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曹魏最强的。
但是,曹魏却是“实亡”最早的一个。
虽然他名义上直到265年才灭亡,比蜀汉晚了2年,但自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大权就归了司马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强大之国,灭亡得如此之快,谁该负责呢?
曹丕曹魏灭亡的因子,在曹魏建国时就种下了。
曹丕上位后,做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重新借重世家大族的力量。
曹丕采纳陈群的意见,推出“九品中正制”,使官僚的选拔权,完全让渡给了世家大族。
如此,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势力迅速膨胀。
第二件事,就是苛禁宗室。
大约是因为上位前受到曹植、曹彰等兄弟的强劲挑战,曹丕上位后,开始了苛禁宗室的政策。
如此,一方面,有能力的宗室成员不能出任实职,这些实职自然也就给了世家大族;
另一方面,这些宗室不但不能出任实权,其经济、政治影响力都极小,无法起到“屏藩”的任务;
同时,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年轻的宗室成员缺乏锻炼的机会,导致宗室成员越到后面越后继无人。
第三件事,就是严禁后宫干政。
禁后宫干政,历代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是,曹魏的禁后宫干政,是禁得很全面,很彻底,很无死角的!
太后不能临朝干政,外戚也不得干政!而且,曹魏几代天子,娶的皇后多是没有太强家族势力的。
如此,如果天子年幼,连个能帮下忙的“娘”都没有!
可以说,曹丕的一系列政策,不但给后来的司马家夺权创造了条件,还替他们提前铲除了障碍···
话说回来。
如果曹丕不如此激进地拉拢世家大族,不能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就他那两下子,恐怕不但不能代汉建魏,就父亲打下的那点家业,恐怕也更难守得住了!
所以,曹丕要借重世家大族,这是必须的,在所难免的事情。
但是,过分苛禁宗室、过分严禁后宫干政,使皇权的基本盘无法与世家大族抗衡,这是自取灭亡之道!
曹睿曹丕搞出的系统,最怕的就是幼主上位。
偏偏,曹魏的皇帝,自曹丕开始,一个比一个走得早。
曹丕只活到40岁,走了。
其子曹睿即位。
曹睿即位时,曹丕给曹睿留下了基本平衡的辅政班底: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
从曹丕留给曹睿的班底看,曹睿即位之初,权力结构基本还是平衡的:两个宗室将领,两个世家大族的代表,基本平衡,而宗室将领在资历、地位、军权上还维系着一定的优势。
但是,从曹睿时代起,这个平衡就逐渐被打破了。
1、司马懿“独大”。
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后,宗室将领后继乏人。
司马懿的势力逐渐坐大。
更致命的是:司马懿在军队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
曹丕时代,虽然司马懿、陈群也位高权重,但军权,仍然保持在曹真、曹休宗亲将领手中。
但是,曹真去世后,司马懿先后领导过荆州地区、雍凉地区的军事,又曾在讨灭公孙渊时统领过北方军事。
当时,曹魏忠臣,高堂隆等人就指出:司马懿权力过大,是“国家之幸,于社稷则未必”,已经对曹魏天下形成了威胁!
2、早早去世+失衡的辅政班底。
曹睿比曹丕更不能活,到了36岁就不行了。
于是,辅政班底,就是关乎曹魏江山存续的事情了!
尽管做过犹豫,但最终,曹睿留下的班底是:曹爽+司马懿。
表面上看,这似乎又是一个宗亲一个世家大族,似乎是平衡的。
但是,实际上,曹爽缺乏历练,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能力上,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老曹家失去权力,由此几乎已是必然之事了!
3、个人评价。
随着诸夏侯曹后继乏人,老曹家人才凋零是很难避免的。
但是,与演义不同,正史中,以曹魏国力之强,曹睿确实不必过分依仗司马公。
对抗蜀汉要用司马懿,北征公孙渊也要用司马懿,什么都用司马懿,实际上是大可不必的。
或许,对曹睿来说,一个30多岁的人,似乎不必担心60多岁的司马懿在自己身后威胁曹魏江山吧!
但是,30多岁的曹睿真的就走在司马懿前头,曹睿到底是留下一个天大的坑给后人!
孙资、刘放孙刘,乃曹魏之敌。
某种程度上来说,曹魏也确实亡于孙刘。
这个孙刘,就是孙资、刘放。
孙资、刘放,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很长时间内,同掌机要,权倾一时。
曹睿去世前,已经预感到世家大族,尤其是司马懿的威胁,于是,试图留下一个由诸夏侯曹宗亲组成的辅政班底:曹宇、夏侯献、曹肇、曹爽、秦朗。
这是把诸夏侯曹中稍有能力者拉出来,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辅政班底,保持对世家大族的压力。
但是,孙资、刘放知道:曹肇、夏侯献等人,对他们久掌机要很不满,如果他们上位,一定会夺了孙刘的权力!
于是,孙资、刘放,耍尽手段,连劝带哄,最后使曹睿改变主义,确定由曹爽和司马懿辅政···
曹魏,到底是要亡于孙刘呀!
个人评价:孙资、刘放,久掌大权,精明能干。以他们的能力、见识,是不可能不知道让曹爽来单独与司马懿对抗意味着什么的!
孙资、刘放,在本没有大功的情况下,受到老曹家几代君王的信用,受恩甚隆,却仅仅因为一己私利而故意使曹魏陷入失衡的危机中,失人臣之义,应该受到责备!
曹爽让曹爽来和司马懿“单挑”,是曹睿的失误。
然而,实际上,曹爽虽然缺乏历练,但是,曹爽其实也不必是天才,只要他稍微靠谱一些,他也未必要被司马懿给扳倒。
司马懿虽已实力雄厚、威望宿著,但是,以司马懿的个人实力,是不具备挑战皇权能力的。
是曹爽的倒行逆施,使众多原本该保持中立(如蒋济、高柔),甚至该站队老曹家的老臣(如孙礼),站队到了司马懿一边!
曹爽虽然缺乏历练、资历,但是,曹爽仍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宗亲辅政大臣的身份(姓曹与不姓曹,就是不一样)、父亲留下的人脉,以及理论上远远长于司马懿的余生。
曹爽但稍微坚持得久一点,熬死司马公是没有问题的!曹爽但稍不“作”,总不至“以骄奢失民”;曹爽但小心谨慎一些,总不至于让司马懿靠“三千死士”夺了洛阳;曹爽但稍有血性斗志,不总不至于要甘心放下武器,彻底把自己的命运,乃至曹魏帝国的命运,拱手交给司马懿```
最终,三下两下,就被司马懿给干翻了,老曹家的大权,全部交给了司马懿。
郭太后郭太后,则是最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责任人。
是郭太后,源源不断地给司马家的政变提供着“合法性”。
以曹丕的遗命,后宫不得干政,郭太后授予任何人“合法性”的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
但是,在司马家夺权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是郭太后在给司马家“合法性”。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虽然夺取武库、司马门,但是,司马懿真正“合法”的力量只有以三千死士为主的那么点力量。
正是郭太后下旨,以蒋济、高柔,掌管曹爽兄弟留在洛阳的禁军,才使司马懿掌控了中军;又政治郭太后下旨,宣布曹爽的罪状,使司马懿的政变取得了“合法性”!
其后,司马师废曹芳,又是以郭太后名义进行的···
曹髦被司马昭所杀,又是郭太后下旨,追废曹髦帝位,另立新帝!
个人评价:郭太后同样是一个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女人。
司马家掌控了局势,郭太后才不得不做一个“工具人”。
掌握实力的男人护不住老曹家的天下,郭太后一个从来就没有实力的女人,又能做什么呢?
郭太后给司马家夺权提供了“合法性”,但她不应受到过多的指责,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责任。
老曹家丢掉天下,就直接原因而言,第一责任人是曹爽。
如果不是曹爽实在太垃圾,老曹家也不至于让司马懿夺权。
但是,就根本而言,最大的责任人正是曹魏的建立者曹丕。
老曹家要守住江山,关键是要守住诸夏侯曹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平衡!
即便曹爽靠谱一点,没有让司马家夺权,那又如何呢?
就诸夏侯曹这个人才凋零的速度,他们终究是压不住场子的,即便能熬死司马懿,将来也要被其他的世家大族夺权!
而曹丕的制度设计,既加强了世家大族的力量,又把自己的宗亲势力、后系势力大大削弱!
如此,曹魏对权力失衡是毫无抵抗力的。
任何时候,只要世家大族一掌权,曹魏皇权就失去了一切可能的抵抗力,其覆灭也就是必然的了!
曹丕吸取东汉衰落的教训,苛禁宗室、限制外戚,结果,世家大族夺权时,皇权毫无抵抗力。
后来的司马炎,又吸取曹魏苛禁宗室,没有“屏藩”的教训,大封宗室到各地为王,结果,“八王之乱”、神州沉陆!
历史,总是会留下各种各样的教训。
但是···很多时候,吸取教训,不过是避过一个坑又掉到另外一个坑而已!
要正确的吸取教训,总是如此的困难!
钟瑶,当初就是他举荐司马懿抗蜀的;后来也是他的小儿子钟会伐蜀的
曹丕、曹叡、曹爽
曹操,就不该录用司马㦤
高平陵曹爽换成头猪,都稳杀司马老狗,偏偏是猪都不如的曹爽,天意[病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