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害”悄然兴起,严重困扰百姓生活,很多人沉溺其中浑然不觉

胡铿铿 2025-02-17 16:29:05

“老张,你眼睛怎么长了一大圈黑斑?”

“别提了,昨晚又刷到凌晨,眼睛都快瞎了,可就是停不下来!”

这话是不是听得很熟悉?没错,元凶正是时下正火的短视频。

短短几年间,随着移动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四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但这样的“害虫”可不仅仅只有短视频一个,有人统计了下,现代社会正有“新四害”悄然兴起,严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很多人却沉溺其中浑然不觉。

1,泛滥的短视频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沉迷于短视频的人群不分大小,上到八十岁的老翁,下到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都难逃短视频的诱惑。

不仅站着刷,躺着刷,走着刷,趴着睡,就连吃饭、工作时,都忍不住拿出手机偷偷刷一会。

更不用提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即使撞破南墙也不会放下手里的手机。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这部分人群自制力差,容易受到网络视频内容的诱惑。

另一方面,也是平台大数据作怪,它们用算法研究每个人的喜好,精准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人们的时间被他们“偷”走了,连钱包也被它们“拿”走了。

影响工作学习,浪费不必要的开销外,沉溺于短视频还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不信你看,那些熬夜刷视频、打游戏,给女主播打赏的人群,身体健康多半不佳,长此以往 ,身子会越来越虚。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2.5小时,青少年沉迷游戏比例超30%。

短视频的威力,如此可见一斑。

二、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被人称为消费主义的狂欢,手指轻轻一点,原本在超市舍不得买的大几百块的商品,就这么轻易的下单了。

也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冲动”消费,人们在形形色色的直播间流连忘返,听着主播们一句句“老铁”、“家人们”不能自拔,最终被诱导消费。

更严重的是,隐藏在“冲动消费”背后,还有各种虚假宣传,以次充好,或者以低价引诱下单,最后才发现货不对板,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

这其实都是“非理性消费”,花费大量的金钱,买了一大堆非必需品,透支了自己未来的收入,给自己的财备状况埋下了大雷。

三、网络诈骗

说起网络诈骗,有些人不要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很多人都是一夜之间,才发现自己身份信息被人贩卖给骗子了。

这些骗子拿到你的信息后,或者冒充各级执法部门,或者伪装成你久未联系的亲友,利用你的贪婪,你的善良,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来行骗。

想要避免网络诈骗其实也很简单,平时接到陌生电话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与验证码的,一律挂掉电话。

很多人对自己有种盲目的自信,总以为骗子好对付,明知对方不可靠,还要抱着“戏耍”的心态与其对话,最后一步步落入骗子的陷阱损失惨重 。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超50万起,损失金额达数百亿元。

相信我,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有,你也不是那一个幸运儿。

四、网络借贷

打开手机,轻轻一击,钱瞬间就到账了,这就是网络借贷的诱人之处。

不需要繁琐的填表,不需要财产证明,也不需要你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只要你敢借,平台马上就能给你放款。

听起来是件大好事,但你不要忘记,世上没有这么有钱的大善人,免费拿自己的钱借给你花。

泛滥的网络借贷背后,是高昂利息布下的陷阱,很多人贪图来钱快,最后不知不觉陷入债务危机。

因为网络借贷,最终破产导致家破人亡的新闻,已经太多了。

五、“新四害”背后的社会焦虑

“新四害”的泛滥,不仅给会毁掉当事人的生活与家庭,还让整个社会都绷着脸上了沉重的负担。

沉迷于虚拟世界、非理性消费、借贷陷阱,一步步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

时间被浪费,金钱被透支,健康被损害,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感降低。

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下降至45%,负债率上升至60%。

对此,你怎么看?如何避免“新四害”的影响,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0 阅读:3

胡铿铿

简介:写你我身边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