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成吉思汗去世后,灵车走到这里,陷入泥泞,一时间走不动了

路生观史 2023-03-07 18:31:33
成吉思汗与巴彦淖尔:这里有座山叫莫尼山

莫尼山可以是一个传说,一个与成吉思汗有关的传说。巴彦淖尔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地方。据说,成吉思汗当年领兵出征西夏时,路过莫尼山,被河套美景震惊,于是写下一首诗来赞美巴彦淖尔。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蒙古黄金史纲》里,翻译成汉语,大意是:

这地方真美啊!

国破家亡之日,

可在这里谋求复兴,

和平兴旺之世,

可在这里定居发展,

饥饿的梅花鹿,

可在这里生息繁衍,

白发老人,

可在这里颐养天年……

《黄金史纲》说,主圣望见穆纳山(莫尼山)嘴,降旨道:“丧乱之世,可以隐遁;太平之世,可以驻牧。当在此猎捕糜鹿,以游豫晚年。”因为成吉思汗生前的这种赞美,在他去世后遗体归葬漠北不儿罕山,当灵车“行至穆纳之泥淖处,循车(即灵车)之毅陷住,深达辐轴移动不得,套上各色牲畜都拽不出”,雪你惕的吉鲁格台把阿秃儿作了祷告之后,“于是翰车徐动,众庶欢欣”。深陷车轮的穆纳地方,成为蒙古人崇敬之地。

这是《黄金史纲》的记载,《蒙古源流》类似记载,也说成吉思汗死后,运送其遗体的灵车“行至穆纳之淖泥处所,车轮挺然不动,虽将五色人等之马驾挽,亦不能动”,经祷告后,“荤车因徐徐转动,于是群下咸感戴称奇,遂至所卜久安之地”。

这个传说在鄂尔多斯很是流行,说是当年车轮突然陷进沼泽地里无法行进,护送灵车的将领突然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就把成吉思汗的毡包、身穿的布衫和一只袜子安放在了鄂尔多斯,并修建了衣冠冢进行供奉,这个衣冠冢就是现在的成吉思汗陵。如果你参观成吉思汗陵,跟在任何一个导游后面都会听到这个传说。然而,真实的穆纳山(莫尼山)却在巴彦淖尔。

莫尼山也叫乌拉山,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北魏时称跋那山;唐代称朝那山;元代称穆纳山;明代称母纳山;清代称穆纳乌拉,大桦背叫“拂云堆”。唐代诗人李益所作《拂云堆》: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早在汉代,我国北方民族就有人在大桦背上设坛祭天,一直延续至今。大桦背由于地势高耸,北望千里蒙古高原,南府鄂尔多斯台地上发育的河套平原,黄河奔腾东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今天,这里还有一座森林公园——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

乌拉特前旗境内有大面积的乌拉山原始森林,林木主要有松、柏、杨、柳、桦、椴等,全旗森林覆盖率为16%。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4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最大的一个,也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前旗白彦花镇境内的乌拉山段,海拔1000-2322米,公园面积93042公顷。南靠110国道和包兰铁路,近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西接塞上明珠乌梁素海,北依乌拉特草原,东与包头市毗邻。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内蒙西部地区天然的旅游胜地。素有“塞外小华山”美称。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乌拉山山前大断裂(也称呼包大断裂)为界,南边以第四纪沉积为主的河套平原相接,在地质构造上总体为 “复式背斜褶皱”,其中形成四个较大的背斜和向斜相间,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倾向各异,沟谷发育,山峰林立,构成谷峰交错的奇特地貌,园内露出的地层是一套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和第四纪覆盖岩系。

乌拉山森林公园区域地貌以大起伏中山为主,有雄伟多姿的大桦背花岗岩体,主峰大桦背高2322米,最低海拔1062米,公园相对高差1260米。外营的地貌主要为流水作用下的深切峡谷,谷底流水常年不断,瀑布裂点众多,谷坡上有奇特的象形地貌,局部地段还有雪蚀地貌、冻土地貌、重力地貌,类型丰富,是巴彦淖尔市及包头周边最具吸引力的天然旅游区。

该处主要有以大桦背为主体的三个旅游风景区,即西乌不浪沟奇峰异石猎奇探险区;东乌不浪沟古树溪泉揽胜区;大桦背林海度假区。主峰大桦背海拔2322米,是森林公园的主体,这里群峰环绕、流水潺潺、山势陡峻、古木参天,白桦葱笼,松柏如涛,百鸟啼鸣。夏秋之季,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为疗养避暑胜地。

登上主峰顶部,极目远眺,塞上美景,尽收眼底。黄河泛着银光,婉如仙女洁白的飘带,轻轻地逶迤东去;在薄薄的云雾中,包头市的高楼时隐时现,如飘渺变幻的海市蜃楼;乌梁素海的湖光山色一览无余;美丽的乌拉特草原和苏计沙漠风光无限,大好河山令人陶醉。风景区群峰林立,沟谷纵横,林木花草茂盛,风光旖旎。

公园风景地貌也比较独特,如有象形地貌、雪蚀地貌、冻土地貌 、重力地貌。优美环境与地貌类型相辅相称,它们与这地区的生态组合出现,并以独特的魅力而成为旅游地貌资源,便有了“南剑门”的“雄”,“玉壶峰”、“南天观音佛”的“奇”,“神门”和大桦背“一览台”的“险”,“铁木兔沟”的“秀”,东乌不浪沟古树、溪流瀑布的“幽”,大桦背山顶夷平面的“旷”, 集“雄、奇、险、秀、幽、旷”于一体。素有“塞外小华山”之美称,成为当地著名的天然旅游区。

成书于1939年的《草原帝国》是法国历史学家、游牧民族历史文献专家勒内·格鲁塞创作的一部中亚通史著作。据此书所述,在围攻西夏时,成吉思汗在1227年夏天于今平凉西北的清水河畔和隆德地区扎营。并于同年8月18日在平凉以西地区去世,终年60岁。成吉思汗的遗体葬于斡难河(鄂嫩河)和怯绿连河(克鲁伦河)源头的不峏罕·合勒敦山。文中涉及的两个地点已被多数学者认可,即:成吉思汗死于今六盘山清水河畔,灵柩运送到位于今蒙古国肯特省境内克鲁伦河畔的成吉思汗皇家行宫停放吊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运送成吉思汗金体的灵车所走的线路应该是从六盘山清水河畔出发,一直沿着贺兰山之南,黄河之北行进,进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翻过阴山,再沿着阴山北麓,进入蒙古高原嘎日宾戈壁草原,一直向东北方向,经过中戈壁草原,到达克鲁伦河畔的草原。只有这条路线能躲开高山、沙漠、石滩、戈壁。古代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现在也是中国最为丰泽的粮仓,所经的嘎日宾戈壁草原也是蒙古国南戈壁省境内最为优良的草原。而这也是需要今天的人们关注的研究的一条丝绸之路的线路。

莫尼山依旧,在成吉思汗的传说里,人们又多出了一份对它的追忆,与之相伴的是在后来的历史上蒙古人又一次进入了河套地区。是从宣德年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起止时间为1426年1435年)开始的,大致情况如下:

1407年也先(清朝时期译作额森,瓦剌首领马哈木之孙、脱欢之子)死后,瓦剌部逐步衰弱,鞑靼部从此强盛起来。明英宗天顺年间,鞑靼部首领阿罗出率部潜入河套地区。

1461年,鞑靼部的孛来多次侵扰明朝西北地区,入寇永昌和甘州,但是被凉州都督毛忠打得大败,孛来遣使向明朝求和,恳求入贡。明英宗朱祁镇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是孛来入贡有一个要求就是由陕西兰县入关纳贡。原先蒙古部落进入内地纳贡,都是从山西大同进京城,大同是明边防重镇,守卫森严,而兰县是进入河套草原的必经之路。于是,鞑靼部的孛来使团经兰县入贡,然后返回河套平原,接着就不走了。后来,在这里定居下来。

1465年,孛来(北元权臣,明代蒙古喀喇沁部领主。一译博赉)等也率部进入河套地区。之后又有其他的鞑靼部入驻河套地区。蒙古军事力量自占领河套地区后,遂于当地驻扎下来,从此河套就成了蒙古骚扰明朝内地的一个主要基地,而“套寇”也就成了明朝中期的主要边患;蒙古诸部年年深入明朝边地,杀烧抢掠,但当时的明朝政府无力收复河套,边患一直影响到明武宗期间。明穆宗时期的“俺答封贡”以后,明朝才和蒙古的关系缓和。

然而,1591年,总督魏学曾令总兵杜桐等率军击杀河套部长明安,导致河套诸部又开始和明朝兵戎相见,直到1616年,总兵杜文焕在延绥边关数次重创河套部长猛克什力等,河套部落才重新归顺明朝。之后随着边境互市的开闭与明朝边塞长官的对外政策,河套地区的小规模边患又断断续续地复现了。

河套,在中国北方居于控制之下的兴盛之地。南望关中、中原,居高临下。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控制河套,则可以以阴山为屏障,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保证关中、中原地区的安全。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占据了河套,则可以作为根据地,南下关中,逐鹿中原,势如破竹。

内蒙古社科院科社研究员潘照东认为,蒙古人入居河套,有生活上需要农业经济支持的原因和军事上逐渐取得漠南土地的基础,还有一个蒙古民族内部的因素,即蒙古人相信成吉思汗曾表示愿在河套之地安度晚年的传说,所以他们一定要在这里建立祭祀成吉思汗之所,为此不惜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从明朝手中夺取河套。

一个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就这样丰富了一座山、一段路。今天的莫尼山也可以是一首歌,一首原创歌曲,作词吕燕卫 作曲和编曲是玛西巴图,原唱是额尔古纳乐队,收录在专辑《往日时光》,作品创作是由2005年4月,《莫尼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由玛西巴图作曲和编曲而成,这首歌曲除了额尔古纳乐队版本之外,不同演唱风格的歌手,如韩红旦增尼玛阿木古楞、徐晶晶、仝卓等,也都用自己的特点和思维演绎过此曲。歌词如下:

风吹过青草连绵,莫尼山矗立在眼前,巍峨身躯高入云端;守护着我们的平安。乌日图河水甘甜,静静地涌出山涧,灌溉了我们的家园,沉默的流淌从未改变。莫尼山啊连绵不断,宛如神圣的诗篇,教我善良和勇敢,撑起草原的蓝天;

风吹过青草连绵,莫尼山矗立在眼前,巍峨身躯高入云端,守护着我们的平安。乌日图河水甘甜,静静的涌出山涧,灌溉了我们的家园,沉默的流淌从未改变。莫尼山啊连绵不断,宛如神圣的诗篇,教我善良和勇敢,撑起草原的蓝天,任时光慢慢走远,静静守候着草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