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生命诚可贵,美食价更高,但是若为大义故呢,二者皆可抛。民以食为天,讲的就是吃的事情大如天,但是中国人更看重吃背后的意义,千百年来,我们中国文化里边,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饮食的文化禁忌和价值取向。
对于饮食,孔子我们都知道他是行家,他提出了吃东西有二食八不食,所谓二食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两句话深刻的影响了我们几千年中国的饮食文化。意思就是把吃的东西要精致化。八不食指的是粮食陈旧了不能吃;鱼肉菜不新鲜了不能吃;食物变色、变味了不能吃;食物烹饪不好不能吃;不成熟的反季节的食物不能吃;肉切的不方正不能吃;没有酱或者酱搭配不对的食物不能吃;从市场上买的酒和腊肉不能吃,当然这些具有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的,孔子之所以重视饮食,那是因为饮食事关儒家推崇的礼,这样一个文化的核心问题。
礼记里边曾经记载过这么一个小故事:齐国又一年发生了饥荒,有个叫黔敖的人在路边赈济灾民,他看到一名男子用衣袖蒙着脸,脚步绵软,两眼昏昏的走过来,便左手端着饭,右手端着汤说:“嗟!来食”,意思就是来吃吧,态度不是很好。那名男子抬起眼看着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的这个地步。黔敖赶紧上前道歉,但是这位男子仍然不吃,最终呢,饿死了。有人认为此举大可不必,黔敖呢,无理呼唤是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以后那就可以去吃了。但是也有人认为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为了气节,而不食嗟来之食没什么可指责的,这就是所谓的不受嗟来之食典故的由来。多年以后,东汉的时候,河南的乐羊子,他有一天走路的时候撞大运了,捡了块金字,回家以后拿给妻子看,这个乐羊子的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怎么能够在路上拾遗求利,玷污自己的品行呢,这个乐羊子听了后十分的惭愧,于是就把金子给扔了,有一天,邻家的鸡跑到了乐羊子家的院子里,被乐羊子的妈妈逮住了,逮住了怎么办呢,做一顿小鸡炖蘑菇吃吧,结果吃饭的时候呢,这个乐羊子的妻子对着那盘鸡,流泪不食,就问她怎么回事,妻子说,咱们家太穷了,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这话一说呢,乐羊子的妈妈听了后非常惭愧,就把鸡给丢弃了,你看,盗来的鸡不吃,粘“盗”字的水,古人说也不能喝。
中国人吃饭有很多很多规矩,孔子曰食不言寝不语,就是嘴里嚼着食物的时候不要说话,因为这个时候吃饭说话容易吧食饭菜的渣子溅出来,看着确实不雅;吃饭的时候不要吧唧嘴;中国人,尤其是老人们都讲吃饭要有吃相,而一家人围坐一桌,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才能吃,这个呢,体现的是孝道;吃饭的时候呢,我们也有非常多的禁忌,比如说一只手放在桌子上,一只手放在下面,这不合适,这是禁忌,吃饭就要两手都放在上面,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帮人添饭的时候呢,你不能说你还要饭吗,我们知道要饭是只有乞丐才要饭,所以说这个话不能说,这体现着情商;摆筷子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不能一长一短,那筷子呢不能指着人,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吃饭的时候呢不能拿这个筷子敲碗敲盆,夹菜的时候要夹靠近自己的菜,不能满盘子瞎搅和,这些呢我们都知道这是餐饮礼仪。
饮食很重要,它不但是维持人生存的首要活动,更是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一个场所,所以一日三餐,一饮一啄,我们吃下的不仅有生命的养分,更有历史的温度,文化的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