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作者:施展
上一节我们讲到,因为信息茧房的存在,人们往往很难达成共识,尤其是涉及中国发展、中美贸易摩擦等政治话题时,网上总是充斥着“站队式”的意气之争。那么,对这些话题,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呢?作为该领域的资深学者,施展老师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跳出政治思维茧房看中国
施展老师从一开始就强调不要带着情绪看问题。电影《教父》说:“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憎恨”这种情感会遮蔽理性的“判断力”,让人们做出错误判断。除了憎恨外,恐惧、狂妄等负面情绪都是由认知茧房激发的。
在施展老师看来,谈论政治话题时,信息茧房会表现为一种封装式思维。其中一种封装思维是“全政治封装”,也就是,任何时候都是“政治”第一。哪怕讨论的是纯粹的科学问题,他们都会先纳入“政治”框架进行评判,看看“是否政治正确”。
从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模式屡见不鲜,表现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比如与法国关系恶化了,人们就会义愤填膺地抵制家乐福;找不到家乐福,那就抵制沃尔玛,因为都是国际连锁大超市;找不到沃尔玛就抵制沃尔沃,都“姓”沃,属于一家子。
轮到反日了,情况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毕竟日本的品牌更多,知名度更广。在这些人的情感要挟下,商店被迫下架日本产品,甚至是疑似日本风格的产品也未能幸免;而在街头巷尾有人会公然打砸日系车,有位日系车主还被人砸穿了头骨……
可问题是,这是真正的爱国吗?现如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比如国内家乐福的门店早就被苏宁收购,沃尔沃也是吉利旗下的一部分;而国内跑的日系车大多是由国内生产的,沃尔玛的货品很大比例也来自国内。
所以施展老师认为,这种反日、反法、反美的抗议运动并没撼动多少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的利益,伤害更深的反而是自己的骨肉同胞。细思之下,这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容易遮蔽人们的理性,最后引发一幕幕荒唐的结果。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民族主义不好、不对,毕竟人们是通过“民族”这一符号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成对国家、对彼此的的认同。但万事勿过度。一旦超过了理性的度,民族主义就会走向极端,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摩擦甚至撕裂。
上面讲的是“全政治封装思维”,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另一种信息茧房,叫作“无政治封装思维”。如果说全政治封装思维表现出来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标尺的这头;那么无政治封装思维表现出来的就是抽象世界主义,走向了标尺另一个极端。
所谓抽象世界主义,就是完全不讲政治,抽离民族特性谈人性,谈全球的普世价值。哪怕是涉及一些政治话题,他们也只会从经济、文化等普适性框架出发予以评判,不考虑意识形态的影响,不给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留下应有的发挥余地。
施展老师提醒我们,这两种封装主义都是在走极端,都是要不得的。被封在这两种思维中后,人们往往会鸡同鸭讲,各说各话。因此我们需要破除这些“封装”,看清两者之间那个广阔的真实世界。只有站在这里,大家才能回归理性、走向共识。
中国逻辑与世界运行逻辑
那么,当我们跳出这两种封装思维后,会看到怎样一个广阔的真实世界呢?要想讲清楚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得说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块头”的国家,它的发展逻辑,也就是“中国逻辑”对世界运行逻辑的冲击,以及最后如何水乳交融在一起。
青年作家韩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在原来的语境中,这番话或许带有一丝淡淡的反讽;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看,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一步到位。
我们可以把中国加入前的世界秩序称之为“逻辑A”,把中国加入后的称为“逻辑B”。两者肯定会有所不同,毕竟中国有着世人瞩目的超级体量,会对既有的世界运行秩序产生冲击。当然,这种冲击也会产生反弹力,影响中国自身的逻辑。
我们可以想象雨后荷叶上滚动的水珠。一些小水珠不断融合,最后形成一颗大水珠,这就是中国加入前的世界。如果荷叶上又溅落一颗体量相当大的水滴,并且和原来的大水珠接触、碰撞,那注定两颗水珠都会发生质变,不会是原来的模样。
同样,中国逻辑和“逻辑A”迎头撞上后,也都无法停留在原来的状态,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冲击、磨合后,最终共同演化出新的、更具普适性的“逻辑B”。新的逻辑出现后,原来的中国逻辑和“逻辑A”也会自我消亡,或者说是自我超越。
这里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前些年网上有个说法,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买啥啥就贵,卖啥啥就便宜”,以此指摘中国人商业技巧太差,吃了很多暗亏。但真的是这样吗?施展老师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中国人傻,而是中国这个经济体量太大了。
这体现的是一个大国对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强大影响。我们要买啥,需求马上就会迅速扩大,当然会引发价格上涨;我们要卖啥,自然也会形成巨大的供给,价格自然下跌。这种大国带来的冲击,是小国一开始无法想象的。
因此不管喜不喜欢,世界在接受中国加入时,必须要接受“中国逻辑”,接受中国因为体量的庞大,会成为影响世界秩序的自变量;接受中国不是单方面地、被动地接受旧秩序,还要参与新秩序的生成这一不容争议的事实。
与此同时,我们中国也要接受“逻辑A”对自己发展逻辑的冲击。尽管中国体量庞大,但远没到“一家独大”的地步。因此不管喜欢不喜欢,中国加入世界也必须接受“逻辑A”的影响,而且磨合和演化也需要经历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
实际上,现实中的世界是由少数几个能直接影响世界秩序的超级大国,以及相对规模较小、发展参差不齐的小国构成的。这些超级大国通过彼此间的博弈,逐渐达成均衡状态。中国加入前的逻辑A是这样,中国加入后的逻辑B也是如此。
那么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前面讲到的两种“封装式思维”,就会发现,它们的错误在于拒绝承认“逻辑A”和“中国逻辑”相遇后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力,不相信两种逻辑会在一系列的碰撞、摩擦中,最终走向一个更复杂、更多元的“逻辑B”的新秩序。
这个世界没有阴谋,只有阳谋
那么,讲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只有超级大国才能影响世界秩序的走向,小国就不能呢?事实就是这样,尽管二战后各国成立了联合国,看似每个国家都有投票权,但超级大国却有着“一票否决权”,甚至能绕过联合国实现自己的主张。
施展老师认为,国际秩序分为表层秩序和底层秩序。像联合国这样的投票权,以及各种国际条约、国际法条等等,体现出的是表层秩序,是冰山露出水面那部分。而底层秩序则是和这些表层秩序相对应的秩序,是各个超级大国博弈的结果。
超级大国的存在,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力量,维护着表层秩序的权威,那些小国要想触碰底线,首先需要掂量掂量大国会给予的严厉惩罚。然而,问题在于:如果超级大国违规,谁会给他们惩罚呢?答案是没有人。比如美国罔顾国际法程序问题,悍然攻打伊拉克,其它国家也只能默许。直到现在,美国也没有为之付出过代价。
时至今日中国也步入了超级大国的行列,并开始展示出中国特有的逻辑。记得当年eBay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无往不胜,但到了中国却折戟沉沙。因为它遇到了阿里巴巴,后者靠着中国庞大的用户规模让店家“免费开店”,最后抢占先机。
可以说,eBay在其它国家蹚出来的带有普适性的发展逻辑,到了国内却被懂“中国逻辑”的竞争对手所颠覆。也因为中国市场特殊的规模效应,国内互联网公司发展迅猛。近年来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6家来自美国,剩下4家都是中国公司。
当然了,我们在这里强调中国逻辑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要和世界拧着来,自我孤立于世界之外。毕竟中国市场再大,也没有世界市场大。中国逻辑的特殊性只是意味着中国可以推动世界秩序的演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可以互相成就、双向奔赴。换句话说,中国的发展只有通过维护世界秩序才能实现。而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能给世界做出的贡献也是超大规模的,中国有责任也有动力维护世界秩序的稳定,最终实现共赢。
所以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地“走出去”,在海外复制国内成熟的打法,并用国内市场给海外市场输血。但这样的强有力的打法往往会让当地企业没有招架之力,影响当地企业的生存,甚至对当地的社会秩序、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看,这只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是典型的阳谋;但从受到不利影响的当地人的角度看,他们的日子变得更为艰难。于是阴谋论就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些人会把种种不如意归结为阴谋,假定有一撮坏人在下一盘大棋,在收割韭菜。
但在大国博弈中,根本没有阴谋,只有阳谋。因为“棋子”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诉求和安排,是不可能按照“棋手”的想法去走的;而且在这个信息快速流动的世界,所有的阴谋会很快大白于天下,没有人会通过阴谋自毁名声。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也是不屑于玩“阴谋”的,而是像前面讲的我国出海企业那样玩“阳谋”。他们深刻理解世界新秩序的演化逻辑,不断调整和迭代自己的打法,顺势而为,借力打力。他们落下每个棋子,都让对手明知不利,也不得不跟下去。
与信奉阳谋的人相比,相信阴谋论的信奉者往往会更容易陷入思维茧房。因为用上阴谋论,各种问题就有了简单的归责对象,自己就成了受害者,无需承担责任。但这样的思维方式只会让人蒙蔽自己,裹足不前,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