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盘珠
明朝初年,衢州有个姓毛的医生,医术精湛,远近闻名。一日,他骑着毛驴往深山采药,小徒弟背着药笼跟在后面。行至一处绝壁下,但见林木遮天蔽日,阴森森的。
突然,千百只猴子从林间窜出,用藤蔓缠住毛医生的身子,抢走药笼便往绝壁上攀爬。小徒弟吓得撒腿就跑,牵着毛驴逃回村子,众人都以为毛医生此番凶多吉少,性命难保。

谁料那毛医生竟顺着石壁往上爬,这石壁足有千尺之高。等爬到顶上,发现上面竟有几亩大的平地,还搭着几间木屋子。屋子中间躺着一只老猿,看起来病恹恹的。老猿拉着毛医生的手放在自己手臂上,示意他给自己看病。毛医生便为老猿把脉,随后煎了一剂小柴胡汤。说来也奇,老猿服下药后,病很快就好了。
毛医生在山上待了四天,一心想回家,便向老猿告辞。老猿从床底下取出一个小盘,这盘子模样古怪,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既不像木头,也不像石头,四周都是孔洞。老猿把盘子放进毛医生的药笼里,像是要酬谢他的救命之恩。之后,猴子们用藤蔓将毛医生缒下山去。
毛医生回到家,把自己的奇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众人听了无不惊叹,只是谁也说不出这盘子到底是何物。

没过多久,太监郑和奉朝廷之命,准备前往西洋采宝。毛医生作为医士,也在随行之列。他舍不得离开家乡,便把那只神秘的盘子献给郑和,希望能免去此行。郑和一见盘子,又惊又喜,说道:“这可是定珠盘啊!你从哪里得来的?”当下赏了毛医生三百锭钞,还准他不必随行。
郑和率领船队前往西洋,有一回夜里,他把定珠盘放在海面上,那盘子顿时光芒四射,如同明月。海里的奇珍异宝竟纷纷吐出珍珠,掉进盘中。郑和赶忙收起盘子,收获的珍珠数都数不清,其中还有直径一寸的大珍珠。

郑和从西洋回来后,把毛医生召进府中,又赠送给他三升珍珠。从此,毛家便富裕起来,乡里人都称毛医生为“胡孙毛”,这故事也在四里八乡传开了。
古井怪石
在大同山阴县,有一口极深的古井,深度超过二十丈。平日里,单靠一家的绳索根本够不着水面,非得几户人家把绳索连接起来,才能汲到水。
顺治庚寅那年,村里的人照常放下绳索打水,可拉了半天,绳子纹丝不动,怎么也提不上来。大伙赶忙又叫来更多人帮忙,众人齐心协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绳索拉到井口。众人定睛一看,好家伙,拉上来的竟是一块大石头!

大伙一起动手,把石头抬到地面。仔细打量这块石头,只见它表面光滑细腻,泛着铁灰色,分量沉得惊人,足有一千多斤,形状方方正正。大家一合计,决定把这稀罕物件供奉到玉皇阁去。
可这事透着蹊跷,打水的器具怎么就松开了,反倒把绳子系在了石头上呢?村里老辈人说起一件旧事。早年间,有个想讨好权臣的人,不惜重金买下一块奇石。那石头精巧玲珑,巧夺天工,任谁都做不出来,足有一人多高。这人雇船载着奇石渡江,好不容易到了岸边,正准备把石头抬上岸,冷不丁石头“扑通”一声掉进江里。这下可把那人急坏了,赶忙悬出重赏,招募擅长潜水的人下水打捞。
潜水的人潜到江底,发现石头直立在那儿,底下似乎有个底座托着。于是,众人把船靠拢,放下绳索到江底,又让潜水的人用绳索缠住石头,转动辘轳往上拉。潜水的人浮出水面,对雇主说:“要是您愿意再加倍赏钱,江底那个底座,我也能给您捞上来,省得另外找底座,这不更好吗?”雇主一听,立马答应。潜水人再次下水,用绳索缠住底座,费了好大劲才把底座拉上来。把奇石往底座上一放,嘿,严丝合缝,就像是特意打造的一样,上面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有人说,这底座本就是奇石原配,就像宝剑重回剑津、珍珠返回合浦,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可话又说回来,江里的奇石和底座,好歹是人为打捞,有迹可循。哪像井里这块石头,莫名其妙地解开了打水器具,又系上绳索,这事儿实在是太过离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山阴县的老老少少,每当路过玉皇阁,望着那块神秘的石头,总要忍不住议论一番,这桩奇事,也成了大伙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代代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