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熬夜已经变成了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再加上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得很多人难以改掉熬夜到深夜的习惯。
对于“熬夜”的定义,公众普遍存在误解,很多人认为晚上11点或12点后睡觉就算是熬夜。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几点睡觉算是熬夜?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熬夜的定义并非仅仅基于入睡的时间。
在传统观念中,“早睡早起”被视为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很多人认为晚上11点或12点后入睡就是熬夜。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脑科学系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第一项精心设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共招募了129名参与者,其中111人成功完成了连续14天的详细睡眠监测。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参与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先进的睡眠监测设备,精确记录了自己的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整个睡眠过程中的多个关键指标。
研究数据显示,参与者的平均入睡时间在非工作日显著晚于工作日,这反映了人们在工作日与休息日之间睡眠习惯的显著差异。
研究还深入分析了这些参与者的平均中睡时间(即入睡时间与醒来时间的中点)。
数据显示,在休息日,人们的中度睡眠时间(MSF)平均达到5.69小时,其标准差为1.57;相比之下,在工作日,中度睡眠时间(MSW)的平均值为4.49小时,标准差则为1.24。
这一显著差异进一步证实了人们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睡眠模式的明显不同,也暗示了熬夜的定义并非一个简单的固定时间点。
通过这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认为,熬夜的定义并非简单地以11点或12点为界。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习惯都各不相同,何时睡觉才算是熬夜也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熬夜其实指的是主动晚睡且总睡眠时长不足。
虽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晚上十点左右,大多数人的活动减少,环境变得更加安静,这是进入睡眠的理想时刻。
较晚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受到夜间活动的干扰,如社交活动、电视节目或在线娱乐,这些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10点左右入睡的好处还与人体内部的生物钟有关。
生物钟,也称为昼夜节律,受到光线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太阳光。
光线减弱时生物钟发挥作用,调节促进睡眠的褪黑激素分泌,并在晚上十点左右达到峰值。
如果在这个时候去睡觉,你会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这是睡眠中最为放松和恢复精力的阶段。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入睡,还能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经历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这包括了深度睡眠和REM(快速眼动)睡眠这两个重要部分。
了解并尊重我们身体内的这个“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那么,当这个自然的生物钟被打乱,特别是频繁熬夜时,究竟会带来哪些具体的负面影响呢?
二、熬夜有哪些负面影响?熬夜,这个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诸多负面影响。
在应当休息的时刻保持清醒,神经系统可能会短暂地变得活跃,然而这种兴奋感并不会长久维持。
随后,我们会感到“精力透支”,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这类神经对于控制心跳、呼吸和消化等关键生理功能起着核心作用。
如果它们长期承受压力而得不到充分休息,可能会引起心跳不规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健康问题。
正常的心跳是有节奏且稳定的,但疲劳状态下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心跳速度异常,出现前胸部不适。
同时,当自主神经系统疲劳时,就无法为消化系统提供足够的支持,无法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可能导致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问题。
长期熬夜还会对大脑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记忆力。
睡眠对于大脑来说是记忆固化的关键环节,不足的睡眠会阻碍大脑对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储存,进而导致记忆力的下降。
此外,熬夜常伴随着注意力的分散和反应速度的降低,这些因素均会对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著名医学杂志《Neuro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认为这些效应可能是由于大脑在睡眠期间进行的重要生理过程受到干扰所致,包括神经可塑性的改变、海马区功能障碍以及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脑区活动减弱。
熬夜对视力的损害也不容忽视。许多人熬夜时都是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长时间盯着屏幕或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用眼,容易导致眼睛疲劳,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视力下降。
进一步来说,熬夜可能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深夜因为各种原因不睡觉,人体会一直保持应激状态,这会导致血压和心跳加快。
如果长时间维持这种作息,可能会引发诸如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健康隐患。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晚上睡得太晚(比如超过1点)以及每晚睡眠时间不够(少于7小时),这两个习惯都会增加以后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熬夜对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效应极为显著。一方面,它可能导致青春痘的爆发,因为激素的失衡会影响皮肤的油脂分泌和毛囊的健康。另一方面,熬夜还可能引发肥胖问题,因为激素的紊乱会影响身体的代谢率和食欲调节。
熬夜不仅会降低青少年的免疫力,使他们更易感染病毒和细菌,提高患病几率。还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病率,这是因为激素失衡和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机会。
总结来看,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感到困倦,但躺在床上时却难以入睡。那么,有哪些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熬夜以及减轻熬夜带来的危害呢?
三、如何避免熬夜以及减轻熬夜带来的危害?了解如何减少睡眠不足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有些人会选择利用中午的时间小憩片刻,或者调整周末的作息来进行补眠。
合理的午休时间确实能有效减轻我们的疲惫感,让下午的工作更有效率,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样做。
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失眠问题的人来说,长时间的午睡可能会进一步打乱他们晚上的睡眠节奏。故而建议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在半小时左右,防止进入深睡眠阶段,以免影响夜间的休息质量。
保持每天作息规律很重要。我们通常会发现,比起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更容易自己说了算。
坚持每天固定时间起床,能帮助我们更快睡着,让睡眠质量变得更好。
当然,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尽量把床当作一个专门用于睡觉的地方,避免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如刷手机等,以确保床与睡眠之间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同时,睡前预留一段放松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放下手机,避免在床上躺太久而无法入睡。
在谈到改善睡眠的方法时,有些人可能会想到褪黑素。
虽然褪黑素是一种保健品,但它并不能替代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
对于需要倒班或倒时差的人来说,偶尔适量补充褪黑素可能有助于调整睡眠。对于入睡困难或患有失眠障碍的人来说,额外补充褪黑素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有的正常人吃了褪黑素后还出现了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在使用褪黑素之前,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效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另外,当我们熬夜时,身体对于维生素的需求会有所提升。
晚餐时应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特别是全谷物、动物各种豆类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
晚上要是觉得饿,可以选这些食物来加点营养。
而且,熬夜会让肾上腺素等激素变多,我们还得多吃点含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成分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在熬夜时可能会选择喝一些含咖啡因的饮料或吃一些高热量食品来提神。虽然这些方法能够暂时提高我们的精神状态或血糖水平,但它们也会加速我们体内维生素B群的消耗。
简而言之,摄入过量的含咖啡因饮品会导致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并且还会刺激身体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这样一来,我们体内的维生素B群可能会减少,影响到新陈代谢和整体健康,晚上也会更难入睡。
特别是在准备睡觉前,我们应该少喝含咖啡因和其他让人兴奋的饮料。
总结:熬夜不只是看你几点上床,保持规律的睡眠和高质量的睡眠才更重要。
不要再简单地以时间来判断是否熬夜,而是要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和白天的精神状态。
养成好的睡眠习惯,让身体和大脑都得到足够的休息,是健康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1] 仇亚萍,石君,曾庆宏,等. 在校大学生熬夜与其健康危害认知相关性调查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20,18(9):638-641. DOI:10.19790/j.cnki.JCM.2020.09.04.
[2] 高峰. 熬夜的危害[J]. 新农村,2021(10):41. DOI:10.3969/j.issn.1674-8409.2021.10.023.
[3] 林南. 熬夜缺觉危害大[J]. 食品与健康,2018(8):30. DOI:10.3969/j.issn.1004-0137.2018.0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