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找英法“助剿”太平军,为何却对主动要帮忙的美俄不感冒?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6-21 12:40:00

大家都知道,当年的大清,曾经找列强帮忙助剿太平军。

然而,事实上,在帮助大清镇压太平军一事上,“借师”主要是借英法之师。

实际上,美国、俄国,是最积极表态要帮忙出兵镇压太平军的。

然而,大清对美国、俄国“助剿”一事都很不感冒。

这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最积极表态要“助剿”,却未“获邀”

西方列强中,美国在“助剿”一事上是最积极的。

1853年,太平军建都天京。

当时,列强对太平天国都持观望态度,甚至对这个同拜上帝的政权有一种亲切感。

然而,美国当时就表态:“愿派兵来助剿”!

而在上海,响应太平天国的“小刀会起义”时,美国又是最早帮助大清的。

当时,小刀会领袖吴丽川要求各国恪守中立,并单独点名斥责美国暗助清军!

此后,美国与英法一道,勾结清军,一起镇压了上海起义军。

1854年,美国驻大清国专员又向大清承诺:在解决本国税务亏损问题后,将在财政上援助大清。

可以说,无论是口头上还是行动上,美国都是最早、最积极表示要“助剿”的。

然而,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美国后来在“助剿”中出力是最少的。

到了真正“借师助剿”的时候,美国只是出了一些船来帮忙漕运。

其他方面,虽然有华尔、白齐文等“冒险家”以私人身份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但美国政府却确实没有实际出兵。

不仅如此,就在李秀成攻打上海时,上海没有美国驻军,就连美租界都是英军负责防御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态度积极,为何没有参与“助剿”?

美国态度如此积极,但最后都是“空炮”。

这是为何呢?

1、美国本来就是“放空炮”。

其实,别看美国表面态度这么积极,他从一开始就是在“放空炮”。

前面说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初,美国最早表态要“派兵助剿”。

其实,美国佬本意是要和太平天国先接触的。

当时的英美关系可不比今天。当时,英美的贸易战还是很激烈的,而且美国还处于下风。

所以,在对大清的态度上,美国一方面要“蹭”英国,你大清给英国的条件,也要给我美国,公平、自由嘛;另一方面,就是要一些独占的好处,也就是要大清给美国一些未曾给英国的好处。

所以,美国一直就敏锐地观察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并试图抢在英国之前和太平天国接触,与太平天国建立良好关系。

可是,似乎是船出了问题,还是让英国人抢先与太平天国接触了。

其实呢,英国人去和太平天国接触,也并没有接触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

但是,马沙利却担心:是不是太平天国与英国已经达成了什么密约?

毕竟,那时候的美国国力比英国弱得多,和英国“抢朋友”他也确实没有什么自信。

正好此时,大清官员公开谴责英国人与太平天国接触的行为。

于是,美国就调整策略,积极表态要支持大清,以确保美国继续从大清获取特权(美国假定英国可能会支持太平天国)。

此后,在给大清的所谓承诺,也是“放空炮”:等我解决了国内的税务亏损问题再来帮你!

美国给大清这个“空炮”承诺,顺便打了个招呼:我马上就要启程去天京接触太平天国了!

虽然美国也是去接触太平天国,但是,英法去接触太平天国是说去就去的,美国至少还跟大清打了个招呼,还比较有礼貌,而羸弱的大清也因此认为美国“甚恭”,理解了美国!

而事实上,当麦莲去天京时,是得到了美国政府授命的:如果合适的话,美国可以正式承认太平天国政府!

只是···杨秀清还是老一套:我天王是上帝“次子”,“万国之主”!你美国要承认太平天国为万国共主,我就准你年年来贡,并许你向天国派驻使节的特权!

因此,美国这才打消了与太平天国发展外交的念头,但对大清的“空炮”毕竟是“空炮”,也没有下文了。

总之,美国当时的积极表态,实际上是一种“灵活”的外交手段而已,并没有真要“助剿”的意思。

2、大清当时也没有要“借师助剿”的意思。

对大清来说,当时情况确实很紧张,但他也还没有要“借师助剿”的意思。

毕竟,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觉得洋人不过是“船坚炮利”,搞陆战不行。

何况,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是英国人厉害,你美国算什么?

而另一方面,大清也不知道你美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让你派兵来了!

因此,很长时间内,大清对美国的表态,基本上没有什么回应。

3、内战爆发,美国无力“助剿”。

大清萌生“借师助剿”的念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在“辛酉政变”后,老佛爷掌权的时候。

不过,这个时候,美国已经无力“助剿”了。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了。

美国的“东印度舰队”解散,有战斗力的舰船奉命马上返回本土。

如此,美国就连在上海租界都需要英国军队来防守,自己无力“助剿”了!

俄国:积极得让大清都“莫名其妙”

列强之中,跟太平天国关系最小的,就是俄国。

毕竟,沙俄是在北方侵略,而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在南方,和他并没有实际利益冲突。

然而,俄国的态度却积极得连大清都觉得“莫名其妙”。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俄等国领事主动提出帮忙镇压太平天国。

英国法国的表态是:咱们停泊在贵国的船只,都可以帮助你!

俄国则不“放空炮”,直接赠送了一万支枪和若干门炮给大清。

同时,俄国还在没有得到大清回应的情况下,直接派了兵船,远道赶往上海,参与镇压太平天国。

而俄国钦差大臣还写了封“肉麻”的信:贵国东南一带十数年水深火热,“本国大皇帝时常代虑”!“现在我大皇帝一欲贵国复回太平,并将两国和好之谊再加亲密···”,现在派兵来帮你!

英法等国,是本来就在一些港口有战船,直接参与作战。

而俄国,本来在这些港口没有战船,而且距此距离极远!但是,俄国却直接就派战船,不远万里而来!

大清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沙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屡屡派人去接触,试探来意。

结果,一接触,更加莫名其妙了。

李鸿章与俄军接触,询问军费的事情,看要给多少钱。结果,一说到钱,俄军“似觉提及钱财,转嫌轻视”,谈什么钱嘛···

大清官员本来觉得俄军来了不好沟通,怕俄军乱来,内部紧张地协商了应对之策,结果,李鸿章奏报:俄军来上海后,既未自请带兵入江,亦未要求专防何口。其词气礼节,较之英法兵官,更为逊从···

由此,大清官员都觉得莫名其妙:难道真是夺了大清土地后良心发现,真心来助?

大清对俄“助剿”态度:不情不愿,唯有警惕

对于俄国来的“助剿”之军,大清从恭亲王到曾国藩、李鸿章,皆表现得不情不愿。

在他们的来往文件中,充满了不情不愿、无可奈何。

其中心思想是:他为什么要来帮我们?有英法在了,我们不需要他们来!但是,人家那么热情来了,我们好像又不好拒绝···

过为拒绝,则该国必以英、法借口,转疑中国有轻视彼族之心···——《两江总督曾国藩等议复俄国派兵前来助剿事片》

大清还提出个主意:能不能我们出钱雇一下他们的船?他们的人就好好休息休息!

但是,俄军回复:这是国家的船,不能租出去!

总之,俄军来后,大清不知道怎么安排他们,既怕他们乱来,又怕他们跟英法在这里干起来···

最后,大清给俄军的要求是:驻金陵江面,如果有俄商走私军火给太平军,你们就轰死他们!

这又是一个“空命令”:英国法国美国的商人倒有一些走私军火给太平军,附近还真没有什么俄国商人···

总之,对俄军来援,大清焦虑大于高兴,不情不愿,唯有警惕···

大清对俄援不感冒之因:完全不信任

大清对沙俄来“助剿”持如此态度,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1、沙俄确实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家伙。

列强中,沙俄,是大清最熟悉的一个,也是打交道最久的一个了。

沙俄不是省油的灯,谁都知道!

两次鸦片战争,沙俄都没有出兵,但是,沙俄却通过玩弄手段,掠夺了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大清曾指望沙俄调停,结果,沙俄不但不好好调停,最后还以“调停”之功又夺了我土地!

所以,沙俄此次前来,肯定不是良心发现,来做好事的。

2、不知道沙俄到底要什么。

曾国藩、李鸿章对英法出兵的目的是比较清楚的:“未始不为自卫货财起见”,是保护自己在通商口岸利益的。

但是,“上海进口俄罗斯船只甚稀”,俄国在东南没有什么商业利益,“俄国因何派兵来此”,你跑这里来要干什么呢?

而且,“词气圆融,又不受雇价”,不肯谈钱,就更让大清害怕了!

知道你不是免费服务,但你要先服务再收费,又不肯明码开价,只是客客气气的···

谁知道完了事他跟你开个什么价钱?

这是很瘆人的呀!

因此,虽然曾国藩、恭亲王、李鸿章一面表示“察其神情,似无狡变”,另一面又始终十分紧张,保持警惕。

列强中,美国、俄国在“借师助剿”一事上最积极。

这自然不是当时的美国侵略者和俄国侵略者更热心,而是企图再次“趁火打劫”,获取更多的特权、利益罢了。

毕竟,当时的美俄实力不及英法,不能像英法一样直接靠发动战争来夺取利益,而只能“趁火打劫”来争夺利益。

所以,就国际关系而言,美俄英法在“借师助剿”一事上的作为,是值得研究的。

但作为大清而言,则根本不必去讨论他的战略。

毕竟:为了对付国内的起义,居然要去找刚刚掠夺过自己的侵略者们“借师”,这是何等可耻的行径!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