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大将中,有两位是姻亲关系,他们即是谭政与陈赓。二人来自同一个县城,两个村子只相距不到5公里。谭政比陈赓小3岁,两家在二人出生前,便已有交情。
谭政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士绅,父亲是一名私塾先生。陈赓年幼时,家人曾把他送到谭家读书,由此令陈赓和谭政相识。
谭政非常喜欢陈赓这位兄长,天天跟着陈赓,帮助他练字、背书。陈赓学过武,也经常教导谭政练武,十分照顾这个弟弟。
两人的感情在日复一日相处中渐渐加深。
转眼间,数年时光一闪而过,完成学业的陈赓辞别谭政,回到家中继续读中学。原本,谭政想和陈赓一同前去,奈何谭父并不同意,只好作罢。
不久,谭父听闻陈家所在村落有一家私塾还在教学,便把谭政送到那里读书,让他借住在陈家。陈赓和陈家人都对谭政照顾有加,令谭政非常感激。
陈赓有一个妹妹,叫秋葵,长相十分秀美,性格直爽可爱。她亲自带着弟弟招待谭政,指着陈家为谭政准备的房间,给他一边介绍,一边张罗着铺床、倒水,活泼的模样,在少年谭政的心上划下一道不可言说的浅浅痕迹。
对少年谭政来说,陈家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新奇家庭,不像谭家,老旧严格,死气沉沉,陈家的每个人都是那样鲜活开朗,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让他不自觉受到感染,也变得快乐起来。
他喜欢坐在庭院里,看陈爷爷教授家中子弟学武,喜欢听陈爷爷给孩子们讲述曾经参军征战的故事,喜欢跟在陈家小辈的身后,学着他们的模样,在陈奶奶举着的木棍上翻跟头。
某天,谭政又到院子里陪陈爷爷,他望着陈爷爷慈祥的面容,不禁问了陈爷爷一个问题:“您为何要辞官回家啊?”
陈爷爷没有因为谭政的年纪小,就敷衍他,而是认真告诉他:“因为我不想为满清的皇帝做事啊!湘军打得是农民义勇军,所以我回家了。”
陈爷爷的话不仅让谭政对他更加佩服,也在谭政的心中留下一点点火苗,促使谭政走上一条为国奋斗的道路。
陈赓的父亲同样是一位很喜欢和孩子们相处的长辈,他会给孩子们讲述很多新鲜的故事,譬如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卖国求荣等等,这些事情也在谭政的幼小心灵上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在如此愉快氛围中,谭政和陈家人结下深厚情谊,尤其是秋葵,他们时常会在一起玩耍。谭政比秋葵年长3岁,他教秋葵读书写字,帮秋葵解答疑问,就像陈赓当初照顾他一样,细心照顾秋葵。
陈赓休息时,也会回家和谭政聊天。他知道谭政对新学堂特别向往,就常常把新学堂的情况说给谭政。谭政和陈赓无话不谈,每次听完,总要向陈赓倾诉烦恼:“我爹不准我读新学堂,如果有什么法子,让我能和你当同学、校友,就好了。”
陈赓拍拍谭政的肩膀,劝说他别着急,总有机会说服谭政的父亲,如果他们小辈不行,他就拜托陈父和陈爷爷出马,谭父不给小辈面子,总要给陈父和陈爷爷面子吧!
在陈赓的引导下,谭政也开始读一些进步书刊,了解许多家国大事。
3年后,谭政完成学业,准备回家。
陈爷爷摸了摸谭政的脑袋,夸奖他一番,又喊来秋葵,笑着向一对小青年保证,他们心里的事,爷爷都看出来了,爷爷会让他们得偿所愿的。
只是,让谭政未曾料到的是,他的家发生变故,此后一落千丈,变得不如从前。
不过,陈家人并未嫌弃谭政。在谭政说动父母向陈家提亲后,欣然同意谭政与秋葵的婚事。
1923年,对谭政来说,是一个一生难以忘记的一年,他不但如愿娶回秋葵妹子,而且和陈赓扭转谭父的思想,使得他亦有了到学堂学习的机会。
婚后,谭政暂别秋葵,去到学堂读书。他了解更多家国大事,接触更多革命知识。他的眼界和心境又一次大大提升。同年,陈赓也离家去到长沙工作,考入黄埔军校。
陈赓仍旧时常和谭政联系,批评谭政身上的书生气息太重,理应加入革命,历练一番。
1926年,谭政毕业归家,谭父为他安排一份教员工作,可谭政知道,自己的志向并不在这里。
他私下向秋葵透露他的想法,秋葵表示支持,鼓励谭政跟随哥哥,也去报考黄埔军校。小夫妻合计一番,给陈赓去信一封,道明此事。
可过了半年,他们也没收到陈赓的回信。当秋葵看到北伐的消息,不禁激动对谭政说,或许大哥也在这支队伍中!谭政听了,同样特别兴奋!
半年后,陈赓的回信终于送到小夫妻手上,原来,陈赓在这半年里,去了苏联深造,目前正在武汉工作。在秋葵的催促下,谭政再次给陈赓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想参加北伐军,秋葵也同意。
陈赓这回回信很快,告诉谭政,他的决定很好,过阵子会派人来家乡接他去武汉。
小夫妻高兴不已,早早做足准备。
1927年,谭政跟随陈赓派来的人,去了武汉,正式投身革命事业。
彼时,谭政并未料到,自己和秋葵的这一别,竟是此生诀别。
他离开后,秋葵独自在家操持家务,她唯一的慰藉,就是谭政寄回来的信件,她从信中得知,谭政已和哥哥陈赓会和,在哥哥的帮助下,投身军旅,距离理想更进一步。
然而,好景不长,战争的爆发,使得秋葵与谭家人失去和谭政的联系。原本就不同意儿子离家搞革命的谭父更是把一切怪到秋葵身上,指责秋葵怂恿丈夫离家,身陷险境。
秋葵日日承受如此巨大压力,还要忙碌家务,身子慢慢撑不住了!在谭政离家半年后,秋葵彻底病倒,躺在床上,再也起不来。
她天天抱着谭政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泪水不知流了多少。没有人知道秋葵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只看到,她在对谭政的思念中,一天比一天消瘦,直到临终,也没说什么责怪谭政,或者懊恼的话语。
同年,秋葵怀着对谭政的担忧和思念,悄然离世。
谭政不知秋葵的死讯,仍在努力为国奋斗!很多年后,他回到家乡,才从家人口里,听闻秋葵死前种种。这个向来流血不流泪的汉子,失声痛哭,悲恸不已。
之后13年,谭政始终保持单身。
后来,谭政在延安和一个叫王长德的女战士走到一起。两人有着相似经历,和共同志向,他们组建家庭,互敬互爱,一起面对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1971年,王长德因情绪过于激动,突发脑溢血病故。这一回,谭政也没能陪在王长德的身边。他得知王长德的死讯是在4年后。
1979年,谭政参加了王长德的追悼会,在她的墓前放声痛哭。
1988年,重病多年的谭政在家人的陪伴下,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
《谭政与夫人王长德的一世情缘》
《陈赓和谭政两位大将的六大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