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第一次大危机,就是吕后之乱。
刘邦的妻子吕雉专权,大汉王朝“天命几坠”,刘家天下差点改姓吕了。
刘邦,开国之君,一代雄主,素能识人,难道看不出他结发妻子的野心吗?
吕后势力的崛起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淮阴侯传》
在刘邦打下天下前,吕后没有什么“存在感”。
刘邦起兵反秦时,吕后带着家属留在老家沛县。
秦灭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吕后才带着家属与刘邦团圆。
然而,没多久,楚汉战争爆发没有多久,彭城之战后,吕后和老太公又被项羽俘虏,在楚营做了三年的俘虏和人质。直到楚汉议和以鸿沟为界,吕后才被释放,但此时楚汉战争已经到了尾声。
所以,刘邦“打天下”期间,吕后颠沛流离,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
直到刘邦得了天下后,吕后的势力才逐渐膨胀起来。
毕竟,刘邦作为天子后,连萧何这样的“老兄弟”都信不过,又没有强大的宗族势力为援,家里信得过的也就只有自己的老婆了!
而吕后以其才能、果决、残忍,确实为刘邦铲除异姓王立下了大功。
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就看得很清楚:“汉族淮阴,复除彭越,皆吕后计”····“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
在替刘邦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吕后的影响力迅速膨胀!
当然,在吕后势力膨胀的过程中,吕后与刘邦这夫妻二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毕竟,对大汉王朝来说,此时“名为君臣,实为敌国”的异姓王是最大的,最迫不及待要消灭的势力!
那么,刘邦就不怕吕后势力膨胀,将来威胁大汉的稳定吗?
刘邦当然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
改立太子失败刘邦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通过改立太子,从根子上杜绝吕后的威胁。
母凭子贵,如果吕后的儿子不能做继承人,那么,吕后的权势也就直接被剥夺了。
因此,前197年,刘邦正式提出:换太子。
理由是:太子“不类我”,这个家伙太懦弱了,应该让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来接班!
然而,刘邦的想法,遭到了群臣集体反对!
御史大夫周昌直接跳出来:臣不太会说话,但是臣知道不可以这样!陛下虽然想要废了太子,臣不奉诏!
公开表示自己不奉诏,这几乎是到了以死相逼的地步!
叔孙通则更是把以死相逼表现在了字面上:还记得秦始皇废长立幼,不立扶苏的后果吗?太子仁孝,天下共知!吕后跟着陛下吃了这么多苦,怎么能背弃她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立太子,“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史记.留侯世家》
许多大臣都群起反对换太子,但是,刘邦依然不改其意图。
吕后惶恐,就让人将已经“杜门不出岁余”的张良劫了过来,请张良献计。
张良认为:这种事情,靠嘴巴去说是没有用的!刘邦一直想要请“商山四皓”,但一直请不到!如果你能让太子把这四个人请到,带在身边,等到陛下发现后,情况或许有变化!
吕后遂采纳张良之计,派人”卑辞安车“,请出了”商山四皓“。
果然,这一操作,使刘邦彻底打消了废太子的想法!
一次宴会上,刘邦发现太子身边的四个人都是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很好奇,就问这四个人是谁?
得知这四个人正是“商山四皓”后,刘邦大惊:我请你们请了很多年,你们都逃走不见我。怎么你们现在跟着我儿子混了?
四人说:陛下轻士善骂,我们不愿意受侮辱,听说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我们就来跟随太子了!
刘邦只能表示:请你们好好调护太子!
散会后,刘邦对着戚夫人发出感慨。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史记.留侯世家》
如此,刘邦打消了废太子的企图。
刘邦的限制之策既不能废太子,从根本上杜绝吕后专制,刘邦只能以制度来限制了。
1、白马之盟。
在铲除主要有威胁的异姓王后(长沙王尚存),刘备与群臣斩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的“白马之盟”,是个制度建设,不是专门为限制吕后而设的。
但是,在刘邦订“白马之盟”时,也只有吕氏是可能“异姓为王”的,吕氏也是刘邦在“可预见的未来”唯一的现实目标。
而事实上,“白马之盟”,也只在后来的铲除吕氏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后来,齐王起兵讨伐吕氏,也正是打着“诛不当为王者”!
2、欲杀樊哙。
刘邦死前,又下令周勃、陈平“即斩樊哙”!
樊哙不是韩信,是他刘邦的死忠,刘邦为何临死非要弄死樊哙呢?
其因,是因为有人在刘邦身边进言,说樊哙“党于吕氏”,并可能“以兵尽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刘邦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仅仅因为有人进谗言就非要杀了樊哙。
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为了削弱吕氏的嫡系力量。
此时,吕氏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既合作又相互制衡。
而吕氏的嫡系力量中,大哥吕泽已经战死,吕释之也年事已高,几乎和刘邦前后脚走的。
吕氏关系紧密者,最有实力者,也就只有吕后的妹夫樊哙了!
所以,刘邦死前,要除掉樊哙,主要就是要削弱吕氏的嫡系力量。
当然,因为刘邦很快去世,陈平畏惧吕后,没有执行此命令。
当然,遍布天下的刘姓诸侯王,以及“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约定,实际上已经是刘邦为汉家天下上的一道保险。(只是这一保险也被吕氏所破)
刘邦不除吕氏由上来看,刘邦并非不知道吕后的威胁。
刘邦不除吕氏,是出于全盘考虑。
1、刘邦与吕后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利益分歧。
刘邦打消换太子的念头,是因为看到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
我们知道,一般的权力斗争中,越是“羽翼已成”,就越是要尽快除掉,再不能留后患!
如果这个“羽翼已成”的是韩信、彭越,那刘邦就是拼了老命也要解决掉的!
但是,刘邦因为太子“羽翼已成”而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这就是因为:刘邦与吕后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利益分歧。
刘邦最大的利益,是继承人能够接过班,维系大汉的稳定发展。
吕后的最大利益,是儿子能够接过班,并且维系统治的稳定。
这就是共同利益。
利益分歧点仅仅在于:是不是要让现任太子接班而已。
刘邦想要换一个儿子来接班,以杜绝吕氏的势力膨胀;吕氏就想要自己的亲儿子来接班;分歧仅仅在此。
但是,这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利益分歧。
吕氏是刘家的媳妇,太子是吕后的亲儿子。
吕氏虽然势力膨胀,但是,难道吕后不让自己的亲儿子(以及将来的亲孙子)做皇帝,而要本家的侄子来做皇帝吗?
所以,以常理论,吕后临朝称制,帮助自己的儿子坐稳皇位,过些年吕后死后,太子亲政,天下始终是刘家的!
至于后来惠帝早早驾崩,这是刘邦无论如何所难以预料到的事情!
2、大汉要维系稳定,依赖吕后是当时唯一选择。
而此时,大汉初立,内忧外患。
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领导局面,才能维持大汉王朝的稳定发展。
但是,当时,刘邦诸子,除了庶长子齐王刘肥外,皆尚年幼。
所以,刘邦与其说是选择太子,不如说是选“太后”。
而吕后,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刘邦打消换太子念头,是看到“商山四皓”跟随太子。
其实,“商山四皓”,虽然高义,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实力,本不足以起决定性作用。
不过,刘邦请不到“商山四皓”,而太子能请到,刘邦由此认识到“吕后真而主矣”,吕后的政治素质不在刘邦之下!
不依赖吕后,又可以依赖谁呢?
3、吕氏实力不足。
吕氏的家境比刘邦好,但也不是什么大族。
当时,吕氏的强力人物中,吕泽战死,吕释之也差不多不行了。
吕氏其他人,无论资历、威望、才能皆与吕泽等相去甚远。
所以,吕氏的实力,基本上就完全依仗着吕后。
而此时的吕后,也是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子幼母壮”。
所以,吕后死,吕氏并没有能力抵抗诸刘及功臣集团。
如此,除掉吕后做什么呢?
吕后一直被认为是野心家而大书特书。
其实,刘邦死后,吕后称制,只是正常的“外戚专权”而已。
无论刘邦怎么看待吕后,在他去世时,能够维系大汉王朝稳定的,只有吕后这个妻子。
客观来说,吕后后来虽然有培植吕氏,诛杀刘氏的事迹,引发了动乱,但吕氏距离取刘而代之始终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
而吕后虽有残忍的恶习,但总体上延续了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维持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也事实上完成了过渡任务!
军权不在吕后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