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公麟,文人画的一代宗师,更爱好收藏,他都收藏了哪些东西

徐华说过去 2024-06-19 13:59:06

«——【·前言·】——»

李公麟在文物收藏及鉴定方面也颇有成就,李公麟热爱收藏已经到了不惜千金的地步。那么李公麟为何会成为一位收藏家呢?

«——【·宋代文物收藏兴起·】——»

随着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群体的扩大,文物收藏群体也逐渐扩大。宋代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重文轻武”,通过科举取士,录取了一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官僚阶层。

在科举取士上,宋代甚至在诗文论策外,还通过绘画取士,并设置书画院等官僚机构。统治阶级的重视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共同推动了文物收藏热。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宋朝官员收入高,李公麟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己又在朝廷任职,这对于李公麟进行自己的爱好,收藏文物来说,如虎添翼。

可见,作为进士出身的士人,李公麟在其生活的年代本来可以在“台阁”中发挥作用。

但是“为喜画所累”,没有在政治上发挥更大作用,对此时人虽然感到叹息,但李公麟却不以为意。

«——【·李公麟对文物的整理与研究·】——»

李公麟不仅喜欢收藏文物,他还专注于对藏品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宋史》记载他“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

辨测款识"在对文物的整理和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北宋时期,受统治者的影响,文人士大夫普遍热衷于收藏鉴赏,文物收藏热潮也促进了对古物的研究,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金石学”。

李公麟在金石学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元丰后,又有文士李公麟者出。刘原父即刘敞,字原父,其所著《先秦古器图碑》一书对研究金石有开创之功,可惜原书已佚。

不过后来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对刘敞的研究有所继蛋。欧阳修所著的书得以流传下来,成为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张宏明在他的文章中也进行的一文中就指出。

李公麟在金石学著作中开创的体例及在作品中“把自己所藏及所见到的金石文物摹形收录,这是他对中国古代金石收藏学的一个卓越贡献”。

李公麟在研究中重视将文物与文献相结合,宋代另一位金石学家却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此进行了严重的批评指责,要求其对这一行为进行负责。

何必区区附托书传所载姓名然后为奇乎!此好古者之弊也。”在赵明诚看来只要证明一件器物是三代时期的文物就可以了,不必再去详细考证这件文物有什么价值,不用从古籍中寻找相关证据。

以现在的观点看,李公麟这种将文物与文献对照来说明历史的方法,无疑是更为严谨科学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文献进行描述。

虽然这些书籍有的消失,但是留下的影响依然存在,并为后人所继承。书中文字多处征引了李公麟《考古图》中的文字。李公麟在长期的文物收藏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的鉴定方法,并成为时人所认可的一位文物鉴定专家。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咸阳市民段义在修建房屋时意外地挖出一块古玉。

据说玉器出土时“有光照室”绍圣四年(1097),这块玉被上交给朝廷,宋哲宗下诏百官参验其真伪,当时人们意见不一,有人说是真,也有人说是假的。

据《宋史》记载,当时“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正在大家争论不休时,李公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受命之符,玉质坚甚。

可见李公麟提出意见后,朝廷原来纷繁的意见变成“议由是定”。秦到宋已有上千年历史,要辨别秦玺真伪并非易事。

李公麟为当时名家,《宣和画谱》说他“循名考实,无有差谬”。李公麟提出的意见自然为人所重,李公麟经过一看材质,二看所刻文字,三看制作工艺,最终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他提出的鉴定玉玺真假的三个基本标准,即使今天来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关于宋代这枚秦玺的真假,历来人们就争论不休。北朱哲宗朝经历王安石的变法后,正是政局非常微妙的时期。

当时新党和旧党争夺激烈。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年仅九岁,由其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人恢复旧法,排斥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这一时期宋哲宗年号为元祐,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

高氏去世后,宋哲宗亲政,开始起用蔡卞、蔡京、曾布等新党,改年号为绍圣,大力宣传绍述思想,意要继承宋神宗的改革。绍圣末年出现的这枚秦玺,正好给宋哲宋的改革增加一份合理性。

因此有人说不管这个玉玺是真是假,都会被认为是真的。蔡京等人说这枚秦玺是真,其实是为投宋哲宗的所好。有学者认为秦玺在流传的过程中,上面所刻的文字是有变化的。

最初秦玺正面由李斯用大篆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而在后世传承中,魏文帝曾经在玉玺肩部以隶书刻下“大魏受汉传国玺”。西晋灭亡后,后赵石勒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字样。

这一情况,《宋史·李公麟传》及《宋史·舆服志》所载蔡京等人的奏折中均未提及。张程在《中国博物馆简史》一书中说:“宋史列举了诸多'玉玺’上的刻字。

没有提及'大魏受汉传国玺’和'天命石氏’等可以确定的刻字,同时蔡京等人臆想大于考证,后人更愿意认为这是'想当然’的玉玺。”李公麟自己提出要看秦玺上面的文字。

《宋史·李公麟传》中讲到传国玉玺上所刻文字时,只说“著'受命之符””,这里并没有明确讲出玉玺上究竟刻了哪些文字。究竟是上面没有其他文字,还是李公认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宋史》的作者没有交代清楚,现在已经不得而知。讨论未代所得秦玺真假问题,并不是本文考虑的重点,因为李公麟所提出的三个鉴定标准,在材料、文字及工艺上的问题,都有可以讨论的地方。

李公麟在鉴定秦玺时所提出的几条鉴定标准的合理性。从各种讨论中,我们看到即使是反对的意见,也多从李公麟所提出的材质、文字及工艺角度来探讨。

李公麟在新党和旧党之争中,他和新党代表人物王安石以及旧党人物苏轼、黄庭坚等都有交集。李公麟淡泊名利,“不游权贵门”,但他的画作“为世所宝”,富贵人家争得其笔迹。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新旧之争,李公麟最终选择辞官回乡,过起隐居的生活。他创作的《山庄图》反映了士大夫归隐山林间怡然自得的精神状态。

«——【·结语·】——»

李公麟虽归隐,但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画史难以避开的重要人物。从绘画及收藏的角度研究李公麟,在他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思想。

信息来源:

《李公麟故里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