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姓叶赫那拉,出生于北京,是一个正统的正蓝旗人,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也是光绪皇帝的养母。
这个能和武则天相提并论的强女子,凭一己之力统治了中国47年。
在她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割地赔款,签订了无数的丧权辱国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成为外国列强口中的猎物。
此外,还使中国大量文物外流,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被他人轻易夺取,收入囊中。
提到慈禧,使人愤慨的还不止于此。晚清国家财匮力竭,一面是战场上的兵荒马乱,一面是民间的民不聊生、饥寒交迫。
但是这位尊贵的叶赫那拉却不顾国家安危、子民温饱,一度肆意挥霍,那慈禧太后的重金消费,在今天换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慈禧太后的穿搭慈禧太后在穿着上非常讲究,为了压制同治皇帝,她曾定制和皇帝相似的龙袍。
例如著名的黄江绸绣五彩五福平金佛字女龙袍,绣有“十二章”纹和45个佛字,并在衣服上绣金龙和云彩。
她的常服中比较有名的是玄清绸百蝶袍,衣服上绣百只蝴蝶,衣角以金、银线编织连环万字纹和福寿纹。
连环万字纹象征着连绵不断、万寿万福、富贵不断之意;福寿纹则表达了慈禧太后对健康长寿、福运不断的祈望。
最为夸张的是慈禧太后的旗袍和斗篷,镶滚嵌烫绣贴盘钉样样俱全,工艺极为复杂,融合了多种传统工艺,可谓集旗袍工艺之大成。
而斗篷更甚之,慈禧有一件孔雀斗篷,用孔雀细羽纺织而成,衣领有万字曲水纹织金缎盘扣,还有用3500颗珍珠制成的珍珠披风,边缘点缀着翡翠。
即便是今天,慈禧太后这些衣服的面料也令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她所有的衣服都是顶级丝绸,仅仅是江南上供的极品丝绸,每一匹光编制费就超过上百两。
如果是更复杂的织物,成本则更高,一件龙袍的成本就可达上千两白银。
另外,其衣服上的配饰也十分奢侈,如慈禧凤冠上的一颗珍珠和鸡蛋差不多大小,每颗价值上百万两白银。
所以今天所谓的“鸽子蛋”,放在晚清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据估算,慈禧太后一套日常普通穿搭的成本可超过万两白银,如果是在祭祀大典、签订不平等条约等重要场合时,穿衣搭配的成本可达十万两白银。
二、八珍玉食、尽显奢华老佛爷仅早餐就有各种粥、茶、汤、点心、卤制品等,达20多种,中午和晚饭更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大手笔。
据记载,有盘肉二十二斤,菜肉十五斤,猪油一斤,两只羊、五只鸡、三只鸭,以及十九斤时令蔬菜、六十个各种萝卜、五个苤蓝、五个干闭瓮菜、六斤葱。
调料方面有四两玉泉酒、三斤酱及清酱、两斤醋,光是菜品就包含了天上飞禽和水里游鱼,并囊括了各地风味。
此外,各类饽饽用白面三十二斤、香油八斤,白糖、核桃仁、黑枣各六斤,芝麻、沙橙若干,这些还只是每日的常备食材,临时所需的其他食材更是数不胜数。
在饮食搭配上,慈禧太后极为注重养生,且会依据季节变化巧妙调整膳食。
夏季酷暑难忍,她的餐桌上便常有清热解暑的佳品,如莲子羹,不仅能消暑,更具养心安神之效。
冬季天寒地冻,慈禧则钟情于滋补膳食,羊肉火锅暖身又滋补,鹿尾汤富含营养,使其在寒冬也能保持良好状态。
慈禧不仅讲究“龙凤呈祥”的饮食搭配,对器皿的要求也极为苛细,用膳的餐具中多为金银、玉器、瓷器。
金器彰显富贵,银器可验毒,瓷器出自官窑,工艺精湛,图案精美。
三、出行队伍旌旗蔽日,场面壮观慈禧太后曾有一列“豪华专列”,是清末时期外国列强高价卖给慈禧的,这一趟专列有16节车厢,车厢外围还全部上了象征皇权的黄漆。
慈禧出行不仅是专列,还得是专线,她所走的路线其他火车是不允许走这条线的,必须有铁路部门专人护送。
另外,最令人费解的是,为使火车工人迎合皇权和她本人,驾驶工按照正常情况是坐着驾驶火车,但是工人只能站着驾驶。
二号司机负责观察前方情况,也只能蹲着或者跪着。
而且慈禧太后为了防止火车出现意外情况,不能正常行驶,还吩咐专门带上16个大轿一同随行,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出一趟门,就能做到如此奢靡,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穷困”的晚晴政府吗?
这种行为不论是在当时西方国家还是现如今,都滑稽至极,令人啼笑皆非。
在晚清,一两白银约等于150—200元人民币,而据太监回忆,这位尊贵的老佛爷的花费一天在4万两白银左右,折合成人民币约为600—800万元。
尽管慈禧太后的一生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在这种复杂的环境背景下,她也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争夺。
因为她深知,稳固的政权才是这奢靡生活和至高无上的最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