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昆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玉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马某元,以及昆玉国际商旅中心(以下简称:昆玉国际)的实际承建人——张某,因在化隆当地烂尾长达十年之久的昆玉大厦经网络曝光,从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诸多深藏其中的问题亦随之浮出水面,进而引发了舆论争议。

这场舆论的争议焦点,就是在2014年由青海昆玉实业投资集团开发,陕西鑫龙宏远青海分公司承建的昆玉国际项目。
据企查查,昆玉投资公司主营业务为昆仑玉及其他矿产开发。而今,昆玉投资公司已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且其法定代表人以及实际控制人马某元已经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追溯昆玉投资公司相关裁判文书,该公司负债累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昆玉国际商旅中心项目的停摆。
彼时,该项目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媒体点名而饱受争议。
根据参与工程施工的某建筑商介绍,他是2015 年 6 月份正式开启该项目施工进程,至 2015 年 10 月份,鉴于工程已达付款节点,其中一栋主体达十层,另一栋达六层,主体建筑面积约三万平方米,然发包方未能兑现工程款,遂于 10 月底停工。直至 2016 年 7 月份再度施工,一栋施工至 13 层,另一栋至 11 层,群楼整体达 5 层,第二次施工面积三万多平方米。至付款节点再度违约,亦于十月底停工。两次总计施工六万一千多平方米。

而当时,该项目已经因为劳动争议和合同纠纷等一系列问题陷入讨薪漩涡。
梳理昆玉投资公司的拿地记录,该公司在2014年先后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数次拿地,合计土地出让款在当年达到了1.48亿元。
2013年,化隆县发展改革局发出了化发改[2013]191号文件,《关于化隆县群科新区建设昆玉国际商旅中心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中载明,项目建设单位为昆玉投资公司,施工时间为2013年-2015年,项目总投资1.8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主管单位为化隆县群科新区管委会。

而后,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停摆烂尾,陷入合同争议进而引发讨薪纠纷。
但是,这一项目的用地在2022年被“带病出让”,满身债务待解的情况下,再次启动开发。
2022年,化隆县发改局发出化发改[2022]266号文件,昆玉国际商项目“带病转让”,开发商摇身一变,变为青海团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团颐地产)。
而且,上述文件中载明,前2013年的立项声明作废。
但是,这次化隆县发改局立项疑点重重。
据企查查,团颐地产的法定代表人正是知情人口中老赖马某元的兄弟马某财。换言之,一个项目,马氏兄弟,一个背债导致烂尾停摆,一个积极复工开发。据公开资料,团颐地产2021年注册,2022年化隆县发改局批复立项,2023年获房地产资质。换言之,在取得项目立项批复的时候,团颐地产根本没有房地产开发相应资质,化隆县发改局审批尺度之宽,令人咋舌。据企查查,昆玉投资公司被执行人金额约为3116万元。而马某元本人被限制高消费的涉案金额高达1.26亿元。
但是,马某元真的揭不开锅,不得已负债累累吗。
值得一提的是,马某元虽然已经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但其位于青海省化隆县群科镇上的豪宅在被当地群众曝光后引发了热议。
根据当地群众爆出的马某元号称内部装修上亿元的豪宅照片,仅仅一张大门,已然不是寻常商人,更不是破产企业家可以拥有的。

种种不合逻辑的问题背后,是化隆县当地,尤其是群科新区管委会对于项目把关、审核以及后续跟进不严谨导致的。
此外,长期以来,发改部门对于项目立项建设,都应当审慎调查,化隆县昆玉国际商旅中心项目,从烂尾到带病出让,背后谁是既得利益者,这一点研究透了,才是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题中之义。(稿件内容综合自网络爆料内容以及公开资料,未经授权转载以及镜像截图转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