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威邦运动科技集团股份公司(下文简称:威邦运动)在主板注册申请上市已终止,宣告了威邦运动此番上市的失败。
威邦运动成立于1995年,位于浙江金华,这是一家主攻户外运动用品的公司,主要从事地上泳池核心配件、户外运动产品以及充气运动产品核心配件等户外运动用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2021年至2024年年中,公司总营业收入分别为 318,794.31 万元、229,968.13 万元、143,824.99万元和 91,204.87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44,616.69 万元、36,201.22 万元、21,486.96 万元和 15,340.77 万元。
成立近30年来,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 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还先后获得过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多项殊荣,同时在浙江金华、福建厦门、江苏南通、越南前江等地建有6处规模化生产基地,各类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主要产品覆盖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是地上泳池核心配件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供应商。
面对如此大的经营规模,威邦运动却在上市的道路上遭遇滑铁卢,初步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营收与利润双降,高度依赖单一客户荣威国际。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从31.88亿元骤降至14.38亿元,净利润从4.49亿元缩水至2.33亿元,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37%。同时,2024年上半年虽出现16%的营收增长(9.12亿元),但整体仍难掩盖前期断崖式下滑的负面影响。监管层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尤其是核心业务对单一客户的高度依赖(荣威国际贡献超70%收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新业务增长但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收入占比不足30%,未能有效开拓新兴市场(如亚洲或非洲)成为短板。
其次,上市前突击分红8亿元,合理性受质疑。2021年,公司在净利润4.33亿元的情况下,实施高达8亿元的现金分红,远超当年盈利水平。这一行为被监管层重点问询,质疑其“掏空式分红后利用IPO募资补流”的动机。尽管公司后续调整募资用途(取消补流项目),但此举已严重损害市场信任,暴露其资本运作的短视性。与此同时,募资规划矛盾。原计划募资16亿元用于扩产、研发等项目,后因监管压力下调至9.92亿元,但核心项目(如“地上泳池生产二期”)被取消,进一步削弱了募资必要性的说服力。
然后就是,家族化治理与内控风险方面,股权高度集中、内控制度存漏洞。实际控制人陈校波家族合计持股91.5%,核心管理层均为亲属(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形成典型的“家族式企业”结构,此类结构易引发决策透明度低、关联交易风险等问题,与监管层倡导的现代企业治理理念相悖。招股书披露公司存在财务权限漏洞,例如“市场部小额采购需创始人签字”等细节,暴露管理流程僵化。此外,家族成员深度介入日常运营,可能削弱专业管理团队的决策效力。
最终,多重风险叠加下,威邦运动的IPO失败成为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