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收藏的古埃及文物

老伊涅槃 2024-11-11 02:12:13

中国国内收藏的古埃及文物,主要包括原件、仿制品、拓片三大类,主要来源包括端方等晚清官员在埃及的收集。

《中国收藏的古埃及文物》(颜海英 著,ISBN:9787520384919,出版时间:2021.6)一书分类地记录了三组收藏号,并把每件文物在三类中的对应关系核查清楚,做了索引编号;在此基础上,把每件文物的各类图片集中、对比,进行了铭文的转写和翻译,完成了14块石碑及彩绘木棺铭文的释读;除此之外,还对石碑铭文的语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祭文。第二部分,从碑形制的演变入手,分析了墓碑文献所反映的古埃及人的来世观念和宗教习俗,并探讨了墓葬文学在古埃及文化史上的地位。本书是中国的埃及学研究者以一手资料进行的新尝试性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立项,2014年结项。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获得国际埃及学研究者的肯定。

作者简介:颜海英,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1994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埃及学。是国内知名的埃及学研究专家。

历史背景:

1905年,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为了解决内忧外患,决定效法欧美政治,进行君主立宪改革。“预备立宪”的牌子打出,清政府派出端方、载泽、戴鸿慈、尚其亨、李盛铎等五名大臣分赴东西洋考察,史称“五大臣出洋”。

端方(1861年—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同时也是金石学家。

五大臣中的端方与户部侍郎戴鸿慈率领考察团由上海乘船出发,先后考察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俄国十国,他们不仅考察各国宪政,还对欧美各国的文化、教育机构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其中以收藏家自居的端方更是游遍了各国美术馆、博物馆。在欧洲的博物馆里,这位时任湖南巡抚的清政府官员,第一次与历史同样悠久的古埃及文物相遇。端方视之,有如下感慨:

【余在欧洲各国博物院所见埃及古刻无过数十百通,惜不能施毯拓。】首次见到这些古代铭文碑刻,身为收藏家的端方自然见猎心喜,恨不得立刻用拓碑的手段将其铭文浮雕记录下来,可惜没能如愿,这让他有些失落。

但这样的失落并没有持续太久,当端方得知考察团从欧洲回国途中会经过埃及时,他立刻决定在埃及停留几天,方便他对这个神秘的国度进行一次短期考察,为此1906年,以端方为首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在回国的途中,在开罗停留了一日。端方等人停驻埃及首都开罗的这一天,他们看到了大量正在被售卖的埃及文物。

因为近代埃及对文物缺乏有效管理,所以开罗的文物市场上,数千年历史的文物不但不罕见,而且破坏时有发生,欧洲甚至有人购买埃及木乃伊磨成粉来制造“木乃伊灰、木乃伊棕”等绘画颜料。因此,爱好金石收藏的端方也有机会在开罗购买古埃及的文物。

经历了欧洲博物馆的感慨良多之后,端方终于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加入了购买的游人之列,同时也如愿现场制作了一些碑文的拓片。

【后随使节至开罗都城,炳烛读碑,遂载数十石以归陶斋尚书。】

据《陶斋所藏石刻》中记录,端方在开罗购买了埃及石刻36件、埃及小雕像12件、埃及印章14件、瓦石器物24件(其中包括埃及人形棺材3具),共计86件。

购买到大量埃及文物的端方欣喜若狂,他回到国内,在推行宪政之余,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整理古埃及文物之中,他除了自己研究外,还热衷于用水泥原样复制这些石碑,并继续制作拓片。

这些复制的石碑和整理的拓片,一部分由他自己把玩,另一部分则广赠友人鉴赏。端方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在赠送给友人的一块有着古埃及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向神献上祭品的石碑拓片上,亲笔写下“此埃及大画像如汉人食堂之类”的题词。

众多清末著名人物——例如黄遵宪、康有为、俞樾等人都得到过他的赠予,其中俞樾得到的是一面用古埃及石碑拓片制成的折扇,为此他还专门写诗赞颂,而康有为则回赠给端方一些他自己收藏的古埃及石碑拓片。

很快就到了1911年,这年的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轰轰烈烈的反帝反清运动达到最高峰,一个月前,端方刚刚奉命动身前往四川接任总督。11月27日,他率领的湖北新军在资州哗变,端方和他的弟弟端锦一起被部下所杀,头颅被浸在煤油桶中运抵武昌,被时任鄂军都督的黎元洪下令游街示众。

端方死后,他收藏的陶斋文物因为各种动乱四散,仅有少部分得以幸存,其中就包括一些他制作的古埃及碑文拓片。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5月中国与纳赛尔领导的埃及正式建交,作为国礼,同年6月1日,北京图书馆将12件端方所拓的古埃及碑文赠送给埃及图书馆,埃及的学者们惊奇地发现,这12件拓片中,有一些和已经珍藏在开罗博物馆中的石碑一模一样,而更多的则是从来没有被记录过的古埃及石碑,这些拓片成为了研究这些或许已经不存在于世上的古埃及石碑的重要资料。

2002年,北京大学塞克勒博物馆要对一个老库房进行清理,北大颜海英教授在清理库房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九块古埃及石碑,经过她的辨认解读,发现这九块石碑正是1906年端方在埃及开罗购买的36件石碑中的9件,其中四块是古埃及圣书体文字,剩下五块则是拉丁文石碑。这批端方藏埃及文物的发现,一时间震惊了中外埃及学界。

3年后,时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的朱凤瀚教授在国家博物馆位于端门的库房中又整理出四十多件端方制作的古埃及石碑水泥复制品和那三具彩绘镀金人形棺材,这些棺材属于一名生活于托勒密王朝时期的帕诺波利斯城的女祭司,这名名叫“塔荷努特”的女祭司肯定想不到,在自己去世两千年后,她的棺材漂洋过海,来到了遥远的东方古国。

而那四十多件水泥复制碑则因为保存不善,已经大半成了碎片,经过归拢拼合,最终大部分都成功复原,其中两件与北大塞克勒博物馆发现的两件原版石碑完全对应,证明了这些都是端方自制的复制品。尽管是复制品,但由于这些前后跨度达到三千年的碑文原件大多已经在端方拓片之后因不明原因下落不明,大多数都不为中外埃及学界所知。因此这些拓片成了研究这些碑文的唯一孤品,一时间再次震惊中外埃及学界。

恐怕1906年站在埃及街头的端方自己都想不到,他的一时爱好之举,却成为了解开许多古埃及碑文秘密的关键——就在端方等人来到开罗前不久,埃及学家W·斯宾伯格恰好在一家文物店中拍摄到了一张有些模糊的古埃及石碑照片,他借此分析整理了这块碑刻上的铭文,之后他又回到这家店,试图购买这块石碑,才得知这块石碑在稍早前已被卖出,为此他感慨“现在是时候寻找这块石碑的下落了。”可惜终他一生,都没有再见过这块石碑。

当然,现在的我们可以知道,在他第一次拍照离开后不久,一位来自遥远的东方、征尘未洗的使节大臣顶着开罗的烈日,推门走进了同一家店铺。

曾经收到端方所赠古埃及拓片的黄遵宪曾经写过一首题为《已亥杂诗》的七言绝句,赞扬埃及这个与中国同样古老的文明:

【上烛光芒曜日星,东西并峙两天擎。象形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

根据后来的统计,端方带回的诸多文物,包括3具人形木棺和40余块石碑,这些文物几经周折,目前都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北大塞克勒博物馆等。经过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复检鉴定,这些文物有原件,也有端方后来制作的复制品。其中端方购买的“埃及文物原件”多数都是真品,只有收藏在北大塞克勒博物馆的一件随葬陶俑是赝品。而这些真品,包括端方制作的拓片与复制品,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

以下展示典型的文物或拓片:

最引人注目的一件真品是彩绘镀金人形木乃伊木棺。根据其装饰可以看出是典型的托勒密时期的风格(约公元前300~前30年)。古埃及的棺椁最早是长方形的,从中王国时期(约前2040~前1640年)开始,出现人形棺椁,到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70)开始普遍使用。同时最初木乃伊是放在木棺的下半部分里的,到第三中间期(前1070~前712)之后,木棺下半部分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木乃伊就开始放在上半部分的棺盖里了。

彩绘镀金人形木乃伊木棺,托勒密时期,长185厘米,宽63厘米,高47厘米。

这个木棺正是在棺盖里安放木乃伊的,里面曾放过阿赫米姆人贵族女子塔荷努特的木乃伊(现已不存)。死者生前是帕诺波里斯城(今天的阿赫米姆)敏神(古埃及主管生殖的神)的女祭司,在棺盖上绘有死者生前的容貌,面部彩绘镀金,头戴假发,胸前佩戴者宽大的胸饰,一直垂到胸部以下。胸饰下面是真理女神玛奥特张开双翼保护死者的形象,她的两旁各绘有一头保护死者的神牛。

继续往下是加工木乃伊用的狮形停尸床,死者的木乃伊躺在上面,她的灵魂以人头马身的形象出现在木乃伊上方,张开双翼面对着自己。狮形停尸床下面是四个瓮罐,里面放着死者的内脏,从狮头方向开始依次是:肝,肺,胃,肠。瓮罐的盖子上是四个鹰神荷鲁斯的儿子:人头伊姆赛特,狒狒头哈皮,豺狼头杜阿穆特夫赫猎鹰头克布塞努夫。它们是专门负责保护死者的内脏的。

停尸床左侧,依次站着母牛神哈托尔、狮女神塞赫迈特、墓地神阿努比斯和鹰神荷鲁斯;右侧依次是女神伊西丝 、伊西丝的丈夫冥神奥西里斯、狮女神塞赫迈特和墓地神阿努比斯。棺盖上还绘有死者在来世的诸多保护神。木棺是用一根棕榈树干掏空制作的,木棺脚部被虫蚁蛀食,有些损坏。

棺盖正下方有8行纵书象形文字铭文,为宗教仪式祈祷文,意喻告慰众神,祈求诸神为死者提供各种来世所需要的供品。

棺盖正下方有8行纵书象形文字铭文,为宗教仪式祈祷文,意喻告慰众神,祈求诸神为死者提供各种来世所需要的供品。

目前这具棺木真品连同另外两个复制的彩绘木棺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而端方从埃及带回来的另外一类文物就是石碑了,总数有四十余块,有一部分是残缺的碎片,还有一部分是复制品。根据考证这些复制品很可能是端方购买原件后回国复制的,因为复制品上的铭文目前未见发表,而且有的与碎片石碑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即便是复制品的石碑,其学术价值也是很高的。

这里介绍几个比较有名的石碑。

第14号碑,年代为希腊化时期(前332~前30年),其内容与第13、16号残片的碑文完全一致。

第14号碑,年代为希腊化时期(前332~前30年),其内容与第13、16号残片的碑文完全一致。这是一块墓碑,通常放在墓室中的“供奉室”里,表示死者每天都在向神祈祷,希望神让他们在来世丰衣足食。

此墓碑分为两部分,圆拱形的顶部表现的是死者向神奉献贡品的情景,下面刻画着9行圣书体文字。顶部坐着的形象是冥神奥赛里斯,他头戴举行宗教仪式时专用的阿太夫王冠,手持连枷。他的身后依次是他的妻子伊西斯和弟媳奈佛西斯,两位女神都举起左手,这是祈祷的姿势。她们的右手拿着象征生命的符号。

在三位神的面前是一个小供桌,上面摆着莲花和油瓶,供桌前有两位祈祷者,上方的竖行文字写着他们的身份:站在前面的是拉比斯,他是孟菲斯神庙的一名祭司,他的头衔是“孟菲斯的歌手”和“法老之耳”,后面是他的妻子奥博斯特太斯。从铭文的风格来看,无疑是后期埃及的。

下面的铭文内容是死者向神祈求面包、啤酒、肉类、禽类、牛奶等物品,这些是他们在来世生活的必须品。

第19号石碑,年代为希腊化时期(前332~前30年)。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墓碑,碑上的刻像表现了一位叫做帕·蒂·赫尔·帕·赫瑞德的男子向四位神祇祈求的情景。坐在中间的是太阳神阿蒙,他的后面是秃鹫女神穆特,她是阿蒙的配偶。再后面是阿蒙和穆特的儿子洪苏,然后是羊头的繁殖之神赫努姆,赫努姆的配偶提斯头戴羽冠,站在最后。

第19号石碑上,四位神祇左手持象征统一的万斯权杖,右手拿着象征生命的符号。在众神的前面是摆满贡品的桌子,上面有面包、禽类、莴苣、水果等贡品,供桌下面是两个油罐。帕·蒂·赫尔·帕·赫瑞德是祭司的装扮,身穿长袍,胡子和头发都剃光。下面的铭文内容是死者向神祈求面包、啤酒、肉类、禽类、牛奶等物品。

还有一块刻有圣书体和世俗体文字的石碑,其画面表现的是一位法老向荷鲁斯和伊西斯奉献贡品,两个王名圈里写着皇帝的头衔“凯撒”,还可以看到世俗体的名字“提比略”。此外,奉献该石碑的人也留下了名字,是用世俗体文字写的帕提尼乌斯,这个人是罗马早期科普特斯的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在各个博物馆里有20多个石碑与他有关。

石碑中第1、2、6、8、12、20号残片的年代比较久远,可以确定是古王国时期的石碑(前2649~前2134年),这些古老的石碑铭文的阅读顺序是从上往下的。

端方带回的这些石碑,年代跨度达3000多年,从古王国时期到科普特时期,石碑上的文字包含了圣书体、世俗体、希腊文和拉丁文,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端方还将这些收藏品的拓片题字赠送给朋友,作为特别的礼物,在古埃及铭文旁配上他的亲笔题字。

端方还将这些收藏品的拓片题字赠送给朋友,作为特别的礼物,在古埃及铭文旁配上他的亲笔题字。还有几份是端方临摹石碑上的画作,这些画有的用精美的丝绸装裱,被视作珍贵的艺术品。

今年埃及文物局领导访问中国,参观这些文物后做了考证,认定一些文物即使在埃及也是国宝级别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