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得越高、权力越大、享受的东西越丰富”,这是苏联特权制最典型的特征,亦是特权阶层的最佳标志。
顶奢珠宝、高档时装、名牌手表、高端化妆品等等,特权阶层的顶配生活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
可是苏联从无产阶级到特权专政,为何最后还是落得“解体”的地步?
苏联的特权制,是如何一步步拖垮并毁灭苏联的?
一、阶级差距是走向毁灭的开端翻开历史的画卷,可以看到苏联时期的特权阶层,与普通人民的生活差距到底有多大,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特权阶层的住所,可谓是顶级、奢华的代名词。
宽敞的豪宅里,摆放着一件件气派的家具,连地毯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高端品牌。
为了让特权阶层住得舒服、住得满意,豪宅内部还配置了中央供暖、冷气、电梯等现代化装备。
甚至有一些官员的住宅,还有独立的小院、停车场,以及跟食品加工厂一样大的厨房。
再看他们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衣着搭配,都与奢侈、华丽、高级挂钩。
在为特权阶层独家供应的特供商店里,映入眼帘的除了有法国的红酒、东欧的香肠、意大利的面条、以及德国、荷兰的牛排、羊排。
商店里还摆放着普通人民排长队都买不到的面包、香皂、牛奶、巧克力。
特权阶层穿在身上的衣服,是来自世界各地最高级的品牌,拥有最高档的品质。
他们开的车子除了奔驰,就是宝马,还配备专属的司机、管家,24h随叫随到。
对了,他们还可以将巨额财富用于房地产、股票等投资上,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私人财产,让财富来得更猛烈些。
特权阶层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游走于各大高级社交场合里,与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在日复一日的社交中,他们也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深厚且稳固的社交网络,以便于谋取更多的权益。
特权阶层还能拥有普通人民一辈子享受不了的特殊医疗、教育福利。
私人医生随时待命,为他们提供及时的紧急治疗,和常规的身体护理、检查。
他们的子女,从出生便接受了高等教育,高等学府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
高官子女哪怕整天游手好闲、无才无能,长大了都能在官场上捞得一官半职,浑水摸鱼过日子。
与特权阶层锦衣玉食、奢靡无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人民穷困、艰苦的生活景象。
苏联结束了持久、煎熬的“苏俄内战”后,人民的生活还是得不到明显的改善。
住在城市里的苏联人,平均居住面积不超过14平米,就像是生活在一个犄角旮旯里。
当时很多年轻人都不太愿意生孩子,生了孩子都不知道住哪里去?
最可恶的是,特权阶层天天香肠、羊排、牛肉吃个不停,普通人民却只能靠土豆、生菜填饱肚子。
就算他们兜里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同款的肉食,因为这些东西只供给这群整天吃香喝辣的人。
苏联特权阶层的贪婪、挥霍、放纵,彻底激起了普通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不愿继续忍受这种不平等待遇。
“价格改革”之后,苏联人民出手了,给苏共中央写信,控诉特权阶层的种种恶行与腐败。
也正是因为苏联人民的勇于发声与反抗,才加快了特权制度倒台以及苏联解体的速度。
二、斯大林、赫鲁晓夫对特权的不同态度1918年,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正处在水深火热阶段,国家公职人员成天食不果腹,开会开到一半就晕倒了。
基于对官员阶层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考虑,列宁提出为委员干部们设立专用的疗养食堂。
这一举措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因为只有官员们吃饱了饭,才有力气继续守护国家和人民。
列宁去世后,疗养食堂被保留了下来,苏联内外交迫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苏联人民斗志昂扬,力求早日带领苏联摆脱贫困、落魄,为苏联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可惜这一美好愿景在斯大林接手政权后,开始往“可怕”的方向发展。
斯大林提出的“官职等级名录制”的人事制度,先改变了苏联多年来的官员录用标准。
列宁为官员们设立的疗养食堂,也被他改成了特供商店,专门为官员们提供食物、用品的采买与出售。
二战结束后,年迈的斯大林更是性情大变,生活、社交上放纵无度,导致特权制度愈演愈烈。
等到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任时,可怕的特权制度已然形成,并以极快的速度一步步毒害着苏联。
赫鲁晓夫不像斯大林,一味地纵容特权阶层的荒诞、无底线。
可他即便采取大幅度削减苏联官员们的福利待遇,试图改变和扭转局面,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甚至因为大力反对特权制度,赫鲁晓夫被苏联党内享受特权制度的人联手推下了台。
赫鲁晓夫一己之力根本斗不过强大的特权阶层群体,苏联距离腐败、堕落只会越来越近。
尤其新一任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上位之后,苏联的特权制度正式进入了高潮,并发展成了一颗无法拔除的“毒瘤”,成功将苏联推向了毁灭的结局。
三、勃列日涅夫让特权制度变成“毒瘤”勃列日涅夫先取消赫鲁晓夫遏制贪腐的干部轮换制,再恢复斯大林时期的官员任命制和终身制,以此稳定特权制度。
随后包括女婿、儿子在内的所有亲属,都被勃列日涅夫安插在苏联党内各个部门。
为自己建立一个稳固的人际脉络,方便勃列日涅夫实现无止尽的贪腐。
最可怕的是丘尔巴诺夫联合渔业部、外贸部、食品部等多个部门,制造了一起“黑鱼子酱”走私案。
通过在鲱鱼罐头里装入高级鱼子酱,再把这些罐头低价卖给外国公司,由他们将鱼子酱取出再以高价出售,大把大把的卢比就这样进了丘尔巴诺夫的口袋。
这桩震惊全国的“黑鱼子酱”走私案曝光后,丘尔巴诺夫依旧安然无事,因为有勃列日涅夫安替他兜底。
勃列日涅夫安自己贪,身边的人也跟着贪,贪了之后还相互包庇。
这样的特权制度下,苏联怎能不走向毁灭?
1991年12月以“解放全人类”为伟大理想的苏联,生命终止于74岁这年,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被苏联人民恨之入骨的“特权制度”,终究成为造就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
苏联的衰败与毁灭,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最沉重的印迹,也成了历史上最典型的反面教材,让全世界永久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