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进京,究竟是为了什么?

栖鸿侃红楼 2025-02-08 20:40:32

宝钗进京,不是宝钗一个人的行动,而是薛家的整体决策。目的呢,书中已经说了:“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望亲”是捎带。如果没有另外三个原因,薛家是绝对不会专门来“望亲”的。

“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不过是个幌子。薛蟠哪里是做生意的那块料?就是薛姨妈,“也不用做这买卖,也不等这几百银子来用”,并没把生意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游览上国风光”是薛蟠的主要目的,但对于薛家,只是捎带。和“望亲”一样,如果没有其他理由,薛姨妈不会单纯让儿子千里迢迢来游览一番的。

这样算来算去,只有“送妹待选”才是真正目的。可是很搞笑,“待选”这么郑重,其实是个乌龙。

为什么这么说?第一,“除聘选妃嫔外”、“以备选为公主、郡主之入学陪侍”。这次皇家选聘的目的,不光是、或者说,主要不是选妃,而是给公主郡主等选伴读。

宝钗愿意做伴读吗?当然不愿。以她的聪明美丽博学多才,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怎么甘心侍奉别人、为奴为仆?哪怕是侍奉公主郡主也不愿意。况且,小红曾对佳蕙说:“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司棋曾对鸳鸯说:“再过三二年,咱们都是要离这里的”,做丫鬟、做伴读,都是短期行为。宝钗需要一个长期规划。

第二,皇帝下旨选聘,是“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注意,是“送名”!是远程报名,并没让天下的世宦女都跑到京城来。

以宝钗的聪明细心,她会看不懂皇帝圣旨吗?当然不会。只不过“名利心甚重”,太想做皇妃、一飞冲天了,根本没细心琢磨打听,听过一个消息,被哥哥一忽悠,就急急忙忙地上路了。要到了京城,才发现闹了乌龙,所以以后讳莫如深,再不提起。

宝钗有“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志,当然愿意去做皇后皇妃。如果不成,也要嫁个名门贵族的公子王孙。她是绝不甘心嫁个“凤凰男”的。而要嫁贵族,当然是到京城来,依附着王家、贾家两门显赫的亲戚,机会较多。

有人认为宝钗“若进不了宫则嫁宝玉,拿宝玉当备胎”,这话大体而言,倒也不错。不过要说她把目标专注在宝玉一个人身上,那是太拘泥了。要知道宝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哪能入了宝钗的法眼?

像宝钗这样的富家小姐,来打秋风、攀关系的和尚道士一定很多。薛家却把“有玉的方可正配”的这句话看得如此重要,其实是给宝钗的婚姻划定了一个标准、一个范围。要知道北静王水溶有“碧玉红鞓带”,贾琏有“汉玉九龙佩”,探春有“碧玉佩”(送给邢岫烟了),妙玉有“绿玉斗”……玉,根本是贵族阶层的标配。

“有玉的方可正配”,在众多的谶言中,薛家独独相信这句、宣扬这句,其实是暗戳戳地告诉众人:

我们家宝钗,是要嫁贵族的。如果是平民百姓、寒门士子,趁早就别开口求亲了!

至于宝玉,他倒的确是备胎,不过不是唯一的备胎,而是其中之一的备胎,还是条件较差、刚到门槛的那个备胎。

0 阅读:0

栖鸿侃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