
一九三八年初,第三十三集团军在山东参与临沂保卫战和徐州会战。同年,总司令宋哲元染上肝病,接替宋哲元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是张自忠。随后,该集团军参与了武汉会战,在张自忠的指挥下,第三十三集团军先后参加了随枣和枣宜会战作战英勇,但损失惨重。
一九四零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率部主动出击,在南瓜店力战殉国,成为抗战国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将军殉国之后,由冯志安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
随后,该部队转战湖南,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第三十三集团军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玉溪鄂北会战由孙连仲原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所改编的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先后由孙连仲和刘汝明担任。
该集团军在一九三七年组建之时,辖第三十和四十二两个军级作战单位多年作战于华中地区。
一九三八年三月,第二集团军参与了徐州会战,尤其是台儿庄地区的战斗。随后,转战湖北第二集团军在抗战期间的行军路线和参与的大型会战与第三十三集团军高度相似,在湖北参与了随枣和枣宜会战。
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参与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和鄂西会战。一九四三年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该集团军由刘汝明接任。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期间,第二集团军参与了常德会战和玉溪鄂北会战。
大刀军也有黑历史韩复榘所部的山东第三路军于一九三七年八月扩编组建成为第三集团军。该集团军总司令最初由韩复榘担任,但因擅自撤退,消极抵抗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处决。随后,由于学忠和孙同轩先后担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组建支持辖属第十二、五十一、五十五、五十六军。
一九三七年十月,韩复榘率领第三集团军曾有过成功击退日军攻势,但后来开始猜忌中央。为了避免自身实力,在与日军作战中消耗殆尽,从而开始消极抵抗,后来放弃了济南。嗯,随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严令韩复榘部防守泰安,但韩复榘带部队公然抗命。
一九三八年一月,韩复榘以违反军令擅自撤退消息抵抗的罪名被处决撤销其总司令职务,于学忠接替了韩复举的职位。随后,继续指挥第三集团军参与了后来的徐州会战。
一九三八年六月到一九四三年,第三集团军接受第三任总司令孙同轩的领导,参与了武汉会战和豫南会战,西北军的第三集团军最终在一九四三年的三月被撤销番号。
抗战中,后期并未参与大型战斗。西北军系第二十四集团军于一九三九年底,组建,由西北系将领庞秉勋担任该集团军的总司令。
第二十四集团军组建之初,辖属第四十和新五军两个军级作战单位多作战于华北敌后区域。一九四三年夏,第二十四集团军在河南北部,遭受到日伪军针对性的扫荡,孤立无援,且损失惨重。
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再加上庞的旧部已降日的孙殿英的劝说,庞秉勋率领第二十四集团军投降日军,这是抗战期间唯一一起以集团军规模的投降事件。
随即国民政府撤销了第二十四集团军的番号,投降后,庞秉勋继续在汪伪政权担任,伪军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但依旧与重庆保持联系。后来,庞秉勋成为重庆国府与南京汪伪政权之间中介成为各方沟通的桥梁,也是出于这个缘故,再加上抗战前期率部积极抗战的表现。
国府在战后未追究其投敌之责。或许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批判一部分西北军将领消极抵抗,甚至是投降的行为。的确,我不否认,也不偏袒这些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但同时我们也不该忘记他们的牺牲。西北军将士装备算不上精良,但凭借大刀和勇猛的战斗意志,给予日军一次次的重创,如同之前所讲出,晋绥军在绥远抗战一样,作为北方的地方军队,他们最先面对日军的军事压力跟中国南方地方军队不同,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备战,有的只是满腔热血。
西北军将士借助古老的城墙关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国家的全面战争,争取时间。他们将这种压力转化成顽强的战斗意志。虽然一路南撤,但报国之心,从未削减大刀进行曲,一遍遍被后世所传唱。西北军将士抗战之功绩也必然铭记于万千国人心中不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