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如何被边缘化的(13):葛洪给道教掺进炼丹成仙

有二说四 2024-12-09 18:00:49

在南北朝那个时候,吃金丹是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首要办法,其次就是行气。葛洪讲过:“吃药虽说算是长生的根本,要是能够同时行气,那好处来得可快啦;要是弄不到药,只是行气并且把这事儿弄明白,也能活个几百岁。”(《至理》)但是呢,炼制金丹得花好多好多钱,普通的道士根本没这个能力。葛洪想得到金丹的办法都有二十多年了,却因为“兜里没钱,根本搞不了,只能长叹一口气”;后来呢,隋朝以后慢慢流行起来的是“内丹”,内丹把人的身体当成炼丹的炉子,把精、气、神当作药,它修炼的方法是在“导引行气”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五代和两宋之间,内丹已经变成了道教炼师主要奉行的道术。另外,道教追求长生和成仙的办法还有房中、胎息、辟谷、存思、存神、守一等等。

从神仙崇拜发展出来的“长生久视,肉身成仙”的想法,是道教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道教徒在人生里追求的最终目标,“天下的人啊,都能长生”,信奉道教修行就是为了变成长生不老、跟天地一样长寿的神仙。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长生不死、变成神仙这种事儿肯定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古代那些研究道教的人,甚至道教的大师,对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有时候也不是一点怀疑都没有。葛洪虽然坚信“长生能做到,仙人不是天生的”,但偶尔也不得不说:“求仙,这是很难的事儿。做这个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啊!”(《论仙》)。

世界上其他的宗教大多主张“出世”,像佛教把三界当成“火宅”;基督教觉得因为亚当夏娃的“原罪”,人一出生就是罪人;伊斯兰教认为“这辈子的生活就是虚幻的享受”,“下辈子才是安稳的地方”,所以,它们关心的都是“人死后怎么样”,它们的信徒都把死后回到上帝或者神的身边当作最终的目标。但是,道教是“入世”的,吸引信徒的地方在于“人怎么能不死”,道教徒追求的是一直活着、自己成仙。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正好体现了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所具有的浓厚的中华文化特点。

道教的入世思想,首先在重生恶死这方面能看出来。道教很重视“人”,珍惜生命,葛洪说:“有生命的东西里,最有灵性的就是人”;还说:“人脑袋圆圆的还能呼吸,谁不喜欢活着而害怕死呢!”(《至理》)《太上老君内观经》也讲:“万物当中,人是最有灵性的;性命跟道是相符的,应当爱护。”又说:“道看不见,因为有生命才体现出来;生命不能一直存在,要用道来守护。要是生命没了,道也就废了;道废了,生命也就没了,生命和道合在一起,就能长生不死。”

人是由“道”产生的,人的生命是“道”的体现,“道”是永恒的但生命不是一直不变的,所以,“养生的人千万不要背离道,追求道的人千万不要弄丢自己的身体;让道和生命相互守护,生命和道相互保障”(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道教大力提倡“生道合一,长生不死”的教义,得到道就能长生;长生又是得道道的表现或者证明。因此,学习道、进行修炼都把追求并实现长生当作目标,甚至可以说这是唯一的目标。

《太平经》说:“从古到今重要的道理,都说守住一,就能一直存在不会变老”;《老子想尔注》也说,“把心思放在道上,只希望能长生。”道教的这个教义跟其他宗教把“死”当作解脱、觉得死亡就是脱离苦海的观念完全不一样。“道让人活着,佛让人死”(甄鸾《笑道论》引用葛玄的话)。佛教觉得,人生的痛苦和生命现象没法分开,有生命就有烦恼,烦恼不断,生死不停,这辈子和下辈子都在六道轮回里折腾;只有超脱也就是超越生死,求得“不灭不生的永远消失”,才能彻底脱离苦海。道教则主张肉身成仙,从而获得“不生不死的长生”。所谓肉身成仙,就是肉体和灵魂都“不生不死”(超越生死)并且永远活着;《云笈七签》引用《元气论》说:“身体得道,神(魂魄)也得道;身体成仙,神也成仙”,葛洪说的“上等的人带着身体飞升虚空”,说的都是这种情况。

长生成仙之类的说法,当然是道教神学虚构出来的想象,不过同时也曲折地表现出了道教对人生的称赞。既然把“生”当作真实的,还不停地追求长生,所以,道教不光不觉得活着是痛苦的,而且还特别重视“生”的乐趣。葛洪引用他老师郑隐的话说:“做人就应该吃好吃的、穿轻便柔软的、男女之事和谐、当官有职位,耳朵眼睛好使、骨头关节结实、脸色好看高兴、老了也不衰败、能延长寿命……这才是可贵的。

要是抛弃妻子儿女,自己一个人待在山里水泽,远远地断绝了人情事理,呆呆地跟木头石头做邻居,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对俗》);所以,“总的来说,追求长生的人,正是珍惜现在想要的东西,本来就不是急切地想要飞升;把飞腾当作比在地上好,要是有幸能留在家里不死,又何必着急赶快登天呢!”因此,在道教看来,学习道术追求长生和在世上享受生活的乐趣一点也不矛盾,不但不矛盾,而且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其实,佛家也觉得“出世间法”和“世间法”应该融合没有阻碍)。

《抱朴子·释滞》说:“重要的道理不复杂……只是担心志向不坚定、信念不真诚,何必担心人情事理被荒废呢?有大才能的人一起修炼,有什么难的!内部珍视养生的道理,外面和光同尘在世上,修养自身能让自身变好,治理国家能让国家太平,用六经教导普通人,把方术传授给知音。想要稍微停留,就暂且停下辅佐当下;想要飞升,就飞到高空轻轻飞起,这是上等的人。自己觉得才能力量不能一起做到,就放弃在人间的事务、专门修炼道德,这也是次一等的。”只要才能力量足够,“何必在山林里修炼,把百姓的事情都荒废了,然后才能成功呢!”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是道教“入世”思想的又一个特点。

道教在它形成的一开始,就曾经提出“天、地、人三者合一”从而“达到太平”、“顺应天地遵循五行”从而“达到太平”的口号,表现出了关心政治的倾向和干预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太平经》解释“太平”这个词的意思说:“清除大的混乱,功劳大德行正,所以叫‘太平’”;“太,就是大,……平,就是说治理得公平,所有事情都有条理,不再有奸诈私心”;并且“赶紧教导帝王,让他推行太平的道理”,宣称“要是这个办法流行,就是太平的时候”……字里行间,反映出要在人世间建立起理想的“太平”世界的急切需求。

1 阅读:32
猜你喜欢

有二说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