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也想去中国看看。”在2025大阪·关西世博会上,一名德国游客在参观了中国茶禅诗词文化展览后,兴奋地表示。
4月24日,由江西省贸促会、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抚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茶禅诗词文化艺术展”在日本大阪关西世博园综合馆举行。

日本观众在茶禅诗词文化艺术展上体验中国插花
茶禅诗词文化艺术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瑰宝,本次展览主要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内容展开,通过古琴演奏、茶道表演、诗词书法、非遗技艺、农民画艺术等形式,让现场观众亲身感受中国悠久的茶禅诗词文化瑰宝,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木板印刷的哪吒画
在艺术展致辞仪式中,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表示,茶禅文化崇尚清、雅、和、正,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化中的价值共鸣。特别是在当前,面对国际环境中冲突动荡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日趋抬头的情况,茶禅诗词中体现的互学互鉴、和合共生的智慧更显可贵。期待与大家在诗情画意、茶香禅韵中交流思想,深化友谊,增进共识,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厚植文化基础、贡献积极力量。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致辞
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晓勇在活动致辞中指出,中日茶禅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早在8世纪的中国,饮茶就成为一种雅趣,并流入日本。“日本茶圣”千利休所主张的茶道精神“和、敬、清、寂”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互呼应,又各自绽放独特光彩。艺术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诚挚邀请各位有机会到抚州体验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山水风光之美。

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晓勇致辞
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刘洪友表示,本次展览展出的是数千年以来积累下来的中国文化精粹。文化没有国界。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以文化交流互鉴在各国人民之间画出更大同心圆。

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刘洪友致辞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主持致辞仪式
当日,活动现场展出了大量运用绘画、陶瓷、木雕、竹编等形式的民间文艺作品,还特别设置了多个制作体验环节,形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乐”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婉转悠扬的古琴演奏让到场观众沉浸其中,精致的手工艺制品则吸引了许多人拍照留念。体验活动中,外国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学习插花、书法要领,并表示要把实践作品带回家好好珍藏。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插花。”前来观展的日本青年细川千惠子高兴地说,“能这样近距离地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体验中国的插花,我感觉非常有意义。”
公元13世纪,日本僧人入宋求法,将曹洞宗禅法与插花技艺带回日本,奠定了日本花道的发展基础。在现场带领观众体验插花的曹洞佛学院特聘教授孙可介绍道:“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的思想观念,常以‘不对称、留白、枯荣相生’来表现‘天、地、人’和‘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可以说这是中国插花的一大特点。希望更多日本观众能够在体验这些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传统的理解。”
从德国到日本旅游并前来世博会参观的贝亚特(音)和她的丈夫兴致勃勃地聆听了古琴演奏,仔细观察、了解古琴的构造。贝亚特告诉记者:“我喜欢中国美食,但此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多。不过,我知道日本的很多文化是来源于中国的,例如茶道等等。看完今天的展演后,我以后也想去中国看看。”

贝亚特(左二)与丈夫观察、了解古琴的构造
“曹洞宗的禅法主张‘内修戒定慧,外显茶花香’。这为大众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方式。”活动现场进行香道展演的抚州曹洞茶花香文化研究院院长唐香香告诉记者,“此外,抚州是才子之乡。北宋史学家曾巩、改革家王安石都是抚州人,也是制香大家。‘茶花香’三道文化由此在抚州传承下来。而在日本,‘茶花香’三道也非常盛行。希望借由这些方式,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方面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题图:几名外国游客观展结束后,手持抚州文化纪念品及大阪·关西世博会吉祥物“脉脉”合影留念(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摄影:李家祺
视频:王朝阳