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广州等大城市,“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出现,让有关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人类工作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
目前的舆论似乎公认为AI无人驾驶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公众对“萝卜快跑”的质疑主要基于一个假设,即“AI完美无缺,全面超越人类”。但实际上,尽管无人驾驶网约车有其独特之处,与传统的人类驾驶出租车和网约车相比,还远未达到全面超越的程度,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人力驾驶。
所以,我们不应盲目相信“萝卜快跑”所做出的夸大承诺。
首先,“萝卜快跑”宣称的低廉价格可能只是暂时的。无人驾驶网约车因其超低定价而引起强烈反响,但这种低价策略不过是“体验价”和“推广补贴”的老套手段。回顾滴滴和快的的价格战,我们已经见识了烧钱补贴的威力。因此,公正地比较无人驾驶与人类司机的成本,胜负难以预料。长远来看,无人驾驶可能占据优势,但说目前已大幅超越则纯属夸张。
其次,就服务质量而言,“萝卜快跑”还有待提升。除了价格,服务是另一评价标准,而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表现相当笨拙。企业宣传中的无人驾驶车辆规矩、安全可靠的形象,实际上掩盖了其技术局限性。例如,“萝卜快跑”会遇到路上的障碍物而束手无策,导致交通拥堵,乘客只能坐在车内焦急等待,无法采取任何措施。
设想一下理想状态:如果未来所有车辆都由AI驾驶,车辆间以及车辆与交通信号系统间能够实现通信,那将会是最高效率与最安全的场景。但现实告诉我们,至少在未来10年内,人类司机仍将是道路的主角,我们的交通体系甚至可能在未来20年内都无法完全智能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无人驾驶的服务能力还无法超越人类司机。
还有一点,“萝卜快跑”还面临着尚未解决的安全伦理问题。全球范围内,AI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伦理问题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立法层面没有准备好,公众认知层面也还没准备好。试想一下,如果发生无人驾驶车辆撞死人的事件,大家又将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