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在日常带娃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
“我家宝宝怎么就不爱穿袜子呢,一碰就哭?”
“吃个饭跟打仗似的,挑三拣四,真愁人!”
“还有啊,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是不是近视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行为,可能正是宝宝感统失调的小信号呢!统计了一下2-5岁宝宝感统失调的表现。对照一下,看看你家小宝贝到底“卡”在哪儿了。

触觉感统失调,就像是宝宝的小手在“闹别扭”。一类是触觉过于敏感,就像是小手穿上了“刺猬衣”。
例1:宝宝不爱穿袜子,一穿上就哭,可能是因为袜子的质地让他觉得不舒服,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例2:洗澡时,宝宝对水温特别挑剔,稍微热点或冷点就大喊大叫,那是因为他的皮肤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
例3:不喜欢别人碰他的脸或手,连妈妈的亲吻有时也会拒绝,好像整个世界都对他“不友好”。
例4:对新衣服特别抗拒,非要穿那件旧旧的、洗得发白的衣服,因为那件衣服对他来说“更安全”。
例5:在沙子里玩,别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他却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沙子碰到皮肤。
而另一类则是触觉反应迟钝,像是小手穿上了“厚棉袄”。
例1:宝宝对疼痛的反应很迟钝,摔倒了也不哭,甚至有时候手被划破了还不知道。
例2:对食物的口感不敏感,不管是软的、硬的,还是热的、冷的,都能“一视同仁”。
例3:天气冷了,宝宝好像感觉不到,还是穿着短袖短裤往外跑,也不怕冻着。
例4:玩泥巴、沙子时,别的孩子都知道脏了要洗手,他却玩得满手是泥,还往嘴里塞。
例5:对拥抱、抚摸等肢体接触没什么反应,好像这些都与他无关。

视觉感统失调,让宝宝的小眼睛变得“迷茫”。
例1:宝宝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即使光线很好,也好像看不清似的。
例2:看书或看电视时,总是离得很近,好像生怕错过了什么细节。
例3:对颜色不敏感,分不清红色和绿色,或者经常把蓝色和紫色搞混。
例4:在人群中找不到妈妈,明明妈妈就在眼前,他却像没看见一样。
例5:玩拼图或搭积木时,总是对不准,好像空间感有问题。
3. 听觉:小耳朵的“选择性失聪”听觉感统失调,让宝宝的小耳朵学会了“选择性失聪”。
例1:宝宝对大人的指令总是充耳不闻,好像没听见一样,但其实他是在“筛选”信息。
例2:对声音特别敏感,一点点动静就能把他吓醒,比如窗外的风声、远处的狗叫。
例3:听音乐或讲故事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像心里在想别的事情。
例4: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别人说的话他要反应好久才能明白。
例5:喜欢大声说话,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听清他在说什么。
4. 前庭平衡:小身体的“摇摇晃晃”前庭平衡失调,让宝宝的小身体变得“摇摇晃晃”。
例1:宝宝走路不稳,总是跌跌撞撞的,好像随时都会摔倒。
例2:坐车或坐船时,特别容易晕车、晕船,甚至呕吐。
例3:玩转椅或秋千时,总是特别害怕,不敢尝试。
例4:方向感差,经常分不清左右,走路也容易迷路。
例5:做运动时,协调性差,比如跳绳总是跳不好,拍球也拍不准。

本体感失调,让宝宝的小动作变得“不协调”。
例1:宝宝穿衣服总是穿不好,扣子扣错,鞋子穿反是常有的事。
例2:写字时,笔画总是歪歪扭扭的,好像手不听使唤一样。
例3:做手工或搭积木时,总是做不好,好像手眼协调有问题。
例4:跑步时,姿势很奇怪,不是同手同脚,就是身体左右摇晃。
例5:对身体的控制力差,比如坐下时总是东倒西歪,站也站不直。
感统失调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宝宝就能慢慢调整过来。所以呀,宝妈们平时要多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