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芬泥炭储量比拼,芬兰总储量63亿吨、中国是多少?

七七的话匣子 2025-04-13 20:20:54

泥炭其实就是煤的幼年时期。那些没来得及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在缺氧且水淹的环境下,堆积而形成的有机物质。它不但是园艺方面的优质基质,而且还能当作燃料来烧,其发热量介于木材与褐煤之间。主要集中在北美洲。虽然咱们中国也有,但总量有限,每年都得从芬兰、拉脱维亚等国大量进口。跟芬兰相比,中国的泥炭储量有多少?

芬兰的泥炭王国

芬兰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泥沼和泥炭地所覆盖,总面积达到了930万公顷,只比江苏稍小一点。

从南部的凸起沼泽,到北部广袤的绳状沼泽,再到拉普兰地区独特的冻胀丘沼泽,形态各异的泥炭地构成了芬兰独特的自然景观。

泥炭尤其是能源泥炭,曾经为芬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热量和动力,是芬兰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角色。

但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芬兰也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争取到2035年实现碳中和,随后实现碳负排放。

这下好了,泥炭的角色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从1990年到2015年,泥炭的开采和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占芬兰总排量的10%-15%。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逐步淘汰能源泥炭,成了芬兰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这个转变,对芬兰来说无疑是一场冰与火的考验。

一方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影响,尤其是在那些依赖泥炭产业为生的乡村地区。

就在人们以为芬兰泥炭地扩张已经停止的时候,研究发现,北部地区的泥炭地,其实仍在缓慢扩张,每年约向外挪一厘米。

芬兰的泥炭,南部地区占了三分之一,拉普兰地区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在北博滕区和凯努区。

不同的区域还藏着不同的品质。

比如说西南部那种轻度腐殖化的泥炭,品质优良,适合用于园艺和环保。

而能量密度高的能源泥炭则分布更广。

从南到北,泥炭层的厚度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芬兰南部、南部的湖区、北卡累利阿地区以及中部拉普兰地区的泥炭层相对更深厚一些。

芬兰全国大于20公顷的泥炭地,其原生状态下的泥炭储量高达693亿立方米。

如果将其干燥后计算,总量约为63亿吨,其中54%是水苔泥炭,45%是莎草泥炭。

这63亿吨才是芬兰泥炭资源真正的分量。

参考信息:国际泥炭学会官网.《泥炭地资源和芬兰泥炭能源的利用》

中国的泥炭困局

早些年泥炭在咱们国家的存在感并不高。

直到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把它当成是水塘中的淤泥。

咱们的泥炭地,不像芬兰那样集中连片,而是呈现出东一块、西一处,南一点、北一片的,零星散落。

要说最集中的地方,那还得是东北。

大小兴安岭的山地森林沼泽和三江平原的广阔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泥炭分布区。

这些地方的环境冷湿,森林植被和苔藓日积月累,形成的泥炭更适合工业或农业。

往西南走,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高原,那片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寒湿地,也蕴藏着极为独特的泥炭资源。

这里的泥炭层深厚,记录着高原气候环境的变迁,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相较于开采这里更需要的是保护。

再往下的云南和贵州,你能在部分高原盆地和湖泊沼泽发现泥炭。

再往东走,东南的沿海地区也能找到泥炭的踪迹。

可以说,中国的泥炭资源,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亚热带,从低海拔滨海到高海拔高原,都有分布。

随着现代农业和园艺业的蓬勃发展,泥炭作为优质的土壤改良剂和栽培基质,需求量是噌噌往上涨。

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泥炭进口量,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从当年的60万立方米,增长到2024年的300万立方米。

这些进口泥炭主要用于景观绿化和种苗培育,少量用于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已将泥炭列为,限制开发利用的资源类别。

这使得我国泥炭的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是全球第五大泥炭进口国,仅次于德国、意大利、荷兰和比利时。

咱们的进口泥炭主要来自拉脱维亚、德国、瑞典、芬兰等西北欧国家,以及加拿大出产的藓类泥炭。

我国有约124亿立方米的泥炭资源总量,重量在数十亿吨的级别,总储量不到俄罗斯的4%。

且我国99%的泥炭是富营养型(更适合高需求的农业和园艺),而贫营养型(因其酸性和稳定性更适合生态修复和食用菌种植)只有1%。

这也是为什么咱们需要大量进口优质园艺泥炭的原因之一。

参考信息:北京大学期刊网.《中国泥炭资源》

0 阅读:5

七七的话匣子

简介:南来北往,不辜负生活,不迷失方向,闲来无事,不如唠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