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听说你上个月退休金到账了?多少啊?"
"3600多,还行吧!"
"哎,我爹在农村,一个月才领180块,连你零头都不够……"
这段对话,戳中了中国养老体系最扎心的现实:同样是退休,有人每月领几千块潇洒养老,有人却靠一两百块艰难度日,这样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为什么职工和农民的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公平吗?
先看两组数据,城镇职工养老金,全国平均每月3600元以上,北京、上海等地区超过4500元。
而城乡居民养老金,全国平均不到200元,很多偏远地区甚至只有100多块。
简单算笔账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城里退休老人一个月的钱,够农村老人领一年半,而农村老人想攒够城里人一个月的养老金,得省吃俭用18个月。
更扎心的是,这个差距还在拉大。职工养老金每年涨5%-8%,而农村基础养老金几年才调一次,每次涨个20块,杯水车薪。
第一,缴费多少的不同
灵活就业人员按最低档交,一年也要1万左右,单位职工更划算,公司交大头(16%),个人只交8%。
而农村养老保险,最低档一年交200块,最高档一般不超过5000元,90%的农民选最低档,交得少,自然领得少。
说白了,职工养老保险是"高投入高回报",农村养老保险是"低投入低回报"。
第二,基础养老金的不同
2024年,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涨到143元。听起来是好事,但最高的上海有1490元,其他多数省份不到150元。
职工养老金直接和社平工资挂钩,经济越发展,涨得越多。农村养老金却像"固定补贴",和经济发展几乎脱钩。
第三,计算方式的不同
职工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按上年度社平工资计算,年年涨,个人账户多缴多得,还有国家补贴。
农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固定) + 个人账户(自己交的那点钱)
基础养老金由财政定,涨得慢,个人账户如果只按200元/年交,15年才攒3000块,每月领不到30元。
结果就是:职工养老金水涨船高,农村养老金原地踏步。
职工与农民养老金的差距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有人支持农民,认为: "当年农民交公粮、修水利,年轻时给国家做贡献,老了却只能拿这点钱?太不公平!"
也有人认为这样很公平:"职工每月交那么多社保,退休拿多点很正常。农民没交多少,凭什么要求一样?"
但问题在于,过去农民没社保制度,不是他们不想交,是没机会交,就像现在很多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想补缴都没渠道补。
这几年,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不断提高基础养老金,2024年全国最低标准已经涨到143元,上海、北京等地更高,今年预计还会涨一次,未来可能建立常态化调整机制,不再几年一调。
同时,还出台政策鼓励多缴多得,比如河南推出6000元/年缴费档,60岁后每月能领800元以上。不过,考虑到收入的问题,估计绝大部分的农民还是会选最低档,因为手里没钱。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这样的养老金差距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